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均【清】(武进士、今浙江省龙游县人)

分类: 宗彦贤达 |
尹氏厅
尹国均(1753—1820),字少岳,号定庵,今浙江省龙游县湖镇镇张家埠村人。国均自幼聪慧,村坊中颇有名气,堪称神童。明清时期,张家埠习武之风颇盛,曾出过叶应武、尹武等武进士,至今村中仍保留着练武石。尹武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武进士,人呼尹大汉,为尹国钧的叔祖,官卫守备,因不满官场恶习,辞官在家。国钧在其指点下,加上刻苦练习,进步很快,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文韬武略双全。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参加武科乡试,中式武举人,第二年会试及第,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成了武进士。担任扬州营守备,后提升为扬州营参将,在灯红酒绿的扬州城中滚打了19年,洁身自好,赢得人们称颂,卒之日,兵民有痛哭失声者。
龙游县湖镇镇张家埠村有一条东西向的古街,街的西头有一座清代古建筑尹氏厅,当地人称新官厅,为乾隆年间武进士尹国钧的府第。1986年7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志《人物传》载:
尹国均 字维岳,号定庵,乾隆四十四年武进士,授扬州营守备,擢参将。才具明敏,督捕勤劳,尤能弭盗缉枭。嘉庆十七年,一岁中查获湖北三帮粮船私盐四十一万余斤;二十一年于焦山江面查获私盐尤夥。总计先后所获盐斤数百万,犯者百数十人,皆积年巨憝。每值粮艘往返,坐卧河干不避风雨。丁弁或有馈赠,悉却不受,故飞挽之速冠于他处。运河淤垫,转运维艰,国均曾自出心裁,捐廉制浚河器具,名曰“混江龙”,尤著成效。扬州昔为南北通道,五方杂处,宵小最多,国均每夜率队巡城,寒暑不间。夜间饮博,皆所严禁,尤勇于救火。在任凡十九年,闾里赖以安堵。二十五年卒。国均居官镇静,廉隅自守。扬州夙号繁华,仕路尤尚酬应,国均除延纳文士外,未尝有所征逐。暇时择伍中有才智者,教以参射,勉以廉耻,一时军纪肃然。卒之日,兵民有痛哭失声者。
灯红酒绿中的尹国均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东依京杭大运河,是风光秀美的古城,始建于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扬州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扬州不仅是繁华古城,而且是南北通道,历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文人荟萃的风流之地,官宦闲游穿梭之地,勘称五方杂处,繁华似锦的花花世界。扬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金钱美女,应有尽有,自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始,均受朝廷所重,官宦势力无不插足扬州,风流才子、纨绔子弟,观赏风景,寻花问柳,收括钱财,培值亲信,建立据点,营造势力范围。尹国钧所处的年代正值清廷和珅奷党猖獗之时,官商勾结,暗流涌动,正邪难辨,在这种环境中任职,时刻都有触碰权贵者利益,踩到黑恶势力尾巴的可能。没有一定警觉者在此环境中生活,何时迷失方向,跌入深渊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尽责和担当。尹国钧维护扬州城的安全,保证漕运畅通,难度不亚于火中取栗。
运河通道上,匪盗猖獗,粮船常常被劫,私盐贩运泛滥。尹国钧凭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丹心铁骨,硬生生地担当起了打击匪盗和查处贩运私盐之要务。嘉庆十七年,一年中就查获湖北三帮粮船私盐四十一万余斤;二十一年,于焦山江面查获私盐更多。尹国钧不仅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办事明敏,督捕勤劳。而且善于弭盗缉枭,每值粮船往返,亲临一线,坐卧河岸,不避风雨,任凭威胁或重金引诱,软硬悉数不受。在任期间先后查获私盐数百万斤,捕获不少违法多年的大盗,确保了漕运安全。
军纪严明,身先士卒。尹国钧先任扬州营守备,后提升为扬州营参将,虽然忙于巡视城池和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但也是一名带兵率将之官,且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如果没有过硬的治军带兵本领,没有严明的军容风纪,就不可能在繁华的扬州城内任职达十九年之久,更不可能赢得当地百姓的称颂。用现在的话说尹参将治军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军纪严明,步调一致,赏罚分明,面对灯红酒绿的扬州城,首先在军中严禁赌博、严禁饮酒等夜生活,做到说一不二,一切按规矩办事,自己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有困难的地方,有危险的地方自己先上;二是讲求实效,不摆花架子,因材施教,挑选一批比较灵活,可塑性较强的苗子,教他们武功和骑射,使他们练就一身过硬的军事技能,培养出一批骨干力量,做到拉得出去,派得上用场。为维护扬州城安全,坚持每夜率队巡城,无论寒暑从不间断。遭遇灾荒,冲锋在前及时营救,尤其善于救火,尹国钧是出名的勇者,在其任上扬州城及周边运河两岸社会稳定,百姓免受盗匪骚扰,确保了一方平安。
无私奉献,忠于职守,大运河为运输而开凿,航运繁忙不言而喻,舟楫穿梭终年不断,由于落差小水面平稳,泥沙淤积严重,疏浚任务十分艰巨。尹国钧身为扬州营参将,职位仅次于总兵,主要以维护扬州城安全和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用现在的话说,只要做好巡查、守护、蹲守、督查,维护好航道及航运安全就足够了,但他目睹运河每年繁重的清淤任务,竭尽全力献计献策,而且为保证漕运通畅,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设计制造浚河器具的经费,其研发的浚河器具称之为“混江龙”,使河道清淤效力得到显著提高。从其研制浚河器具一事可以看出,尹国钧不仅文韬武略了得,而且懂得一些科学技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明创造能力,在川流不息的河道中,发明有效而又不影响通航的浚河器具,没有第一线的生活实践知识积累,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尹国钧与劳动人民为伍,长期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了解漕运的方方面面,对河流淤积和疏浚等过程了如指掌,对如何提高河道疏浚效力等作过专门的探索。我们不说尹国钧所发明的“混江龙”效果如何,其发明的经过怎样,单凭其发明的这一器具的精神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员能如此服务于生产实践实属难能可贵。按照清代的职官制度,参将是仅次于总兵的地方军事将领,为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作为一名军分区司令,为了提高自己管辖范围内某个方面的生产效力,不惜拿出自己的工资,并亲自动手发明和制作生产工具,恐怕在当今社会里也是能引起万民点赞的壮举吧!
尹国钧在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任职,看似简单的巡城池,查私盐,护漕运,捕盗犯,禁赌博。其实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不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很难有安身立足之地,更不可能一干就是十九年之久;如果没有过硬的治军本领,严明的军纪和身先士卒的作风,就不可能给扬州百姓带来稳定的城市环境,更不可能深得民心,赢得百姓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