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华尹氏一家亲A
中华尹氏一家亲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9,340
  • 关注人气: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南谢堡村尹氏家族

(2023-11-07 20:49: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尹氏世系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南谢堡村尹氏家族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南谢堡村尹氏家族

 

据肥乡区南谢堡村古石碑记载:南谢堡村尹氏家族自明朝洪武十三年由山西文水县来此,时称南谢家堡,已近700年历史。

家族概况

族谱记载,明洪武十三年,第一代尹氏家族尹友良从山西汶水县五涝村迁移至肥乡区南谢堡村与孟氏结婚,生二子,衍九孙,代代相传,枝繁叶茂,目前已记载的尹氏家族成员中仅男丁就有6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新中国成立后,尹氏族人中有迁出者,现在的肥乡区北关村、西马固村、西刘家寨村、焦营村,四个村的尹姓皆源于此。用娟秀小楷书写在厚厚草纸上的老族谱为民国手抄本,自明代至今,先后经历过康熙十五年、康熙三十八年、咸丰五年、中华民国四年4次重修。

 

明万历二十二年,尹氏第三代后人尹养气、尹存、尹金为让后辈子孙铭记这段迁民历史,除了续编族谱外,还特地在祖坟上设立了两块青石碑,碑文刻书迁徙时间、由来、经过及演变过程等内容,详尽记录了这段充满痛苦离别的血泪历史。1963年,黄河发大水,把原本矗立在尹氏祠堂里的两块石碑冲倒。“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避免石碑遭到破坏,身为村干部的尹彬以修建村第三生产队仓库的名义,将两块石碑东西并排砌到房屋后墙的墙体里藏了起来。2005年,78岁的尹栋牵头集资重修祠堂时才取出并重新竖立于院内祠堂前。2014年,尹氏族人又集资修建了两个简易的碑楼,至此,两块记载着艰难迁民史的古石碑得到较好保存。南谢堡村明万历尹氏迁徙青石祖茔碑列为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文物古迹名录。

由最初第一代迁民至此的尹氏先人到现在的24代,历经近700年的社会变迁,如今,尹姓已发展成为村内第一大姓。尹氏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历代成功成名者不计其数,仅历史上任过知州、知府、知县的就达数十人。近年来,家族成员中考上大学的有20多人,其中尹寿山一家出了3个大学生,尹志亭还作为访问学者出访过澳大利亚。

族谱与迁民青石碑

20183月,邯郸肥乡区文化工作者在天台山镇南谢堡村发现一本明洪武十三年老尹氏族谱和万历二十二年尹氏后人所立两块迁民青石碑,距今已分别有674年、430年的历史。据时任南谢堡村党支部书记尹强的介绍,这三个老物件记载着尹氏家族成员24代族人繁衍生息的变化,代代相传见证社会变迁。今年72岁的尹玉珍老人是尹氏族长,也是这本老族谱的保管者。1996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这本族谱保存至今。说起族人为保护老族谱所经历的风雨挫折,老人滔滔不绝地打开话匣子。“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差点被大火烧毁。”他告诉记者,当时红卫兵已经把族谱扔到大火里了,时任村干部的张义的看情况紧急,赶紧通知了时任村会计的尹更雪,尹更雪冒着生命危险从火堆里抢救出这本珍贵的族谱,并妥善保存起来,后移交给尹凤楼藏在睡觉的土炕下面才得以保存下来。

文革后,尹更雪把家谱交给尹玉珍的父亲尹琛保管,直到1996年才由尹琛传给尹玉珍,就这样代代相传,尹氏后人怀着对祖上的敬重和对“根”的敬仰,最终使这本珍贵的老族谱完整地保存并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本老家谱和两块迁民碑时空跨度大、保存完整、脉络清晰,能传承下来实属不易,对研究当时社会制度、风俗人情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