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洪雅县柳江老街尹氏文化之家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四川省洪雅县柳江老街尹氏文化之家
文:罗玉屏 尹氏川渝宗亲会 2023-07-25
古镇柳江,尚文重教,文风拂面,文脉流长,人文积淀,厚重无比。
柳江老街尹家,教育为先,教育为本,书香传家,是近现代柳江耕读传家之传统文化传承的践行者和推动者,率先创开明之风,使儒家之风得以发扬光大且结出硕果。尹家家族书





香文化代代相传,兴旺发达。
清末民国,私塾新学,两学并举。柳江场镇,私塾众多。上街出场口,王槐徵在其“槐荫山房”办私塾,对面董清云也办有私塾;下街出场口乐山嘉定联中毕业的王仲雅也办私塾……
最典型的是镇俺村张柱办有“思南书院”,贡生诗人袁文藻为老师,“门生天子,天子门生”曾璧光就是其学生。最有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当数“尹氏私塾”。

尹家先辈尹仲耕是柳江民国时期的文化推进先贤。1943年,他毅然将私宅吊脚楼改作教舍,创办了“尹氏私塾”。办学费用由尹家承担,学生全部免费上学。先是聘请晏场陈德基秀才执教,半年后他因病离去,后聘请何武康执教。何武康成都人,毕业于川大前身的成都师范大学,学富五车,满腹经纶。1945年,“尹氏私塾”迁王霖苍家(王家大院)。
尹仲耕善于治学,传给后世后人治学信条三句话:
一是幼儿时反复背诵牢记的诗书,一辈子都忘不了。
二是幼时不懂得的以后自然能够理解。
三是记牢了的文词,在写作时会来碰笔杆子,可以受惠一生。
现在,尹仲耕的后人还常把其治学信条作当口头禅挂在口边,受益匪浅。

柳江众多私塾,经历史大潮涤荡,荡然无存,只有王家大院和“尹氏私塾”保存完好,现在还能清晰看出昔日学馆风貌,堪作“柳江私塾纪念馆”。
“尹氏私塾”位于古镇柳江老街38号,为尹家老宅,是沿杨村河岸建起的吊脚楼房。大门前是街道,进了青砖砌就的圆门,中间是通道,两侧是厢房,向后是矩形天井,后面就是宽敞亮堂的吊脚楼房。推开临江窗户,远览玉屏叠翠;俯首杨村河上见往来船筏、张网渔舟;岸边浣洗村姑、戏水顽童尽收眼底,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解放前,尹家老宅门楣上书《無邊风月》,是由拔贡、书法大家曾相其书写。《無邊风月》分别出自元·方回《送周府尹》:“几许烟云藜杖外,无边风月锦囊中。” 宋·朱熹《六先生画像赞·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無邊风月》体现尹家文化人之心境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尹仲耕的儿女全部成才:
长子尹道新,目前为长江大学退休教授,博学多才,画艺书法精道。本刊将以专期后续介绍。
二子尹道墨,曾任石油工业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央党校石油分校副校长。
三女尹道镛,曾任贵州省都匀市中专粮食学校校长。
四子尹道原,曾任柳江场镇居委会主任,曾任多届县、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擅长水墨山水画,柳江古树保护者、柳江碑林倡建者之一。
五女尹道洁,曾任柳江糖食厂厂长。
尹道原长子尹霜林,县政协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洪雅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摄影展,书画爱好者。
尹道原次子尹剑峰,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书画爱好者。
尹道原作品选








尹剑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