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尹银银:市井烟火里的长沙女儿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资讯 |
(湖南)尹银银:市井烟火里的长沙女儿
湘菜人微报2023-05-08作者丨彪哥
湖南长沙湘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方帐号
其实,在采访尹银银之前,心里有些小忐忑。一是网上鲜有关于她的内容,缺少“知己知彼”的提前了解,二是在年度湘菜全球发布会上曾远远看过一眼,这位漂亮又成功的女性餐饮人会不会很高冷,沟通过程会不会有阻碍?
第一次见面,我正在喝茶,很远就听到她热情的招呼声,风风火火,她和我的一位女同事亲昵如姐妹,从福膳源的一道招牌猪脚历程,看出了这位地地道道长沙妹子的热情好客、湘女多情;再次见面,从十年福膳源,聊到她的人生历程,了解到她身上不仅有“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还有湘妹子“敢作敢为、低调谦虚”的果敢性格。
24岁开始创业,到如今成为长沙女性餐饮人的行业翘楚,她是同行人心中豪情、勇毅、担当的强者姿态,更是食客心里有心、有情、有爱的长沙女儿。
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这位当代女性湘菜人背后的故事。


福膳源招牌猪脚
福膳源全家福
以一桌家宴诠释长沙女儿的待客之道
有人说,乡愁无非就是人的味蕾在作祟。我们可以偶尔吃吃意境美菜,为了交际应酬尝尝高档宴席,但真正吃得最多、吃得最饱、吃得最至味的还是一日三餐的家常菜。
尹银银老家望城,父辈经营食材,她从小就“泡”在菜市场里,不仅了解每一种食材之鲜,懂得嗲嗲娭毑、叔叔阿姨的口味,更深谙长沙本地的人情世故,这对于一位专注家宴的餐饮人很重要,也是福膳源满满人情味的重要原因。
家有小女初长成,邻居们把漂亮、聪明、嘴巴甜的尹银银当成女儿看待,当年轻的尹银银以餐饮创业时,自然也以女儿的身份作为自己的待客之道。她把福膳源定位家宴,不止是家常之味,更有家乡之情。当年,之所以把卤味猪脚作为福膳源的招牌菜,是因为尹银银的父辈善做卤味,特别是卤猪脚,软糯弹牙,深受家人和左邻右舍喜爱。十年来,从一家门店畅销,到现在每家门店每天售罄;从长沙老口子喜爱,到现基本每桌必点,这道传承了尹银银家族基因的招牌猪脚有口皆碑,并获“2022年度湘菜”的殊荣。
福膳源的菜品,源自经过岁月沉淀、依然历久弥新的长沙传统菜,但乡野之风往往略显粗糙,不改本味的精致化修饰,其实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更好传承和发扬家乡味道。在传统湘菜的基础上,在装盘形式上赋予菜品美感,并用四季菜单诠释应季而食,便成福膳源自己的菜品。
不止是招牌菜,女儿对长辈的细心还体现在福膳源的每一道菜品里。大蒜叶炒腊牛肉,选用的是安化黄牛肉,慢烟熏制成纹理清晰,颜色自然,她知道这些叔叔伯伯眼“毒”嘴“刁”,腊牛肉如果呈现红色,颜色虽然好看,但他们一看就知道那是“急功近利”而为,要伺候好这些老口子,得小心呵护,要用心对待。
一桌家宴,除了用心,更加重要的是用情。长沙人对食物的情感,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阳佳节,福膳源的一道大蒜籽炒肉,整颗大蒜籽加上切得大片的五花肉,现在在餐饮市场虽然已经难觅踪影,却是长沙人难以忘却的味道。
还有中秋小团圆的时令菜肴茭瓜炒牛肉,春节大团圆的美好寓意象征全家福,这些菜品,有的已经失去市场,有的因为工序繁琐耗时耗力,但福膳源会花时间和真诚还原好这些传统菜品,它们是长沙老口子的思乡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在尹银银的心里,用心的家宴,就是要以女儿的身份为长辈们做一桌饭菜。
在人情化服务中传递着“湘女多情”
尹银银以一桌家宴诠释长沙女儿的待客之道,以心交心,长沙的这些老口子,平时虽然有“你要哦改咯”的火热,但一旦你入了他们的心,就变成了“你克喏,保证你不后悔”的热忱。十年福膳源,从一家小馆,到现在拥有六家门店,家家生意火爆,尹银银心存感恩,不敢忘本,以感恩服务传递我们心目中的“湘女多情”。
餐饮最核心的是菜品,菜品最关键的是食材,福膳源在长沙县拥有自己的食材基地,300多亩的蔬菜园,种植各种不同的应季菜,确保食材新鲜,应季而食。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来,深受疫情围困的街坊邻居买不到新鲜菜,又不方便到餐厅来吃饭,尹银银将店里备足的年夜饭食材和基地新鲜蔬菜分批打包,及时送到了他们的小区门口。从这一年起,每年感恩节福膳源都会免费派送菜品,以孝老爱亲和睦家庭,以诚信友善融洽邻里,当代湘女刻画着这个时代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说湘女多情,是因为她们爱心传递,福膳源每卖出一份招牌猪脚,就在为自闭症儿童捐献一份力量;说湘女多情,是因为她们感情细腻,只要是来福膳源吃饭的人,都会得到一份礼物,或有意外的小惊喜;说湘女多情,更是因为她们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无论大节气小节日,福膳源都会为向各行各业的人送去温暖。
尹银银以女儿对父辈的情感,将福膳源的人情服务做到了极致。新开铺,尹银银发家的地方,这里市井气足,烟火味浓,越是这样的环境,越需要人情世故来维系。
每次来到新开铺店,尹银银一眼望去全是熟人。他们从不叫老板,而是以“妹子”、“银银”这样女儿的称呼来表达亲切之情。尹银银笑着说,她来这里任何一家店吃一碗8块钱米粉,买单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低于过50块钱,因为他至少能遇到5个以上的熟人。
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街景,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文化习俗,所谓的人情化服务,无非就是你心陷其中,全心全意,把这种情感当成生活的一部分。长沙的食客其实可爱,只要你融入其中,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人情温暖,他们就会毫不掩饰为你奔走相告,放肆传播,这大概就是社会餐饮的流量密码。
事业家庭两不误,展现“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
一个品牌的成长,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是切身的经历和挑战。十年福膳源,外人看起来功成名就,其中的心酸和挑战又有几人知。
从最开始的以个人IP做私房菜,到上文提到的以人情化服务锁住流量密码,再到新店的升级转型,每一次改变都是一次全新挑战。但有位名人说过: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在尹银银的心中,过去了的都不能叫困难,只有往前而行的挑战。
十几年前做私房菜,那时候的餐饮还没有今天这样精细化,尹银银就会摆果盘待客,别看这些小细节和观念现在已经成为餐饮常态,但在那时候确实是“想别人不曾想”。
后来,福膳源竹塘西路店开业,门前的路半年都没有修好,路面黄泥雨水,店面门可罗雀,尹银银到街上一位一位请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来店里试餐。现在,这条路成为餐饮神奇之路,来到这里的餐饮门店都做得风生水起,福膳源来得最早,生意在这条街上首屈一指,尹银银庆幸自己当年的坚持。
今年,福膳源新店开业,耳目一新的装修、更加精致的菜品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并且以新店为蓝本,开始门店标准化设计,桌子与桌子之间多远的距离最合适,碗碟的摆放位置应该固定在什么位置,门店的服务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比如客户进门怎么招呼,服务过程有哪些细节,这些都要形成标准化,作为以后开店的模板。
从一家60平米的小店,到今天拥有6家门店,这位80后女性餐饮老板事业丰收的同时,家庭也经营得非常成功。虽然今天中国的女性已有不输男的强者姿态,但相夫教子的传统美德依然是她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因为怕忙起来忽视孩子,尹银银和女儿有个约定,把心里话和所有遇到的问题写在纸上,以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就算再忙,尹银银也会给孩子回信,回答她的问题。直到现在,孩子有什么话都会尹银银沟通,母女俩是非常好的朋友。每个月,尹银银会亲手为孩子做一顿早餐,每个星期,她会要求女儿洗一双小白鞋,那是尹银银的母亲以前要求自己的事情,爱在传递和延续。
事业上霸得蛮,家庭中耐得烦,餐饮人佩服她,食客喜欢她,家人爱她,从尹银银身上,处处体现出湘女精神的特质。
坚守长沙,在传承中不断升级创新
在和尹银银的聊天过程中,她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强调“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福膳源品牌还没有达到老少皆知的地步”等等之类的话,在这位敢作敢为的湘妹子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低调谦虚的一面,这也是福膳源一直坚守长沙、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家店的原因。
特别是在招牌猪脚获得年度湘菜后,尹银银开始意识到打造主打菜品的重要性。食客来到门店,点菜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烦恼”,特别是门店没有主打招牌菜时,左挑右选,如果正好挑中自己不喜欢的菜品,对餐饮品牌反而是一种伤害。而且,猪脚虽然肥美,但也有人不宜吃,不喜吃。所以,福膳源急需再出主打菜品,以此作为第二道、第三道招牌菜。
坚守长沙,定位家宴,所以,尹银银决定回到从小长大的地方寻求招牌菜的灵感,贴近市井烟火,寻找当地有特色、家乡人觉得好吃也必吃的菜品,它们通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传承,经过时间检验,依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长沙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味道。
坚守长沙,就是要坚守这里的风土人情。第一道菜不能上肉,第六道菜不宜上鱼,湖南人不太吃“发物”,这些看似细节,但做好了就显得非常贴心,食客吃饭也吃得开心。人在开心的时候,运气往往也会跟着好起来,“天天福膳源、年年行好运”,并不是空穴来风。
坚守长沙,并不是守旧。今年新开两家门店,虽然依旧在社区,但环境和菜品都有所升级。色彩搭配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包厢规格也有所提升。菜品也会更加讲究,比如招牌猪脚会突出年度湘菜元素,赋予文化内涵,器皿也将更换成更能平衡菜品温度的容器,湘菜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滚当三鲜,凉后味道大打折扣。
坚守长沙,还将成为一段佳话。十年前,一位十岁的小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福膳源,童话般的装扮,用心的小礼物,店里哥哥姐姐真诚的笑容,让他度过了最难忘的一个生日;十年后的今天,他和父母一起又来到福膳源,从小学到大学,由童年到青年,但餐饮老板尹银银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这个男孩,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就像在家里度过了自己的二十岁生日;等到三十岁,四十岁……他又会带着他的爱人,他的孩子,来到这里,在同一个包厢,见证自己的人生历程。福膳源,不只是吃饭的地方,更是让顾客获得心灵上温暖的地方,把对食客的温情、关爱、尊重奉为自己的经营之道。
当他们说起这个故事时,让我想到了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从最初的忐忑,到采访后的温情,我们看到了尹银银在餐饮行业中的强者姿态,事业家庭两不误,向我们展现“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又看到了她是市井烟火里的一位长沙女儿,以一桌家宴诠释了她的待客之道,以人情化服务唱响了一曲“湘女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