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东平四中往事:那山、那树、那缸(尹燕坤)

(2023-04-11 07:11:03)
分类: 尹氏作品

山东东平四中往事:那山、那树、那缸(尹燕坤)

 

山东东平四中往事:那山、那树、那缸(尹燕坤)

(作者:尹燕坤,东平四中六级一班学生。本文由作者和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感谢段振业先生的热心收征与精心编撰。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安康吉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时至今日,我也不知道,孤独生长在母校——东平四中旁边山坡上的那棵“仙树”叫什么名字。

传说爬到树上往下看,是数千条头朝上、嘴里吐着信子的毒蛇,没见谁上去过,反正我没敢走近过它。

这棵“仙树”大约在二十年前被雷击而薨,十里八乡的信众赶来叩头,扒了树皮,折了树枝,回家熬水治病、驱魔辟邪。

邻居嫂子将捆扎好的树枝送到我家,我审慎端详,感慨万千,由此也引发了我对高中生活的无尽回忆和对同学的深深思念。

树的西南方不远就是“歪老婆”山,在那个年代是我见过的最高的山。听附近村民讲,山顶上有很多马蹄印之类的遗迹和民间故事。

上学时学校组织我们挑着石灰水往山上垒好基础的地方泼洒,全校上千人出动,折腾了几天总算弄出个“农业学大寨”“农”字的秃宝盖,山下十几里的地方远远望去只是条残缺不整的灰白断线。

一九七四年,我考入东平四中,分到六级一班,全班有60人。当我们走进教室时,课桌上已标记上每位同学的名子,这令我们惊诧不已,尽管把个子相对较矮的我分到了后排,但我仍很高兴,因为 “同桌的你”是位女同学。

接下来班主任宣布了团支部书记、班长等班团干部,我们两年多的高中故事就此开始了。

那个年代虽未改革开放,但也算波澜壮阔。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改学制、压课程、减科目,“以学为主兼学别样”,除了上山涂字还要放炮炸石、开山造田、修路填坑、果树剪枝、土豆削皮,曾步行到齐村收麦,还坐拖拉机到大巴掌柳村学农。

班主任杨永慎老师是位不可多得的教育大家,名校才子,俄语、英语精通,师德高尚,管理有方,投其名下深感幸运。

可惜的是在教育改革、压缩科目课程的大背景下,从不张扬的我却借助在教导处刻印讲义的影响“上窜下跳”,鼓动同学力主抛弃英语且获得成功,美其名曰“中国人不学外国话”。

英语课堂上,杨老师转教地理课。那时杨老师最有预见的话就是“尹燕坤,不学英语你将后悔终生”。

我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杨老师预言成真,英语的重要性凸显,评职晋级,早期操作计算机,甚至几次升迁机会均由此失去,进中、高级职称也大费周折,尤其是从事教育这一行,英语简直是就逾越不过的鸿沟。

这使我深深体会到,当年“中国人不学外国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读高中的年代虽然没有假冒伪劣,但物质极度匮乏,盐水窝头,咸菜煎饼把人吃得面黄肌瘦,头发竖起。 

每周从家里背上煎饼窝头玉米面到学校,当时最不能理解的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没有菜就不吃饭了?我们天天没菜,饭还不是照样吃。

当时比较“恨”那些“非农业户口”和家庭条件好的“官二代”“富二代”,因为他们不仅吃油汪汪的咸菜,甚至连盐都要用葱姜炒过。

记得有一次,我从家里带了近30个豆腐渣窝头,放到宿舍去自习,等回宿舍睡觉,一周的干粮竟被“可恶的老鼠们”吃了个净光——那天晚上,至少有十几个同学喘着带豆腐味的粗气、“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

还记得曾问老师学校一共多少个教学班?老师说数数门前有几口大水缸就知道了——每口教室门前都配有一个大水缸,供同学们亦喝亦洗。

一次,徐广会同学周末回家带回了红眼病。长途跋涉后、口舌生烟的他,一看见大水缸就情不自禁地趴上去“牛饮”。

于是全校红眼病由六级一班迅速蔓延,几天时间便传染到近300人,学校不得不放假停课。

时任教导处主任的胡习之老师调侃说:“六级一班事事争先,这次搞了个全校一片红”。

“二丫”——颜淑芹长得就够标致了,她姐姐来过教室,不知道是不是叫“大丫”,穿件绿军装,宽宽的肩膀漂亮极了;

“六妮”——徐香兰应该有五个姐姐吧,假如都如六妮长相,做她家姑爷的那真是太幸福了;

“小胖”——栗新立想家爱哭,要有人陪着才能睡着觉。当时他长得胖胖的,小小的非常可爱。若干年后见他那么高,那么壮,还有胡茬子,我曾在心里嘀咕,原来的小胖娃如今怎么长了这么大个子啊?而且已是当了爷爷的人了。令我惊讶的是当年的“小胖”,现在成了操办同学聚会的热心人,文采还那么棒。

曾经“同桌的你”叫李常荣,脾气极好,心地善良,为了赶时髦,买了个月白色的方手绢,请她给钩织了个深蓝边,好看极了,珍藏了好多年。

第二年调座位和细高细高的李桂芹同桌,她极有个性,在课桌上画界线,一过线她就打我胳膊……

陈爱琴好像是哪位老师的亲戚,从泰安过来,多愁善感还会写诗歌,经常低吟“寒冬腊月哟盼春风,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引得许多外班同学也驻住聆听。

徐衍荣的哥哥当空军,出于好心,她将哥哥给她的压缩饼干用红线扎好送给我。让我抱愧终生的是竟然恶意扔还给她,还理直气壮地告诉了老师,并在同学中散布开来,伤害了纯洁善良的她,而且至今没有机会说一声“亲爱的同学,对不起!”

周庆进单薄文弱,后来大学却读了采矿专业,据说科研创新成果颇为丰硕;

李丙全慈眉善目、牛高马大爱摆弄钟表,免费为同学理发且技艺精湛;

赵学锋裤子总是那么肥,但宽宽缝隙的牙齿却那么小巧好看;

赵秀梅腿不长却跑得那么快;

董贻舜白面书生显得极有城府;

赵保岩一脸的青春痘让阳刚之气显露十足;

张新库值日抬水,推水车时水车倒转打下井台受伤,据说是他那条不合适的旧裤子惹的祸;

 姜洪祥实实在在却很会聊家常;

邹成民冒冒失失却平心静气的与钱打了半辈子交道;于红利貌似大大咧咧却是古道热肠;

李士水为人厚道当班长却甘愿给女强人团支书做搭档;

刘安亮那么敦厚却能用英语说“地主”;

尹承海举重若轻极具潜质情商高,曾经的“万户侯”屈居局长位子一辈子,估计也是让英语给“耽误”了。

在山下,在树旁,在东平四中这个大熔炉里,六级一班的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用一缸水,同喝一桶粥,同睡连体炕,喜怒哀乐,脾气秉性相互了如指掌。

这深深的同学谊、师生情如山,曾经的幼稚、过失、伤痛如树,快乐的青春年华如缸中水......

两年是漫长的,两年又是短暂的,这两年为我们的的人生事业奠基,这两年让我们终身受益。

回味过去,我们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打拼,展望未来我们更应稳健前行。

在此我想对各种原因英年早逝的同学表示惋惜并致哀思,对六级一班所有同学道一声珍重,对曾经教授过我们的四中老师表示真诚地感谢!

树没了,山还在,水缸已成为历史,但东平四中纯朴奋进的优良传统犹存。在这里,真诚祝愿母校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更高更快更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