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鑫茂--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

分类: 尹氏名人 |
尹鑫茂,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教授,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副主任、超导与凝聚态物理所所长。
研究领域为量子材料的光谱学研究。利用多种光谱技术对物体中复杂的电荷-自旋-轨道-晶格相互耦合作用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从而对量子材料的超导、磁性、量子相变等宏观物理性质,以及电子结构、自旋变化、量子态准粒子激发等微观物理性质进行信息解析。主要涉及高温超导材料,超巨磁阻材料,氧化物界面、二维材料及其界面等。近年来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PRL, APR, CSR,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M等顶级期刊,多项研究被ScienceDaily, Phys.Org, EurekAlert AAAS, Materials Today等专业新闻媒体报道。研究成果多次被高水平杂志选为封面文章。同时是多个知名国际期刊的特邀审稿人,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并著有英文专著:Introduction to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of Thin Film Materials,总结了其量子材料光谱学的研究。
2004年,英国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发现,用普通胶带在石墨上反复撕离可以获得石墨烯,并因此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约0.34纳米),因此也被称为二维量子材料。它的发现让此前一些只存在于理论之中的量子效应能够实验验证,也让电池、CPU芯片等电子器件有了提升导电性能、缩小体积的巨大潜力。现在,距离真正的“石墨烯电池”应用仍较为遥远,通过物理学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石墨烯材料的性能,仍然是将石墨烯材料正式应用到产业中不可绕过的一环。尹鑫茂从事的正是这一环量子材料的基础研究。旗下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发出新型量子材料的宽波段光谱学研究手段。与其他探测手段(如电子)相比,光谱学研究方法不破坏检测物质,也不需要极端的测量条件,探测成本不高,操作方便,因而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更好地研究包括石墨烯在内的新型量子材料的性能及机理。2022年8月,尹鑫茂因这一技术突破入选“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
教育经历
2010.08 - 2015.06 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
2006.09 - 2010.06 本科, 浙江大学, 竺可桢学院-物理
工作经历
2021.03 - 至今教授,博导(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 上海大学, 物理系
2014.08 - 2021.02 兼职研究员, 新加坡同步辐射光源
2014.08 - 2021.02 研究员, 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
研究兴趣
高温超导量子材料及关联氧化物的电子结构的光谱学研究(铜基、镍基超导、Kagome超导等)
钙钛矿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电子信息的光谱学研究
新型量子态准粒子的探索和光谱学研究
二维量子材料电子结构、量子相变的光谱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