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克恂--文史专家、原贵州省贵阳市党史研究室离休干部(祖籍贵州省六盘水市)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名人 |
尹克恂,男,1922年阴历十月初一出生于贵阳,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人,1939年入党,贵阳地下党工作者,文史专家、原贵州省贵阳市党史研究室离休干部。曾任贵阳筑光音乐会党支部书记、郎岱县民先队组织部负责人。
尹克恂1936年春,考进贵阳中学。也就是在这里,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1937年,15岁的尹克恂开始参与地下党的活动。1938年7月,由于工作需要,尹克恂化装到郎岱东北60余里的山区任教员。担心年轻的娃娃头难以受人尊敬,组织上煞费苦心地给尹克恂找来长衫,还教他一些农村的风俗习惯,又虚报了4岁的年龄。郎岱县民先队组织起来后,刘藩栋任队长兼秘书部负责人,我是组织部负责人。上完课后,尹克恂就撰写稿件,编写《郎岱民先队报》宣传抗日。1939年2月4日,贵阳被日机轰炸,我家被炸,便告别郎岱回到贵阳。时任省工委委员的秦天真约我见面,建议我返校把初中读完。回到学校,由于“已经经过斗争考验,不需要预备期”,我便直接入了党。1939年8月上旬,我带上两元钱,到龙洞堡附近的布依村寨木头寨,参加党员培训班学习。为期10天的党员培训结束后,秦天真让我化名尹伯英,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去黔西县开展工作。1940年,尹克恂接到打入国民党机要部门同志的通报,他被列入黑名单需立即疏散。10月11日,由重庆驶经贵阳再转桂林到皖南的一辆军车,载着尹克恂远离贵阳,参加了新四军。写发表《开国大典前的160天——四野三千里南征冀豫鄂赣》、《王启霖、刘家祥烈士在新四军中》、《尹克恂:我从事地下党工作的那些日子》、《悲歌一曲霄汉——人民音乐家任光殉难60周年祭》《开国大典前的160天》等文章数十篇。早年从贵阳市党史研究室退休。著有《述往思故录》、自传回忆录《劈波劲流》等。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郎岱队部”旧址
日期:2016-03-19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郎岱队部”旧址位于六枝特区郎岱镇刘家巷内。
1936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中华民先”)在北京成立。这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国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随后,全国很多地方都成立了民先组织。
1938年6月,中共安顺县工委书记谢速航介绍尹克恂(“贵阳民先”队员,六枝郎岱人,受张益珊派遣到安顺工作)同郎岱的刘定华认识后,10月,刘定华、尹克恂在郎岱组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郎岱县队”(简称“郎岱民先”), 刘定华任队长兼秘书部负责人,尹克恂为组织部负责人,刘鹤皋为宣传部负责人。
按照“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工作纲领,“郎岱民先” 制定了自己的工作方针:在抗日救国的目标下,团结各界青年,动员民众,教育民众,支持政府推广各种对抗战有利的新政。“郎岱民先”先后共发展队员200余人。
“郎岱民先”建立后,创办内部复写刊物《民先队报》,内容主要是报刊评论、形势分析、对抗日民众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原则及工作方法。同时,队报上还洋溢着民族解放斗争高潮时期“民先”队员们的满腔激情和虚心好学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民先”组织团结、教育、鼓舞青年斗志的特色。共编发队报18期,团结教育了一批进步青年。
“郎岱民先”把握时局,联系实际,创刊办报,这在当时“民先”贵州各地方队部是独树一帜。特别是1938年的八一三“贵阳民先”事件发生之后的白色恐怖之中,郎岱《民先队报》仍坚持秘密编印达一年之久,其精神十分可贵。
1939年8月,国民党在贵阳强制解散“民先”组织。根据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的指示,“郎岱民先”停止公开活动,转入隐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