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茂恒--是一位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老党员、村干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人)

分类: 尹氏名人 |
尹茂恒
张玉梅
尹茂恒(1924-1981.10.30),男,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韮菜庄村人,194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老党员、村干部。1981年10月30日因病去世,时年58岁。
菜庄村旧属朔县地方,1951年4月划规平鲁县辖隶,历史上称韭菜庄窝村,1961年4月平朔分治,恢复了平鲁县,官、野始称韮菜庄,2001年换章公章变成了韮菜庄村。是尹万喜的次子,尹兴二十世,尹元进十世孙。身材高大,一说有七尺之高(一尺约30公分),又说他在众堂兄弟之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叫他“七小子”、“七大汉”。当年朔县西山流传:城里的古城大汉高(马银)村里韭菜庄窝的大汉多,有三大汉、五大汉……等等。尹茂恒出生在一个平常的农民家庭,老辈从朔县城因朝代更替(明末清初)迁到这里居住。小时候读过私塾,初识字。12岁就给人家放羊,当小长工,到1937年他14岁,这一年时局的变化和刺激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心想寻一个能打日本人的地方。
1937年冬,韭菜庄窝村的天气是寒冷的,但人们的心里是热乎的。因朔县早期共产党员焦长林和张明才来村里给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山村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1941年任朔县县委书记的王伟在《平朔西山根据地建党情况和对敌斗争》中是这样回忆得:“平朔西山的第一批党支部是1937年底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是只泥泉支部。这个支部最初以只泥泉、南辛庄、信虎辛窑、韭菜庄窝4个村组成,支部书记是韭菜庄窝的,名字我记不清楚。这个人是单身,是个箩儿匠。1938年和北场村的一个寡妇结婚。他是红军徐树凯介绍入党的……”。这个箩儿匠就是尹相先,“七大汉”是他二爹,其父和尹茂恒为堂弟兄。
尹茂恒较早受到了共产党的影响和熏陶。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他也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活动当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送信等等。随着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他也在抗日救亡运动的烈火中逐渐磨炼成为一名坚强而勇敢的进步青年。1939年后,朔县有一个特殊的地下区委,区委书记是朔县利民东庄的王登,后受朔县县委书记下水头村的王伟直接领导,并不与其他任何人联系,专搞特战区工作,成员是共产党员和抗日进步青年。在物色内蒙清水河县韮菜庄地下工作人选时都想到了英气夺人的朔县韮菜庄窝村的尹茂恒。这时他已经18岁,是想去个能打日本鬼子的地方,让他去二百里地外的内蒙韭菜庄当长工作掩护,传递收集情报,为晋绥根据地大青山和晋西北建立沟通,他不想去。领导们讲了工作的重要:延安首长要在内蒙建立根据地的决心大。120师李支队(李井泉)早在1938年8月26日就从五寨出发,在偏关贾堡、平鲁大河堡寻机,于破虎堡附近越过长城进入绥远。是毛主席要在内蒙建立革命根据地。这个工作跟一刀一枪与日本鬼子打一样重要。尹茂恒接受了任务。这一段斗争情况,1941年五月后任朔县县委书记王伟在回忆文章中是这样写到的:“1939年的春天,朔县县委在山王村召集一次活动分子会议……,特别宣布王登、陶文福、宣占彪不再担任区委书记,并宣布今后如有机会遇到他们三人,不得和他们发生任何工作关系。他们的工作由县委另有安排。究竟让他们干什么,会上没宣布,后来了解到是将他们三人转入地下工作。”“1941年5月份石鸣同志调走前,在偏关县的南场村,把这个特别区委的具体情况向我做了交待,区委书记是王登……。”
清水河县现有二镇九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9°35′—40°35′,东经111°21′—112°07′,与山西平鲁以长城为界一墙之隔。历来是晋蒙交流的通道和前哨,历史上1570年到1571年发生的隆庆议和即明朝和蒙古鞑靼部结束军事冲突,建立封贡关系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最南端,现划归省会辖,原属绥远省萨拉旗,1954年归乌兰察布盟管隶,东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朔州市、偏关县接壤。西与准格尔隔黄河相望。北面为和林县、托克托县,居住汉、蒙、回、满12个民族,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党中央谋划经略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经营河套平原自流水网灌溉富庶之地,为革命服务的重要棋眼。是晋绥根据地的要冲和咽喉。东扣大同南临朔县大片的晋西北管涔山脉根据地。尹茂恒要落脚的韭菜庄位于清水河县城东南26公里处,现为乡政府驻地。南与本县北堡乡隔川相望。现有北槽碾、双台子等几个村委会。1947年3月18日国、共因傅作义策应胡宗南进犯延安在这里发生过十七沟战斗。尹茂恒带着任务离开朔县四区的韮菜庄窝村北上约二百华里的内蒙韭菜庄村落脚当长工,并非易事,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他先从打零工开始,赔尽了笑脸,费尽了力气,尽量让雇主满意,份内份外的都做。汗水浇灌了村里的雇主,迎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慢慢开始用他打短工,逐渐用他当长工,站稳了脚跟,了解了周边的情况,开始给组织提供和传递有价值的情报。这清水河县境内情况十分复杂,有敌占区,游击区,从1945年8月至1949年6月全县解放八进七出,大小百余战。可见敌我争夺的激烈。蒙、陕、晋三省交界,呼市、鄂尔多斯、包头的腹地。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传递了十分重要的情报,1944年经过长期的考验和锻炼,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他结识了清水河县韭菜庄妇救会干部,后成为共产党员的张玉梅(1925—1996年3月16日,张九成、张富小为长兄和姪儿)彼此有了好感结成伉丽,晋蒙联姻,南北两韭菜庄成婚,更加适宜方便隐蔽斗争。工作做的顺风顺水,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欣赏和赞许。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风言风语传到了尹茂恒的家乡,说“七小子”在内蒙和顽固势力勾肩搭背、推杯换盏。可是因为地下工作的纪律又不能解释。甚至亲朋至友以及父母也不能理解:当个长工还跑那么远,在咱这里教子沟、信虎窑,王树兰、赵二宝那也不愁当个长工。图个啥那?那内蒙工钱不如咱这里多!尹茂恒有苦难言,有嘴难辩,背地里流下了泪水。光死受,只知体力劳动。不接触敌顽人员哪有个情报。这也就是隐蔽战线的泪和怨。也是本文开头一幕紧急解救,差点就被用石头砸死,酿成血案的原因之一。其实1947年极“左”路线的损害在我党内是有根源的。晋绥分局未能全面理解中央精神,才掀起了一股“贫农团坐天下”,代表党支部进行“搬石头”的轩然大波,不要党的领导,削弱政府、组织职能。甚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使许多基层干部挨整受批,有的惨遭迫害,甚至致死。尹茂恒逃过一劫,捡了性命。他曾动情地说起过此事:一是组织解救及时;二是咱们住的尹姓一家村,户群大下不了手。你看龙须沟的贺来旺,我本家三叔叔朔县城尹翰臣的三儿下水头尹希哲,革命干部家庭,平反纠错但覆水难收。虽短短三个月,平鲁县共打死地富515人。下木角区138人,相比是最多的区。所以“三查”时间虽短对晋西北根据地却是伤筋动骨的危害,至今使人们不寒而栗。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必须领导一切。党的领导要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尹茂恒任劳任怨,作为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流汗、流泪、差一点流尽最后一点血,认了冤。就是认准了跟共产党走才能打败日本鬼子翻身得解放。他一丝不苟、辛勤地为党工作,党组并没有忘记他。解放后,时任朔县县委书记的王伟到韮菜庄村专门看望他曾经直接领导过的地下特工人员尹茂恒,让他脱产回去继续工作。因他夫妇生育了不少娃娃,按降幂排列加上老人,实足一个战斗班,家庭拖贅太大,难以成行,只好作罢。从此他一直担任村干部。
解放后在村当干部当中,他修公路、打旱井、架电线、栽种树、搞农田基本建设,使韮菜庄村几年时间大变样。特别是通电,比邻近的村庄早了十几年。期间他支持并带头搞起了农村的文化活动。起社火踢鼓子唱秧歌,有声有色,名声十里八乡。在戏班子里唱须生主角,扮像丰满逼真。善演侠胆义肝的梁山人物。如《翠屏山》中的石秀、《杀楼》中的宋江等。有一年全县各村在下称沟汇演,由于人多气氛热烈,一紧张,出场把台词忘了。“这就是‘七大汉’吗?”他听到台下的问话,急中生智,随声答了两个字:“就是”。叫起板来,没有露出一点破绽。那一年在偏关土寨村唱秧歌,他扮石秀,耍大刀正起劲的时候,大刀从他手中脱落掉到台下,观众把大刀捡起来顺手扔给他,接住继续耍。这时台下一片掌声。舞台互动,制造意想不到的“花絮”,他那时候就十分娴熟。这些被《天南地北平鲁人》一书收集。逐渐“七大汉”演变成他的艺名,知道尹茂恒的人反而少了。说起“七大汉”忻州西八县,长城内外平朔十分有名声。与朔县城里的“兰花红”周元、白俊英类似。这或许与他沉着机智,以力借力,对复杂情况应对自如,长期地下工作的经历有关。
1981年夏天,尹茂恒突感身体不适,虽经县、社(人民公社)多方救治无效,于1981年10月30日去世。时年58岁。他从小耳听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国破山河碎,感受了任人宰割欺凌亡国奴的辛酸。认准要一辈子跟八路军、共产党走的信念,认真负责地为党工作。任劳任怨,差点认冤,在隐蔽战线默默地流汗、流泪。18岁以当长工为掩护到内蒙做地下工作,独挡一面,站稳了脚跟,出色完成了任务,光荣入党。但在社会上没有鲜花和赞语,而是忍受了亲人、同志、乡亲的不理解和指责。任劳流汗不易,任怨流泪更难。栉风沐雨,热爱生活。高大正义的舞台形象与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加上强大的人格魅力,交相辉映。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怀念,可贵的精神。在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的今天,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