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2023-06-14 07:35:11)
分类: 尹氏资讯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


老典型又成新样板 :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山东画报 乡土临朐 2022-12-15

 

《山东画报》

 

老典型又成新样板

-----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王立群文·刘伟光图

清晨,弱柳扶风,早起的老人悠闲地背着手,在村头踱步,拿出手机拍一段小视频,一天的生活在音乐的欢快声中开始;

正午,村里亭榭、戏台、长廊边的游客开始增多,年轻的小夫妻开始忙碌,新开餐馆的生意就像那门口的灯笼一样红红火火;

入夜,华灯初上,龙泉美食街人头涌动,屋檐廊柱彩灯环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吃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也是美好生活的最佳注脚。

这里是潍坊临朐李家庄村,这座六十多年前就曾名扬全国的典型村,在新时代,又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样板村。不但实现了产业与人才的双振兴,更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李家庄村夜景鸟瞰

老典型触摸时代脉搏

在李家庄村办公楼内,有一个超过一百平方米的的红色传统教育展室,也称村史馆,在这里,李家庄的历史与荣耀徐徐展开,让人惊叹。

早在1965年,《人民日报》就在头版发出向李家庄团支部学习的号召,李家庄的年轻人活学活用毛主席理论,让李家庄的发展欣欣向荣。到20世纪60年代,更有一首《学习李家庄好榜样》的歌家喻户晓,传唱声回荡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196582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共青团中央要求团的基层组织学习李家庄团支部经验的文章(李家庄村/供图)

    六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天的李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优越的地利和交通优势,近年来,李家庄发展多元经营,建起了居民小区,开办了村属企业,建立了老年人幸福公寓,兴建了美食街,与县属医院合作的医用大楼也已经在建设中……通过率先解决养老问题,让年轻人再无后顾之忧回村创业,进而解决了李家庄发展的人才缺乏问题,一种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正在这里慢慢形成。

    这都需要感谢一个人,李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尹兆友。这个土生土长的李家庄人把带领家乡发展,作为自己人生最有价值的目标,“让全村人共同富裕,是我的理想,完成这个目标,我的人生就充实了。”1990年,高中毕业的尹兆友只身南下寻找发展机会。他从打零工、做小生意开始,一路打拼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年入数百万元。企业蒸蒸日上之时,他选择抽身回到家乡。2010年,尹兆友被村民投票选举为村主任,自此,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蹚路子、办企业、搞建设,使李家庄实现了由农业村向实业村的重大转变。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尹兆友带领村里的党员定期学习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为了建设好村里的村容村貌,尹兆友将自己在全国多地拍到的建筑景观一一打印出来,张贴上墙,寻找灵感

兴产业实现老有所养

    尹兆友是一个理想化色彩颇重的人,在他看来,乡村发展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钱够了,最先要干的事情就是把村里的老人养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尹兆友鼓励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同时,集中村里的力量先后创建了建筑安装、置业、榨油、面粉等集体企业。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李家庄就实现了村集体存款超过1000万元的目标。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李家庄村创建了自己的面粉厂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李家庄村创建了自己的榨油厂

   2018年,投资超过1500万元,总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李家庄幸福公寓建成。幸福公寓有床位152个,配套建成书画室、棋牌室、健身房、诊疗室等活动和工作场所,居住房间内还为老人统一安装空调、电视、茶几、沙发,村里年满70岁的老人都可以免费入住幸福公寓。

   尹文佐和刘秀梅夫妇是村里第二批搬进公寓的老人,至今已三年多的时间,尹文佐笑称,住进来之后“除了吃饭就是玩、看电视。天天能见肉,长胖了十几斤”。公寓里“夏天吹空调,冬天有供暖,再也不用生炉子烧煤”。

       除了让人羡慕的幸福公寓,李家庄村集体每年为村民代缴医疗保险费每人260元,每月为60-69岁老年人发放养老金120元,70岁以上老年人则上升到300元;每年还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一次健康查体。

     就这样,凭借村办企业的集体收入,尹兆友带领的李家庄村成功实现农村养老破局,形成了一条可以复制推广的农村养老实践经验。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在趵泉亭休闲的村民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李家庄村为爱好书法绘画的村民设立了绘画室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美德传承从身边做起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棋牌室里的老人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健身室的设立为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一定保障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幸福公寓的食堂工作人员为老人们分发饭菜

绘蓝图再造齐鲁样板

 

    养老问题解决了,尹兆友又把重心返回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上。他将建安等粗放型发展企业向绿色服务型转变。在经过多方考察之后,一条寄托着李家庄村未来创新型发展模式希望的龙泉美食街建设完成。

     这条以美食娱乐为主要特色,迅速成为临朐县新的文化娱乐景点和市民争相“打卡”的“龙泉古街”,将李家庄村集体投资建设的榨油、面粉等企业有机整合,实现了整条街区餐饮企业的原材料标准化供应,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能合理控制成本。同时,街区的运营也采取商户前期零投资入驻、后期与村集体利润分成的新模式。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晚上的龙泉美食街灯火辉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傍晚的美食街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华灯初上,美食一条街不乏孩子玩耍的身影

    201910月,年轻的秦世莲夫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驻美食街。无需任何前期资金投入,“两手空空,门店里什么都有”。不曾想,夫妻俩一个厨师一个服务员,愣是忙不过来,最后不得不雇了三个人帮忙。如今,除去给村里的利润分成,夫妻俩一年还能有二三十万的收入。

    每天早上八点,李家庄村益民粮油加工坊的负责人孙守国会按照前一天商户提供的物资需求单,将物资统一配送到街口的冷库,商户空闲时去领取即可。孙守国就是被求贤若渴的尹兆友拉回村里的年轻人之一。尹兆友用他对李家庄村的爱和科学的规划,吸引了大批像孙守国一般的年轻人回到村里,进入村两委,进入村办企业的管理层,由此解决了乡村振兴最迫切的人才需求问题。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美食一条街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为保证食品安全,整条街区餐饮企业的原材料实行标准化供应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村里的不少年轻人采用网上带货的方式销售农副产品

 《山东画报》临朐特稿:老典型又成新样板:山东临朐李家庄村的共富之路

“和谐”是李家庄村重要的特点之一

    有产业基础,有人才储备,加上尹兆友与村两委的科学规划,如今,李家庄村每天都有新变化。而龙泉美食街正在成为李家庄村的新名片,顶尖美食技术、统一管理模式、安全有机食材、高标卫生系统……按照尹兆友的规划,这种模式成熟以后,他们将同步往济南、青岛、烟台等省内甚至省外城市推送。“统一经营、公开透明、理念超前,我们就采用老品牌+新商业模式,计划利用510年时间,打造出一种可以向全国推广的效应品牌。”对李家庄村的未来,尹兆友信心满满。而他没想到的是,如今的李家庄村,已经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再次成为被学习的榜样,一如六十多年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