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道全(通真观妙真人、南岳九真人之一)【西晋】(天水人)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宗彦贤达 |
五岳真形图。
尹道全(?--312年),西晋末天水(今属甘肃)人,道家经箓派传人,通真观妙真人,南岳九真人之一。于晋武帝元年(265年)来南岳衡山。《衡岳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三记载,其隐居衡岳观后峰,修炼洞真还神彻视之道,兼佩五帝六甲左右灵飞符。后遇神人授以五岳真形图,感通灵飞十二事。他在王母殿中修炼了四十余年,于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飞天。南岳驾鹤峰又叫紫霄峰,峰上原有驾鹤亭。史载,因为西晋高道尹道全。晋怀帝曾赐其所居古王母殿为华薮观。梁天监元年(502年),华薮观又改称九真观,唐代改衡岳观,宋改为铨德观。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赐号“通真观妙真人”。
据“乃知文始之裔,太和之族,世有神仙矣。”可知尹道全是楼观派奉为祖师的尹喜之后裔,而他本人亦为天水尹氏在楼观道中又一成员,这一点,王青先生在《〈汉武帝内传〉研究》一文中亦有论及,文中通过详细考证,亦视尹道全为天水尹氏在楼观道中又一重要成员。
梁元帝为其撰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别有陈兴明、施存、尹道全、徐灵期、陈慧度、张昙要、张如珍、王灵舆、邓郁之等九名高道在南岳修真,史称其为“南岳九仙”,又称为“南岳九真人”。南朝梁元帝所撰的《南岳九真观碑》描写了当时南岳道教的盛况,碑云:
“箫鼓腾空,烟霞相接。星辰夺彩,灯烛非明。风牖云梁,千门万户。楼施九柱,已同濑乡之地;山带五城,复类元洲之所。玉版之经犹蕴,金丹之处存焉。上月台而遗爱,登景云而忘老。欣欣然不知所以然。日晖石瓦,东眺灵寿之峰;月映玉床,西瞻华盖之岭。竹类黄金,即威蕤而防露;木似红莲,且纷披而拂日。杯传九酝,隐纶之车晨至;堂开四扇,西楹之钟夜响。”这位崇奉道学的皇帝,为南岳道教留下了千古名篇。现《道藏》中存有《南岳九真人传》。
据《南岳总胜集》云,尹道全“修洞真还神之道,佩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可以发现,尹道全修的为《上清大洞真经》,而又偏重于符箓方面。据陈田夫记叙说,尹道全梦天仙下降,告诉他要修炼《金母灵飞十二事》和《五岳真形图》(《金母灵飞十二事》是以甲乙丙丁等十二天干为名的符箓书诀,《五岳真形图》也是一种符箓图形),并且终身持之不渝。尹道全佩符念咒,朝天礼斗,服气完神,叩齿咽津,进行修炼,这是道家修炼的一种常规。
关于尹道全的佩符念咒,还有一个奇妙的传说。尹道全在衡岳观修道期间,一日天上下降一位仙真,授给他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和混洞东蒙之文等十二种,还赐给他《五岳真形图》。这《五岳真形图》记载着五岳名山的山脉走向,泉流位置,宝藏的所在地。这位仙真还告诉尹道全,有了灵符和真形图,就可以自己修炼,获得成仙的真谛,希望他修成仙道以后,到大罗世界会见,说完以后就走了。
仙真走后,尹道全佩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日夜诵读经书,精心研究《五岳真形图》。根据《五岳真形图》,在南岳山上找到上乘的炼丹材料,采集了很多仙药仙草,从晋武帝时入南岳山,经过苦修苦练,于怀帝永嘉六年(312年)三月九日在驾鹤峰上白日冲举。
宋徽宗为其赐号
据新编《南岳志》云,尹道全性好山水,至南岳后叹道“智者爱水,仁者爱山,南岳山水悉备,又名朱陵寿岳,若修心于此,志勤于道,何必更历他山!”那么,尹道全修心养性,取法自然,是正宗的老庄思想和儒家哲学的统一,符箓鬼神只不过是其余事而已。
有趣的是,尹道全仙逝800多年后,宋重和元年(1118年),“道君皇帝”宋徽宗赐其号为“通真妙真人”。“通真观妙”,看来宋徽宗是对尹道全的生平进行了仔细研究。
宋代诗人华镇在《题共亭》诗中云:“驾鹤峰前山气佳,炼丹泉上石如排。高低檐宇依丛竹,屈曲梯桥跨断厓。仙客肯教人世得,贤侯还与郡民偕。春风日落歌声散,藓径时时有坠钗。”
元代诗人刘崧有“驾鹤峰头月上时,瘗龙塘下客行迟”诗句。(见《八月十五夜玩月龙塘黄氏馆中听王伯允歌诗时值夏江上警报甚急》)。
2000年,在尹道全飞天1700多年后,南岳区为打响“中华寿岳”旅游品牌,在驾鹤峰上铸造“中华万寿大鼎”,高9.9米、重56吨,鼎上铸有万余个不同字体和写法的“寿”字,象征祖国的繁荣昌盛、万寿无疆。被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第一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祭祀鼎。
2004年,南岳区又在万寿广场入口处建有六柱五孔,高16.5米,宽31.7米的“寿岳衡山”牌坊。同时,从“望寿、捧寿、献寿、拜寿”等多个方面,展现中华厚重的寿文化,是南岳又一处重要人文胜景。
正统道藏洞真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三十三
尹道全
真人姓尹氏,名道全,天水人也。修洞真还神之道,佩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天仙降而谓之曰:飞升者当有其材而后成其道,昔汉武帝亲受金母灵飞十二事及五岳真形图,才得尸解,而不能使形骨俱飞,尔得一而有升天之望,岂非积功宿分所植耶。道全曰:浅学无闻愿,示十二事之目。天真日..一者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二者太一混洞东蒙之文,三者丙丁入火九赤斑符,四者太阴六丁通真遁灵玉女之录,五者六戊太阳招真天光策精之书,六者六己石精金光藏景录形之诀,七者六庚素招摄役之律,八者六辛致黄水月华之法,九者壬癸六遁隐地八术,十者子午卯酉八禀十诀六虚威仪,十一者丑辰戌未地真曲素诀辞三五顺行,十二者寅巳申亥紫度炎光内视中央也。一者五岳山符,安镇方岳,檄召万灵,太上真文也。二者五岳山踱,神仙倒景,俯视山川之驴,写其曲折蟠薄在地之势也。三者五岳山形,取其峰峦洞室之所在,神芝灵草之所生,高下丈尺等级之数,东西南北里舍之限也。四者五岳山骨,取其骨体之所像,枝干之所分,上法星文,下主人事之所起也。五者五岳山水穴贯之图,取其泉液之所出,金宝之所藏,地脉之所通,而为之图也。主符图吏兵官属各数万人,五岳之所总,大山三、百六十,小山千二百。并列仙曹职宰,可谓众矣。武帝虽得其法,而不能专其戒,穷武玩兵,自毁其福,故不得与黄帝同功。今尔遇之,乃知文始之裔,大和之族,世有其人。吾当与汝期於九清之上,太无之中。言讫而去。真人以晋怀帝元嘉元年三月九日,有白云起於室中,三日不散。散而视之,已失真人所在,但闻香气袭人。宋徽宗重和元年,赐号通真观妙真人。知潭州张茂宗留题衡岳观诗云:灵岳峰前游古观,此中何别药珠宫。五云仙客形皆异,十洞烟华景不同心炼药炉香金石气,醮星坛玲薜萝风。因闻大道修真诀,咫尺三清路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