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爱新--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漆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名人 |




尹爱新,男,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漆技艺非遗第四代传承人,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髹饰技艺传承第一人。经由复杂技艺制作后的大漆器具,历经千年后仍可以精美绝伦,这是由于中国特有的大漆和大漆技艺。大漆取自漆树,拥有耐腐、耐磨、耐酸等诸多利于保存的优良特点。大漆艺人根据大漆的天然特性,经过修胎,打底,批灰表布,打捻,髹漆,打磨抛光,楷清,推光等一系列精心制作,才能成就一件令人惊艳的漆具。尹爱新受爷爷的影响,从小就对漆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他勤学苦练,寻访老艺人,虚心请教,学习了各地漆艺的特色和技艺,从事漆艺近二十年,领略着漆器制作的奥妙与独特。尹爱新深知艺术修养的提升不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从实践和不同艺术领域中去领悟,这样完成的作品才能真正令人赏心悦目。他将古老大漆技艺与唐山优质骨质瓷完美结合,发挥了漆艺材料的更多可能性,也让这门古老技艺散发出更多实用的光芒。经过多年的实验总结,他在漆艺和古陶瓷修复的基础上,巧用金漆修补破碎的瓷器,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金缮技法,在他手中修复完成的器物不仅使其重生,也让残缺的瓷器焕发出了独特的美韵。他不仅承袭传统漆艺的精华,还成就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髹饰技艺传承第一人的美誉。
丰南尹氏大漆技艺
大漆,又称“生漆”、“国漆”,是取自漆树汁液的纯天然漆,是中国独有的,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解、耐热、隔水和绝缘性好,也正是因为大漆的这些特性,漆器艺术品才可以千年传承,永不腐朽。“坚牢于质、光彩于文”,大漆髹饰外表的绚丽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滴漆入土,千年不坏”,大漆内在的坚固属性使之千年之后仍历久弥新,所以,现在留存于世和通过考古挖掘出来的大漆餐具、用具、家具等等,仍然熠熠生辉,精美绝伦,而且惊叹世人。
大漆是液体,需要涂布于胎骨上,制作胎骨的材料有,木、竹、皮、夹纻、纸、藤、篾、角、骨、金属、陶瓷、葫芦等,其中木胎与夹纻使用较为普遍。传统漆器的制作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艺,主要材料有木材、大漆、夏布、砖灰、矿物质颜料以及各种专业漆刷、刮板、镊子、各种打磨工具、木工工具、刻刀、砂纸、蛋壳等。漆器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设计、制作木胎、包胎、涂灰、打磨、荫干、髹漆、制作纹理、推磨抛光等。一件上好的天然漆器,若干年后或数十年后,留给后世的是一种文化传承,不断研究创新,葫芦大漆工艺,茶具大漆工艺,大漆金缮修复三个系列。尤其在大漆和瓷器结合比较复杂,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这项技艺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终于完成了茶具重器大漆犀皮大漆主人杯的制作工艺,寒来暑往,耗时10个多月,把大漆髤涂在唐山骨质瓷上,这是罕见的。漆器的每一道大工序都离不开打磨,磨的是器物,也是磨人的耐心,从设计陶瓷胎体,再到大漆的手工制作,这个过程非常艰辛。
犀皮漆制作工艺不描、不刻、不画,却将变幻的纹理深藏于大漆之中,打埝、刷漆、打磨抛光,极致的追求让漆器工艺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