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铜鼓村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村落 |
蒲江县西来镇铜鼓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
铜鼓村是解放战争成都战役主战场所在地
成都战役烈士陵园

铜鼓村作为解放战争成都战役主战场所在地,如今是成都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成都战役纪念馆就坐落在铜鼓村,馆内展陈有各类书籍21本,参战老兵捐献物品,各类徽章、钱币9枚,马识途、王晓、左良等人的题词4副,......这里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无不诉说着英勇的先辈们光荣不悔的故事。
成都战役纪念馆对面是成都战役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成都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以及南苏丹维和烈士李磊等,有名烈士133名,无名烈士84名,烈士墓216座。陵园建于2008年4月,占地面积24.15亩,建有主题浮雕、烈士墓区,纪念碑、纪念广场等设施,园区苍松翠柏,环境庄重幽雅。
尹氏始迁祖
尹尚义,原籍明代湖广宝庆府武冈州人氏,万历武进士,建昌镇(清朝改名为西昌县)总兵。清初落业立基,为今四川蒲江县复兴、西来尹姓之始祖。明季万历间由武进士于举,宦蜀历泰昌、天启、崇祯凡二十余年,官至西昌镇总兵。既而解组思归,碍值献贼屠蜀,公于此时兵权已卸,力无所施,惟合乡村绅耆招集乡勇捍卫方隅。迨天朝定鼎,贼乱始平。当此兵燹之后,蜀道虽庆清夷,人民十分寥落。公见此都土浮于人,因移业斯土,任粮一十二两,册住泰和乡甲,后卒,卜葬于今四川省蒲江县西来镇铜鼓村九曲水。
明尹尚义墓

乾隆《蒲江县志》卷一记载:“明建昌镇总兵尹尚义墓,县北三十二里,在九曲水下。”(建昌镇总宗尹尚义墓县北斗十二里在九曲水下?)
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铜鼓村点燃红色引擎 做精农旅文章 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3-06-30
近年来,西来镇铜鼓村充分利用成都战役纪念馆、成都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做精“红绿融合”发展文章,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坚持党建引领固根本,厚植发展“内力”。一是筑牢红色根基。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先后选培8名党性强、“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社区)干部,制定“一核三区一带”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个,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万元。二是组建发展共同体。以铜鼓村为中心村,两河村、铁牛村、白马村、临溪社区等五个地域相近、功能互补、产业集聚的“四村一社区”,设立红色美丽村庄片区联合党委,实行“五联五促”工作机制,制定片区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协调解决市场信息不互通、资源要素不流动、专业优势不互补等方面问题8个。三是锻造骨干队伍。采取“党性教育+”方式,实施党员干部“双向培养”,培育红色农创、乡村民宿等带头人25人。深化“三问三亮三比”,组织党员致富能手、职业经理人等与群众结对子,先后提供技术改良、市场营销、电商直播等服务80余次。村党委获评成都市“蓉城先锋”示范基层党组织,村党委书记获评成都市首批新时代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聚焦红色带动提质效,激活发展“动力”。一是追寻红色记忆。收集整理成都战役等相关史料约100万字,编印《成都战役读本》5册,汇编红色教育故事23个。依托决战决胜精神,引入蒲江县箭塔社区发展中心等社会组织,组建红色村庄运营团队,组织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清明铜鼓游活动、“红色亲子营·端午话传承”等红色游学研学活动10余场,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次)。二是开发红色资源。动员4名优秀党员领头创办铜鼓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铜柑农业专业合作社、红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村集体+市场主体+国有平台公司”方式,开设解放餐厅、电商示范平台、红色可食地景景观等5处,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三是做强产业链。依托“一馆一基地”、徐楼子红色遗迹保护等21个配套项目,打造集红色教育、特色餐饮、民俗体验等于一体的示范村。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组织开展“红创铜鼓”大地艺术文创大赛,有奖征集原创红色文化作品50余份,开发铜鼓造型钥匙扣、香薰蜡烛等文创产品15件。
强化绿色支撑增韧性,提升发展“实力”。一是补强水果产业链条。针对水果存储市场需求,在成都经济圈环线高速西来出入口100米处,建设总投资约1800万元、占地19.35亩的铜福果品集配中心,最大储存量为3000吨,辐射服务蒲江、雅安、眉山等周边地区3万余亩水果产业,实现集体经济收益每年180余万元。二是提升生态农业价值。引入青云农场,打造“鱼菜共生”示范项目,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巧妙结合,实现生态共生效应。预计项目产值将达500万元,带动本地灵活就业不少于1000人(次)。三是发展林下特色经济。与成都文旅集团联合,投资240万元建设集农业生产、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林示范基地,培育林下黄芪种植新业态,打造花卉冷藏、展示、售卖平台,孵化特色研学与农林体验相结合的新业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