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南谢堡村

分类: 尹氏村落 |
南谢堡村,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下辖村。据肥乡城区8公里,全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395户,人口1676人,中共党员45人,耕地1950亩,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棉花和苹果。南谢堡村是中国北方糖馅粽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近700年。2021年10月,被河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河北省卫生村”。
尹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十三年,第一代尹氏家族尹友良从山西汶水县五涝村迁移至肥乡区南谢堡村与孟氏结婚,生二子,衍九孙,代代相传,枝繁叶茂,目前已记载的尹氏家族成员中仅男丁就有6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新中国成立后,尹氏族人中有迁出者,现在的肥乡区北关村、西马固村、西刘家寨村、焦营村,四个村的尹姓皆源于此。
新华全媒+丨年销粽子600万个!古老“粽子村”里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2023
作为中国北方糖馅粽子的起源地,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的南谢堡村被誉为“粽子村”,家家户户包粽子的传统可追溯到600多年前。近年来,该村通过建立工厂、注册粽子商标,将过去家庭小作坊式生产模式转型为工厂统一生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在南谢堡村,尽管粽子产业商业化进程加速,但每逢端午节,村民们还是会聚在一起,唠唠家常、比比包粽子的手艺,感受浓浓的乡情。如今,南谢堡村每年粽子销量600余万个。小小的粽子,成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粽”。
肥乡区天台山镇南谢堡村:庭院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5-17邯郸市人民政府
近日,在天台山镇南谢堡村尹跃光的小院中,十几位银龄老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安装标准件。目前该小院用工20多人,平均年龄在65左右,按加工零件的重量计算工资。工作比较轻松且工作时间比较灵活,拓宽了老年人增收渠道,助力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