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河北博野尹会一)是气坏乾隆的倔官,更是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的江阴好官!

(2024-01-01 17:51: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尹氏资讯

【江阴清官】他(河北博野尹会一)是气坏乾隆的倔官,更是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的江阴好官!

 

江上清风 2019-06-21

说到乾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各种影视剧作品,像《还珠格格》、《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而在这些影视剧中,乾隆下江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情节。

 他(河北博野尹会一)是气坏乾隆的倔官,更是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的江阴好官!


他(河北博野尹会一)是气坏乾隆的倔官,更是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的江阴好官!

乾隆六下江南劳民伤

乾隆下江南本是一件好事,但他一路游山玩水,花钱更是天文数字。而如此劳民伤财的折腾,也很快引起了一位“倔官”的不满,冲着跃跃欲试要再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就是一怒开骂。

他的怒吼,也果然惹得乾隆大怒,甚至还令乾隆专门下旨驳斥:汝谓怨声载道,试指何人怨言?

而这个勇敢的官员

就是乾隆年间的知名直臣

——江苏学政尹会一

理学名臣尹会一

他(河北博野尹会一)是气坏乾隆的倔官,更是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的江阴好官!


尹会一,字元孚,号健馀,清代直隶保定府博野县(今属河北省)东章村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三月初五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十五去世,历任扬州知府、两淮盐政、河南巡抚、江苏学政、吏部侍郎等职,在中央和地方居官20多年,人称“立品端廉,持心忠正”。他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他著作颇丰,大部分被后人编入《尹健馀先生全集》,学术界都尊奉他为健馀先生。

尹会一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与父亲都是未曾做官的儒生。尹会一3岁丧父,家境贫寒,全仗母亲李氏将其抚育成人。李氏是秀才李宗白之女,有一定文化修养,对5 岁的尹会一就“授以《论语》诸书”。尹会一9岁就学完了《四书》,13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20岁就被人请到祁州(今河北安国)去讲授经书。29岁以后,参加科试、岁试、乡试,均列第一名。33岁参加会试,列第十八名。34岁参加殿试,列二甲第二十九名,成为进士。从此,开始了入政做官的生涯。

初入仕途大受好评

 他(河北博野尹会一)是气坏乾隆的倔官,更是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的江阴好官!


 初入仕途的尹会一,先担任吏部考功司额外主事(试用),次年被正式任命为主事。一年后,又晋升为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被派往广西任乡试副主考官,主持科举考试。

雍正五年(1727年),37岁的尹会一被朝廷派往襄阳任知府,并兼管荆州府事。雍正十年(1732年),湖广总督迈柱奉旨“于所属知府中,拣能吏调补扬州”,尹会一被选中,任扬州知府。扬州为运河交通要冲,两淮盐运中心,后又命他兼署两淮盐运使。

尹会一在襄阳、扬州任职共有10年时间,始终以“范文正公为法”,“后乐先忧,以天下为己任”,怀有很大抱负。扬州民俗奢华,尹会一则事事讲求节俭。夏秋连续暴雨成灾,尹会一为确保甘泉县农田不被淹没,争得总河帮助,泄去邵内湖溢水。赈灾中,他严惩了“索饥民票钱”的泰州一个地保,使灾民都能得到正常救济。同时,为地方修桥梁、建津渡、浚河流、济贫民,受到百姓普遍好评。

尹会一任知府得力,深得朝廷赏识。乾隆三年(1737年)二月,自扬州奉旨回京,升任河南代理巡抚。尹会一四月离京赴任。当时,河南正遇旱灾,尹会一沿途访问农夫,察看灾情。到开封后,他就上奏,表示要:“休养黎庶,整饬官方,实心实力,多方经理”,此后,又上呈了“暂缓催征,以纾民力”的奏疏。他在《告诫僚属》中对人们提出了“一粟一丝,常切脂膏之余;一举一动,不忘抚字之劳”的要求。同时,他又与士民约法六条:“端士习以重民望,严讼师以遏刁风,惩恶棍以靖地方,禁斗殴以肃令甲,儆游惰以勤职业,戒轻生以全民命。”由于尹会一治理有方,半年后即“奉特旨实授”,由代理转为正式巡抚。

在河南巡抚任上3 年期间,尹会一深入体察民情,督课农桑,倡导种树,提倡发展家庭纺织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河南经济,对改变当时落后的河南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鼓励农民置田兴业

在河南期间,尹会一留下了一部颇负盛名的官箴类著作《抚豫条教》。全书共分四卷,其中卷一主要内容为与僚属开诚布公言及振兴吏治,并提出奖罚之戒;卷二为提出“分社敷教”的主张,提倡建立各级教育制度,要求在教育士子过程中力行规劝,设立约章;卷三主要内容为教导州县官吏在亲民之时“训俗有方”,严禁非礼非义之事;卷四为恤灾赈济事宜。尹会一在河南做官之时,遭逢水灾,因此他提出一系列疏通河道、筑固堤坝治理水患的主张,并且进一步提出安置灾民、开仓赈济等方案。作为封建社会的省级高官,在所辖地域受到灾害时所有的作为与对策,是官箴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以一省之地,可以令所辖各州县相互协同,统一调遣,有利于抗灾救灾。这些内容,往往是州县一级的官吏无法做到的。在“劝农语”中,尹会一使用通俗的语言,编写歌谣,鼓励农民置田兴业:

要种田,莫偷闲,人勤粪大乐丰年。

要吃饭,防天旱,凿井开渠早打算。

要满收,通水沟,水来即去涝何愁。

要得富,多栽树,本钱不费利无数。

要实惠,养畜类,鸡鸭猪羊都好喂。

要如意,行善事,忍耐公平真吉利。

乾隆四年(1739年),河南不仅灾害严重,同时,又有新乡人民发起暴动,伊阳女教首“一枝花”领导教民造反。乾隆对尹会一很不满意,解除了他的河南巡抚之职。几天以后,又以尹会一“为人忠厚谨慎,非有心误公”,改授都察院左御史。

子孝母贤声名远扬

 他(河北博野尹会一)是气坏乾隆的倔官,更是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的江阴好官!


 乾隆五年(1740年)闰六月,尹会一以母亲年老多病,请假回家乡博野。尹会一在家乡专筑“健馀堂”侍母养病,早晚为母亲诵读经书故事。尹会一子孝母贤声名远扬,乾隆听说尹会一母贤,特赐予堂额、楹联、诗幅,以示表彰。

乾隆九年(1744年),尹母病逝,尹会一按古礼居丧。乾隆十一年(1746年)闰三月,尹会一丁忧未满,即奉旨补工部侍郎。十月,服丧期满,赴京到任才5天。又奉命提督江苏学政。

注重发现人才

 他(河北博野尹会一)是气坏乾隆的倔官,更是因提倡理学、推崇母训而闻名的江阴好官!


 当年十二月,尹会一来到江阴就任江苏学政。到任后,尹会一首先去无锡金匮谒道南祠,到东林书院依庸堂讲学。他向全省颁示“秀才样子五则”,要求诸生遵守“以立德、立功、立言相期待,始于立志,终于立身,举吴中先贤范文正公(范仲淹)言行以实之。”

升任文渊阁大学士的高斌奉命往江南办事,尹会一几次与他论学都深受其影响。选定梁溪高紫超《小学纂注》为善本,令诸生学习。重订《小学纂注》与《近思录集解》。乾隆十二年(1747年),尹会一先后到常州、通州、扬州、淮安、镇江、江宁府考核诸生,十月回江阴学署。尹会一是一位理学家,重视“小学”(古时指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吴中士子不以为然,但尹会一仍旧坚持以“‘小学’一书为修身大法,做人样子”,不遗余力地向诸生灌输。他在金坛按试时,发现秀才段士续对“小学”策详明,拔为第一。他的儿子段玉裁年仅13岁,“九经”、“小学”已经成诵,便录取为秀才以示鼓励。尹会一很注重发现人才,他以“小学”发策问,阅到宜兴许重炎的卷子,看到他立论有据,条分缕析,觉得很有学问,就传见了许重炎,并问他:“今春开试,怎么我到现在录遗中才阅到你的卷子?”许重炎答:“我没有参加科试。”尹会一这才明白。他想,差点埋没了这样的人才。

在江宁府,尹会一拜见了两江总督尹继善,两人的话题是如何选拔、举荐人才,谈得十分投机。尹继善以学政的廉俸可能不够用为由,要将自己过去代理学政时所得的养廉银五百两相赠。尹会一力辞不受,他说:“应当取的而谦让,是美德。不应得到的而获得,是贪婪。我要以君子的标准自勉,也要以君子的风度对人。”尹会一做官养成勤政节俭的风气。一次,他儿子尹嘉铨回家乡直隶博野时,他把多年节省下来的养廉银一百五十两交儿子带回家乡,用它来修缮学堂,购置学田(田租作为学堂月课膏火钱开支)。

以兴学育才为己任

尹会一以兴学育才为己任,订立《学约》十则,内容为:严师范、访真儒、明教法、设讲堂、立课程、择士子、订会期、量材质、核实行。激励士子刻苦攻读、钻研学问、立志成才。

在江阴期间,尹会一编辑的《四鉴录》正式刊刻印刷。《四鉴录》包括《君鉴录》四卷、《臣鉴录》四卷、《士鉴录》四卷、《女鉴录》四卷,是尹会一依据南宋思想家朱熹所撰《资治通鉴纲目》一书辑录,加进自己的评语而成。而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又是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基础编撰起来的。《资治通鉴》这部书除广泛搜集正史资料外,还大量参考有关编年、别史、杂史、霸史、传记、奏议、地理、小说、诸子等材料共计三百余种,运用编年的方式,按时间顺序,撰成二百九十四卷,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比较详细地记叙了1300多年间的大事。“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总结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为当道者提供一份历史的借鉴。

《四鉴录》以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为基础,根据内容按照“君鉴”、“臣鉴”、“士鉴”、“女鉴” 的类型,对材料作了有针对性的选取组合,对每个单独成篇的文字撰写了有启发意义的按语,为人们重点提供了在修身、齐家、平天下方面可资借鉴的正面经验,同时也有一部分是有关历史事件的反面教训,总体上反映了编撰者抑恶扬善的基本精神。

《四鉴录》是尹会一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治国安民思想。其中的《君鉴录》历来是从政为官之要籍。在《君鉴录》中,从立政、用人、纳谏、儆戒四个方面来阐述为人君者的行为准则。“立政”讲的是人君正己修身、君临天下的若干原则;“用人”讲的是人君量才授任、进贤退不肖等用人方面的具体问题;“纳谏”从理论与实际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从善如流则国泰身安、拒谏逐非则国危身殆的道理;“儆戒”从儆戒、失人、拒谏三部分告诫人君为政应注意的问题。《四鉴录》运用历史上的政典史事,通过加上按语,分析评判,阐明观点,提供借鉴。书中所反映的举荐人才应有相应的赏罚制度、官吏应久任、人君不能大兴土木等思想,直至今天,仍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江苏学政任职期间,尹会一“以兴学育才为己任”,重在“课实学”,“省虚文”,“储才致用”。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因任职有绩,特奉旨补授吏部右侍郎,仍留江苏学政之职。

当年七月,尹会一染上疟疾,浑身发抖,经治不愈,十五日戌时死于松江试院,享年58岁。尹会一实任江苏学政一年半,其子尹嘉铨“扶榇回籍”,葬于博野东章。乾隆派遣布政司参政陶正中读文谕祭,祭文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赐恤报勤,国家之盛典。尔尹会一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方冀遐龄,忽闻长逝,朕用悼矣!特颁祭典,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垆,庶沐匪躬之报;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荣。尔如有知,尚克歆飨。”此后,入祀乡贤祠。后又分别入祀江苏、河南名宦祠。江南人士又奉其从祀于无锡道南祠。

尹会一的著述由其长子及门人整理汇辑成《尹健馀先生全集》传世。其中,除上面巳提及者外,尚有《健馀文集》10卷、《尹少宰奏议》10卷、《吕语集粹》4卷、《读书笔记》6卷、《尺牍》4卷。(徐华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