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省岚县上明乡上明村

(2023-08-04 20:2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尹氏村落


 

 山西省岚县上明乡上明村


山西省岚县上明乡上明村

山西省岚县上明乡上明村

山西省岚县上明乡上明村

山西省岚县上明乡上明村

山西省岚县上明乡上明村

山西省岚县上明乡上明村


上明村是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上明乡乡政府驻地,北靠野鸡山,西邻白龙山,南距县城10公里,东面有平坦的河滩地,西面有层层梯田,小河环村而过,四周绿树成荫。全村有耕地面积3100亩,总户数430户,总人口1550人。海拔较高,地势平坦,号称“天上云间”。

尹氏家族即和世系:

肇基配李、雷氏,生子一和,生卒年月、配偶失考。生子一清,清生子一秀,于元初从娄烦县尹家窑迁居岚县上明乡上明村,已繁衍28代(以27年为代距计算)计271户,1082人。另外大蛇头乡杂石沟村有24户,192人;上明乡南头村有85户,356人;尧上村有16户,59人;普明乡小范村有5户,21人,都是上明村迁居的和后裔。(2002年资料)

地名由来

相传曾有位名叫尹都唐的人在朝廷任东壁殿侯,有此荣耀,当地人称该地为岚州河上游的一颗明珠,故名。

山西岚县上明龙灯

流行于晋西北岚县上明村的“龙灯舞”,龙的体长为十二节,长度为三丈六尺。前面,有一盏蜘蛛精灯引龙戏舞,后面由二十四盏牌灯伴舞。表演中,分成“激龙”、“蛛精作乱”、“蛟龙出海”、“环林擒珠”、“泰山压顶”等五个段落。在“蛛精作乱”表演中,表演者用“撑杆虎跳”、“扫堂”、“倒八字”等技巧动作,体现蛛精的灵巧多变和东奔西窜。而“穿门楼”、“跃月台”、“龙盘柱”等舞姿,使龙的盘旋飞腾的姿态更加壮观。此外,牌灯在表演中队形多变,对整个表演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据清道光年间上明村《尹氏家谱》记载,当时上 明古镇有号称“八大才子”的文化人,为了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招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工匠、纸匠、木匠等手工艺人对上明龙灯进行制作。龙身共有十二节,全长三丈六尺,有一盏蜘蛛精引龙戏舞,后面有二十四盏牌灯布阵。[8]293-294此外,“八大才子”还对这一民间舞蹈进行编创并专门召集当地民众学习舞龙技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表演模式。

岚县上明龙灯究其产生的年代已无可稽考,只有民间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上明村有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叫凤姑,因舔食一化缘道人写在她家墙上的字迹,竟然使肚子隆起怀孕,本人羞愧,父母责难,一气之下于夜间出走至西面大山后一个叫铁青村的水堂下而死去。乡人寻觅到此地见凤姑虽死犹生,面色红润,她身边有五条各色小蛇盘绕。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大风夹着暴雪,房倒屋塌,村民遭殃,后一声霹雳,风停雪止乌云散去。皓月下,凤姑乘一巨龙舞于当空,向西飞去。后凤姑托一梦于老者,言及乡邻,已擒作乱蛛精。乡邻为感其功德,在四水崖下,建造五龙圣祠,塑像供奉。因凤姑于农历正月十九出走,故花灯盛会改为正月十九夜举行,并要舞龙表演,示对凤姑恩德的虔诚报答。

清道光年间,上明龙灯已具规模。光绪年间,民间艺术活动日趋繁荣,上明龙灯经几代艺人和爱好者的逐渐加工改革,在工艺制作和舞龙技艺上日臻完美,已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表演程式。民国年间,上明龙灯手元宵夜在岚城县衙给县太爷表演,大街上观舞龙者趋之若鹜,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当时有善武功的薛满家红灯八人,称之为“八大雄鹰”。日寇侵岚期间,上明龙灯停止了活动。建国后,1950年上明龙灯重新翻腾在县城大街上。1983年县文化馆对上明龙灯进行了大胆改进,龙头变得更轻巧,舞者应用更自如。

龙身由十二节组成,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牌灯二十四盏,代表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令。对龙衣、舞龙服装都有了新的变化。锣鼓点及八音曲与舞龙的动作场面的变化在配合上有了规范化的程序。整个舞龙照民间传说分“游龙”、“蛛精作乱”、“蛟龙出海”、“环林擒蛛”、“龙盘柱”五个步骤进行。整个场面宏大气派,舞技精湛卓绝,把整条龙体的腾、扑、滚、翻、盘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震撼灵魂和气势磅礴的新奇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