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亲历者(辽宁尹志云)迎百岁生日在后辈们的簇拥下他把曾经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分类: 尹氏资讯 |
长津湖战役亲历者(辽宁尹志云)迎百岁生日 在后辈们的簇拥下他把曾经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沈阳晚报2023-03-30 10:04
百岁寿宴怎么过?想到这样喜庆的日子,很多家庭都会宾朋满座、大摆宴席。但对于一生从军节俭的尹志云来说,他的百岁生日宴只有一碗长寿面、一个蛋糕和一束鲜花。
电影《长津湖》热映之时,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98岁的尹志云缓缓唱起了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如今,两年过去了。3月28日,1923年出生的尹志云迎来了100岁生日,一碗长寿面、一个蛋糕及一束鲜花,组成了朴实的寿宴。这位亲历过长津湖战役的英雄特别叮嘱儿女,生日一定要从简,“一辈子都没浪费过,百岁生日虽然值得庆祝,但只要有长寿面,孝心到了就知足了。”
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 百岁生日从简
在中国人心中,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寄托了一份浓浓的亲情。如果家中有百岁老人,那可是全家人的福气了。这些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并拥有众多后代的老人无疑是全家的焦点。3月28日,尹志云迎来了100岁生日。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老人的长寿更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进步。
当日上午,省军区沈阳第十干休所门诊部杜主任和丁参谋,带着干休所食堂制作的蛋糕和长寿面来到尹志云家中,和他的儿女们一起为老人庆生。尹志云一生从军,南征北战,退休后在省军区沈阳第十离职干部休养所安居下来,儿女孝顺有加,对父亲提出的百岁生日要求,儿女都十分尊重。“尊重老人的意思,就是对他最大的孝顺。父亲对生活品质要求不高,对国家讲奉献的要求很高。他生活有规律,内心坦荡,每天依然会坚持读报学习。”
曾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
尹志云是河南省南阳市人。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正在上学的尹志云跟着家人踏上逃亡之路。1938年8月,在叔叔的引领下,尹志云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带着叔叔的介绍信,和姐姐、表哥一起几经辗转来到了延安。尹志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和政治,因为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半年后,他被分配到八路军115师34旅688团当文书,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书、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组织科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尹志云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他作战勇敢,表现出较强的领导才能,曾荣获多枚战斗勋章。
回忆起当年的战争经历 老人侃侃而谈
虽然已经100岁,但尹志云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子孙孝顺、家庭和睦。干休所干事们送上蛋糕、长寿面和鲜花后,和老首长聊了起来,尹志云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辽沈战役和长津湖战役。
“1945年12月,尹老随部队来到东北,执行解放东北的战略任务。来到东北后,他第一站在锦州义县落脚。辽西战役胜利后,1948年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向沈阳急进,当时尹老任东北野战军二纵(即后来的39军)117师350团政治处副主任。10月29日,尹老所在的部队在辽中县满都户一带准备过河,当时辽河水位很高,尹老和战友们沿河寻找船只,但没找到。为了尽快过河,团里的工兵连夜搭浮桥、造船,他们把找到的所有铁质方形油桶焊在一起,割芦苇绑在一起,上面放上门板,一条‘船’就这样制作成了。”丁参谋告诉记者。
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尹志云被更多网友关注。对此,这位百岁老人笑言:“大家只是觉得电影震撼,但这场战役带走了我很多战友的生命,最终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老人说,他经历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其间,他在总部政治部担任科长。
“有一次,敌军战斗机在我军上方盘旋,第二天早上六七点,政治部主任杜平命令全员进入山洞。下午一点左右敌军开始轰炸,两个小时以后,轰炸声渐渐平静下来,等我们出来,发现村子都毁了。由于我们没有高炮和飞机,只能选择隐蔽。”在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尹志云目睹了战友们的奋勇向前与顽强抵抗的全过程。“长津湖之战,我们的战士穿着单薄的军装,顶着严寒,同敌人浴血奋战。”这些记忆让老人永生难忘,“困难挡不住革命战士的脚步,正是保家卫国的伟大信仰,让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1950年深冬,在极度寒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的敌方第10军展开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一举扭转战局。
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要传承下去
“为了给老父亲过百岁寿宴,我们子女都回来了,下午全家照相留念,又叙了家常,晚上一起吃了一顿饭。”尹志云的大女儿告诉记者。
干休所政委吕慧伟说:“我们要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时刻关注这些老英雄的身心健康,了解他们的诉求,在全社会营造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真正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