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士贵:从山东临朐县赵家楼的土地爷爷——年幼的说起

分类: 综合资料 |
程士贵:从山东临朐县赵家楼的土地爷爷——年幼的说起
(一个小村庄创造的临朐之最)
玩转临朐2023年1月7日
我的家乡赵家楼,立村于明代。原名东小崔,后因赵姓迁入,并盖三层楼一座,邻村群众好奇,纷至沓来看赵家盖的楼,遂约定成俗更名为赵家楼。主要姓氏有高、郭;其次为吴、张;再次为程、赵、傅等。村之东、南、北三面环沟,溪水常流,西与谭家小崔接壤。
记得1964年我到孟家庄高小上五年级时,邻村同学常以“赵家楼的土地爷爷——年幼的”,来调侃我村同学。起初,我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便回家询问了老人们,才揭开谜底:
原来,我村东边有一大湾,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50米。传说很久以前有一马姓人家看中了赵家楼村的风水宝地,遂迁来定居。因马要饮水,就掘出此湾,故名马湾。该湾的北岸偏东处建有土地庙,庙里的土地爷爷却没有胡子:一说是人们给土地爷爷塑上胡子,很快就被虫子打掉,再塑再打,循环往复几次后,人们便不再给其塑胡子了;一说是聘请的师傅在给土地爷爷塑像时,正巧谭家小崔的一青年从此路过,其人相貌堂堂。师傅遂以此塑像,成了年轻无胡子的土地爷爷……很快,“赵家楼的土地爷爷——年幼的”,这一歇后语不胫而走,流传很广。这便是这一歇后语的来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却创造了数个临朐之最:


一、临朐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吴宝璞
吴宝璞(1906—1960),字琢玉,又名吴石英。192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不久即参加王尽美、邓恩铭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初转为中共党员。当时全国党员千人左右,我县刘冰是同年一月加入。1925年3月任中共正谊中学党支部书记。1926年7月任共青团山东区委副书记。后因在上海遭受政治诬陷而愤然离沪,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但他在之后的岁月里,仍为祖国的解放与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临朐最早的党支部——赵家楼党支部
1936年暑假,在济南乡师读书的高启云、孙毅民,根据上级指示,回乡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经过努力工作,高启云在赵家楼先后发展高奋等4人入党。1936年7月,全县最早的中共基层组织——赵家楼村党支部成立。与此同时,孙家小崔党支部也宣告成立。1937年底,为救济困难群众,高奋率这两个党支部,发动群众500余人包围了纸坊伪区公所,怒砸粮店和盐店。还开展了向地主“借粮”斗争。这两个党支部的成立,点燃了临朐革命的星星之火。
三、临朐县最早的人民政府县长高奋
高奋(1919~1956),原名高启节。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既是县内最早的党支部书记,又是我县革命事业的开拓者和人民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自1938年3月率数十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先后任临朐县委委员、军事部长、独立团连指导员和临朐独立营营长。1940年8月在战斗中负伤。12月代理中共临朐县委书记。1943年7月任中共临朐县工委书记,9月兼任县长、大队长,领导全县人民防疫治病,恢复生产,从而使“无人区”人民获得新生,被誉为“人民的好县长”。1948年任鲁中三地委委员、副专员。1949年带病随军南下,先后任山东干部大队代政委、上海市直机关党委书记等职。1956年因病逝世,年仅37岁。生前决定将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实现了他“生为革命,死为人民”的誓言(详见《临朐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鞠躬尽瘁,堪称楷模一章)”。
四、临朐县担任省级领导职务时间最长的人——高启云
高启云(1914~1988),又名高启芳。临朐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35年,他入济南乡师读书,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校党支部书记。他利用寒、暑假回乡联络进步青年,成立青年读书会,以学文化、珠算为名,秘密学习进步书刋,传播马列主义。先后介绍高奋等人入党,创建了临朐县最早的党支部。1938年12月,他参与组建抗日武装——临朐县独立团,并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夏,先后任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书记、泰山地委宣传部长、泰安与莱芜县委书记等职。建国后,他历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书记、山东省人委秘书长、计划委员会主任、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副省长、中共淄博市委第一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等职。从事重要的领导职务达数十年之久。1983年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同年离休。1988年病逝(详见《临朐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怀念高启云同志~苏毅然等”)。
五、临朐县最有名气的地下交通员——王健
王健(1911~2001),女,原籍为青州市弥河镇黄山子村。1933年嫁至赵家楼村郭姓(其夫牺牲于解放战争时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白色恐怖笼罩下,她把自己的家变成联络站,许多秘密会议在此召开。联络员在她家接头,重要的情报由她去送。1940年下半年,由于叛徒告密,中共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她在险恶的处境中来往于赵家楼和益都孙家岭之间,开展革命工作。为送情报,她装扮成讨饭的,挎着篮子,领着孩子,翻山越岭,尽量避开敌人的哨卡。1942年10月,她被派至渤海军区三支队工作,以开煎饼铺为名,在博兴陈和镇建立联络点。1944年日军大扫荡,敌人烧掉了煎饼铺,她由博兴转至垦利。此时,垦利的中共党组织正受到特务们的破坏。她以军区家属身份,冒险与特务组织接触,摸清情况后及时汇报给上级党组织,遂将敌特组织一网打尽……解放后,她担任中共上海市广中路居委会书记。2001年病逝于上海(详见《临朐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我干党的地下交通员时的工作回忆”~王健)。
六、临朐县烈士最多的村庄
在高启云、高奋等人的影响带动下,赵家楼青壮年纷纷参加八路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共有2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郭景浩一门(三个哥哥)三烈士。
注:虽查阅了大量资料,但错讹之处难以避免。望知情者教正。
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士贵,冶源街道赵家楼村人。1952年出生,1969年12月应征入伍。历任书记,副指导员,指导员,干事,副教导员等职。1985年转业至临朐县政协工作,历任文史委副主任,主任等职。2012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