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华尹氏一家亲A
中华尹氏一家亲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9,340
  • 关注人气: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友明:《湖北建始伍家河彦磷公支系通志序》

(2023-07-12 20:13:20)
标签:

杂谈

分类: 尹氏族谱

天水堂尹氏

 

湖北建始伍家河彦磷公支系通志序

 

 

尹友明:《湖北建始伍家河彦磷公支系通志序》

作者尹友明,1965年出生,土家族,本科学历。湖北恩施高中高级教师,曾是湖北省中学历史学会会员,现为湖北省中学语文学会会员。执教高中教学四十一年,有多篇教学论文和散文在刊物发表。


 尹友明:《湖北建始伍家河彦磷公支系通志序》


尹氏一系,乃黄帝姞姓后裔。自周尹逸封国,世袭内史,因官而氏。吉甫秉钧,穆如清风;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延及春秋,尹国破灭(公元前516年),子孙散居四方,后嗣名门迭兴。天水尹氏起源于武帝元鼎三年置天水郡。”唐颜师古引《秦州地记》注天水郡曰:“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定居于天水的尹氏族人以此为据,认定郡望为天水。河东郡平阳县尹翁归,历官东海、右扶风太守,徙居长安杜陵。尹翁归少子尹岑,历官护羌校尉、执金吾、后将军,因护羌校尉驻陇右护羌城,尹岑因此徙家天水郡,子孙因而在冀县(先后改名上邽、上封、甘谷)发脉。是为天水尹氏之始也。故天水堂尹氏多用“中兴良辅,东海名臣”为尹氏宗祠门楣楹联。

尹翁归八世孙尹勋于东汉桓帝时五迁至尚书令,及桓帝诛大将军梁冀,勋参建大谋,封都乡侯,迁汝南太守,寻拜将作大匠,转大司农,后坐窦武等事,下狱被杀。尹勋遭难后,子孙为避祸再次迁居到天水郡冀县。五胡十六国时期,动乱波及天水郡,尹勋五世孙尹赤时任前秦并州刺史,但对前秦苻氏集团时叛时降没有底线,却一以贯之的与姚氏集团唇齿相依,由此惹怒前秦皇帝苻坚,下令禁锢尹氏族人做官。淝水之战后,天下动荡,尹赤的儿子尹纬乘机和姚苌起事对抗苻坚并杀死苻坚。后秦建立后,尹纬成为立国勋臣,与姚苌的儿子姚兴一起治理后秦,官居后秦尚书左仆射,清河忠成侯。尹纬的儿子尹昭,尹昭的儿子尹雅竭力保卫后秦。尹纬五世孙尹师,隋左武侯将军,其子尹惠初居江陵。开皇七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尹歆随之至长安。隋炀帝大业中,为宁州司马。唐高祖举事,尹歆奔归,后为御史大夫。为避高祖远祖李歆讳,乃改名尹惠(尹歆于隋朝,担任过宁州司马,与关陇贵族出身、在西北地区及长安为官的李渊攀扯上关系。唐朝建立后,尹歆的女儿嫁给了李渊,就是尹德妃,而尹歆也担任了御史大夫。因为李渊是西凉国李暠的儿子李歆的五世孙,于是尹歆避讳,改名为尹惠。李渊的五世祖李歆,是天水尹氏尹文的女儿尹夫人的儿子,李渊娶尹德妃,则是亲上加亲),尹歆小名阿鼠,勇谋兼备,曾经让家仆暴打过李世民的重臣杜如晦。尹歆的儿子尹思贞,出生在长安,后被史家说成是长安人,是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及唐玄宗朝的名臣,任刑户二部侍郎,将作大匠,前后十三年任郡刺史,官终工部尚书,因功封为天水郡公。尹思贞生子二:长子愔,北派祖;次子憶,南派祖,以饶州军马镇鄱阳。憶子傚为吉州法曹,傚子尹濯(字伯清,祖籍甘肃天水,河南汴州人,适逢黄巢军扰掠广州,濯公被朝廷任命为广州刺史、平南将军。其后朱温篡唐,濯公耻事二姓,不归汴州,避居永新。死后葬永新积庆乡。濯公生子二:京、雍。)951年,楚国马氏兄弟内讧,南唐皇帝李璟派边镐率军攻打长沙,俘获马氏家族,迁于金陵。在这次行动中,濯公长子京公建立战功,屯兵衡山,官至平南都长、衡山节度使,封衡山伯。京公生子三:翼飞、鹏飞、雄飞,三兄弟约定“得田即止,遇江即居”,于是翼飞公住攸县的湴田,鹏飞公住酃县的留田,雄飞公住茶陵的火田,号称“鼎足尹家”,世称“三田”。)

尹雄飞,北宋太祖朝嘉议大夫,开基湖广茶陵火田,下传至仲昇公,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 年)徙居衡山县吴集旄坪(今属湖南衡东),派分桐木桥,有后人名列军籍,世袭参将,隶属湖广九溪卫,居无定所,转战南北,嘉靖年间,一度东出抗倭,浴血江浙。明朝万历(15731620年)末期,仲昇公九世孙,时任参将尹彦磷,为戡容美土司内乱,受命领军北上,攻桑植,下五峰,进兵鹤峰,驻屯夔州府建始县南乡,布防于南至石灰窑北至红土龙须沟伍家河沿线,在明季风雨飘摇的时局中,彦磷公最终选择解甲归田,既不叛明也不降清,更没有参与农民军张献忠,姚黄十三家和吴三桂的叛乱,在各派政治势力交织,千折百回,生死攸关的时刻,彦磷公展示出高妙的智慧和非同一般的定力。先住坠江岩(岩崩垮塌致三十六人遇难,至今本系族人不食此河三斤六两以上的鱼,盖缘于此),岩崩后移住村坊,即今尹家村下村坝,是为建始伍家河尹氏开基祖。彦磷公生子三:世一郎、世二郎、世三郎,由此分为三大房派衍:长房转迁业州闸木水三块石,是为七里坪尹家湾一脉;二房转迁高燎,开基难到屋场;三房留守村坊,以下村坝为基业。

自清康雍乾以来,三房子孙各有迁徙:长房启麟公,系乾隆岁贡,为解决与向氏边界纠纷,返迁伍家河,开基尹家村上村坝,同行族叔天成公,落籍革坦坝合抱水;二房子孙又分三大房,散布于伍家河东岸沿线;三房大位公移居官店战场坝腰带坪,大禄公落业于马鞍山廖家田。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召见容美土司骠骑将军田舜年,同行随员有尹家村族人,时任参将尹仲捷。清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尹氏家族面临生死存亡。白莲教义军虽然在朝廷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受到重创,但战斗力依然很强,长阳榔坪白莲教首领覃家耀率部由长阳向建始茅田、官店一带攻击前进,安营扎寨于官店营盘岭。时任建始县令的赵生源率部攻云盘岭,击贼于老鸦沟,反被白莲教击溃,快役晏升舍命相救,县令赵源生才得以逃命。朝庭相继派出乌大人、蒯大人、侯大人率兵在官店口地区“围剿”。乌大人驻官店口长岭、薄刀梁子一带,白莲教军从支锁河右岸虎鹞岭向上仰攻,驻守长岭的乌大人战败自缢于长岭;蒯大人退守蒯家荒一带;侯大人退守候家垭。因弹尽粮绝,白莲教从营盘岭败退,沿官店大战场、小战场,景阳清江河一线,经沙地进入新塘,途经马尾沟再折入红土,官兵一路尾随,在红土镇铁厂坝、磺厂湾、戏台堡先后战斗中,白莲教部众被打散,余部且战且走,经石窑一线退守五家河一带。白莲教余部在尹家村的五家河尹家台子上遭遇尹氏家族的伏击全军覆灭,尸体填满沟壑,以致河水从此改道,尹氏族人后来称这地方为兵殁潭,白莲教最后剩下三十多人败退到尹家村喜阳的寨庄困守至死,四十年前当地人还在寨庄拾到白莲教鸣金收兵的铜锣。尹氏家族为保卫家园,发出“是男人就去战斗”的口号,在这次事关家园存毁的决战中,尹氏成年男子全部投入战斗,很多捐躯国难,家园半数遭到焚毁。建始县志记载的仅嘉庆元年战功显赫且阵亡的尹氏族人有尹嗣子、尹登玉,尹兴有等。

自彦磷公开基建始伍家河以来,子孙繁衍,前后外迁者渐多,以致字派紊乱,乾隆年间经由岁贡启麟公统一,阖族由此修谱,增字辈诗“登宏甫文友,纯良锦绣丛。开甲长科第,万代祈昌隆。”到了民国,族众又续了一句:“祖德流芳远,诗书传儒宗。”以抄本相传。解放后因几次极左运动,使历代谱牒化为乌有,成为遗憾。

201588日,恩施州尹氏清谱工作会议召开,我有幸聆听。此会开启了恩施州尹氏家族修谱事宜,伍家河一脉更是踊跃参与。在仙桃族人文军大力协助下,我族七里坪洪兰、文宪、尹家村甫云、甫科、文升、文英(女)、文典、文池、文哲、东武、友亮、马鞍山文灼、文清、友明、友军、高燎宏楚、宏兰、甫祥、小平、喜洋登尧、战场坝宏银、双武、友光、恩施红土老村甫权、文杰、文斌等先后踊跃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历时七载,最终汇稿成编。特别是仙桃族人尹文军,数十次到我们支系,遍访村镇每一个家族老人,寻找每一个有价值的古碑,几乎造访了支系的每一个家庭。凭借雄厚的历史功底和手中掌握的上千册丰富的尹氏南派资料,厘清了家族史中的很多疑难问题,在修谱事业中厥功至伟。

秉笔直书,方成信史;修谱问道,以启未来。尹氏源自太古,瓜瓞绵延。家族生命的长河恢宏壮丽。不论你身处何时何地何方,也不论你安身立命的生命形式,是富甲一方还是穷困潦倒,是以身许国还是激流勇退,是持笏于庙堂还是幽居于林泉,在家族的坐标轴上都是生命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都有不可以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惟生生之为大德,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朝代有更替,家族有兴衰,人生有成败。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厚德载物的胸襟,有敬天爱人的情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薪火承传,生生不息,乃我族真正之荣耀。

 

尹氏彦磷公第十四代传人:尹友明

20221216日于恩施高中

参考书目:1、《左传》、2、东汉蔡邕《尹宙碑》、3、范晔《后汉书》4、唐代尹建扬《纂修尹氏族谱序》5、唐代尹守貞《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铭》6、唐代林宝《元和姓纂》7、宋代黄叔豹《尹氏天水通志序》8、宋代尹躬《安福诚门尹氏创修族谱序》9、元代吴澄《尹氏续修天水通志序》10、明代翁世资《安福诚门尹氏四修族谱序》 11、(清光绪十三年(1887)(湘潭、衡山)《尹氏六修族谱》为湘潭、衡山尹氏统宗谱。)12、道光版《建始县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