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笃生--贵州省立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贵州贵阳人)

分类: 尹氏名人 |
贵师创办人尹笃生
尹笃生纪念碑
尹笃生(1870-1920.10.10),名于忠,以字行,男,清朝贵州筑县(今贵阳)人,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家,贵州省立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秀才,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考入贵州大学堂,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以官费生资格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回到贵阳,被省政府委任为贵州省立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苦心经营九年,为桑梓培育了三百多名教师,许多学生灰飞烟灭国家栋梁之才,因积劳成疾,于民国9年(1920年)10月10日,感染时疫逝世,年仅50岁。为贵州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贵阳雪涯洞旁,水磨河边,素有贵州师资摇篮之称的省立贵阳师范学校校园内,原有长方形石碑一座。碑的正面为大字楷书“故校长尹笃生先生纪念碑”,是贵州享誉全国的著名书法家严寅亮先生所书;其他三面为贵州著名学者王仁阁(王庆麟)手书;基座刻有尹先生逝世后捐款修建纪念碑的该校全体学生姓名。纪念碑经风雨剥蚀,今已不存,但尹先生的业绩却一直在贵州省传诵着。尹笃生,名于忠,贵阳人。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生于贵阳一个贫寒的家庭。六岁时父母双亡,全靠祖母钱氏做针线活度日。十三岁始入私塾读书。十五岁祖母去世,幸得塾师曾文笙周济供读,尝尽生活艰难的尹笃生由此更加奋发努力。二十六岁参加贵筑县生员考试,中第一名秀才。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贵阳贵山书院改称贵州大学堂,尹笃生考入学习,两年后该学堂改称贵州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贵州巡抚林绍年考选留日官费生,高等学堂考选八名,尹笃生当选,成为贵州留学日本的第一批官费生。东渡日本后,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六年,于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毕业,次年一月回筑。尹笃生回筑之际,正值贵州辛亥革命后,当时大汉贵州军政府已经成立,即被委为贵州省立师范学校校长。由于该校只办初级,亦称贵州初级师范学校。从民国元年至民国九年(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年),尹笃生创办省立师范学校,主持校务九年,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治校主要有以下办法:一是依靠黔人办学,不断扩大学校规模,完善学校设施。尹笃生受命于危难之时,当时军阀主黔,政局屡变。他抱定“以黔人之力,振兴贵州教育”的决心,聘请了萧协臣、萧子友、杨孟辉、黄子久、官馥滋、黄进甫、刘尧冥等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名教师,以萧子友任学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底,滇军第一次侵黔的兵灾之后,学校仅剩教室一间,他奔走呼吁,申请得到护军使署拨款添修校舍。一年多时间,他亲自监工,节约开支,终于将教室宿舍建成,并购置了不少图书和教学仪器。以后他又向督军署请求,使学生获得公费待遇,学生在校除供给膳食外,还发给课本,夏、冬两季制服,以及鞋、帽、棉被等物。学生宿舍二人一间,便于学生自修。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春,为便于第一期学生实习,他又创设贵师附小于大兴寺。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春,贵师第一期学生二十三人毕业,以后历年都有毕业生,到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尹笃生任校长期间已毕业学生二百多名,遍布贵州各县。由此学校声誉蒸蒸日上,报名投考者十分踊跃。二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严谨、重教、勤学、朴实的学风。尹笃生陆续制定了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师钻研教材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他为教师设置了《教学日志》,他天天查看,进度慢的,请教师自定时间补课。该校教师无人缺课,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教师人人钻研教材,注重讲课艺术。他对学生管理严格,每日早晚亲自查看学生宿舍三次。学生犯规,他从不恶言厉色申斥,而是叫到校长室耐心教诲,学生对他心悦诚服,爱同父亲。在尹笃生和教师们共同努力下,“贵师”成为贵州师资的摇篮,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如该校毕业生中,张敷荣留美,回国后任川大教授;谭勤余留日,回国后任贵阳师院贵大教授;萧文灿留德,回国后任贵阳师范学院院长。三是严格录取学生,择优选录,不徇私情。贵师为省立学校,每年报考学生多至应录取的十倍。为杜绝说情,学校组织阅卷委员会,阅卷评分后交尹笃生复核,依次录取。一次,贵州督军刘显世、政务厅长何麟书来函为某考生说情,信未看完,尹笃生即将其撕掷桌上,愤然说:“宁可撤职不当校长,也决不能滥收充数。”不徇私情的表现,闻者莫不称赞。尹笃生对此解释说:“师范学生毕业后要为人师表,所以必须严格,我们应为千秋万代后人负责。”尹笃生品德高尚,专心办学,贫穷不能夺其志。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他曾婉言谢绝贵州巡按使龙建章要他去当县长的照顾。正如他的学生们说,尹校长从接办到逝世“无一日不在校,无一事不自理,不但不干预政治,连家事都不甚注意。像这样办学的精神,就是外国著名的教育家也不过如此。”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十月十日,尹笃生感染时疫逝世,享年仅五十岁。他身后萧条,连治丧费也没有,贵师全体在校学生一致同意将入校时每人十元保证金捐赠尹校长家属。对尹笃生一生的评价,贵州著名书法家、尹笃生的同事严寅亮先生有副挽联说得特别好,其文曰:“访我于梦草池边,话旧六年,心迹光明清似水;吊君在雪涯洞口,怀人九月,文章歌哭冷对冰。”尹笃生一生心迹似水,贵州教育界理应为之立碑。
丰碑纪念尹笃生
来源:贵阳掌故
在贵阳雪涯洞旁,水磨河边,素有贵州师资摇篮之称的省立贵阳师范学校园内,原有长方形石碑一座。碑的正面为大字楷书“故校长尹笃生纪念碑”,是贵州享誉全国的著名书法家严寅亮所书;其他三面为贵州著名学者王仁阁(王庆麟)手书;基座刻有尹先生逝世后捐款修建纪念碑的该校全体学生姓名。纪念碑经风雨剥蚀,今已不存,但尹先生的业绩却一直在贵州省传诵着。
在旧社会,贵阳大大小小的学校有上百所,为逝世的校长建碑纪念的屈指可数,尹校长纪念碑是为数不多的纪念碑中影响较大的。贵师的师生之所以纪念尹校长,是因为他在担任校长的9年(从民国元年至民国9年,即1912年至1920年)期间,竭精殚思,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依靠黔人办学,不断扩大学校规模,完善学校设施;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严谨、重教、勤学、朴实的学风,注重严取学生,择优选录,不徇私情。尹笃生品德高尚,专心办学,贫穷不能夺取志。民国3年(1914年)贵州巡按使龙建章知他生活清苦,有意照顾他出任县长,他婉言谢绝。事后,有人对他说:“别人花钱买县长也买不到,你不花钱可以当县长,何乐而不为?”他回答说:“别人花钱买县长,是为了赚回更多的钱。我不想发不义之财,所以,我愿安贫守贱,清白一生。”正如他的学生们所说,他们的尹校长从接办到逝世,“无一日不在校,无一事不自理,不但不干预政治,连家事都不甚注意。像这种办学的精神,即便是外国著名的教育家也不过如此。”
民国9年(1920年)10月10日,尹笃生感染时疫逝世,年仅50岁。他身后萧条,家徒四壁,子女3人,大者仅5岁,小的才数月,不但子女教养费无着,就是丧葬费也没有,贵州省长公署特颁抚恤金。贵师全体在校学生一致同意将入校时的每人10元保证金,全部提出捐赠尹笃生家属。
尹笃生校长逝世,贵州著名书法家、尹笃生的同事严寅亮先生有副挽联写得特别好,其文曰:“访我于梦草池边,话旧六年,心迹光明清似水;吊君在雪涯洞口,怀人九月,文章歌哭冷如冰。”对这样一位心迹似水般清亮的校长,贵师师生为之刻石树碑,永远缅怀,代表了大家的心愿。
贵州文化老人|教育家、数学家肖文灿
肖文灿(1897一1963年),字曜宸,贵州省赤水县复兴场打鱼坝人,1897年农历腊月初九出生在一户耕读之家。其祖父肖玉兰,系前清贡生,父亲肖世英,早年在湖北沙市某地做过税务官员,后回家乡务农行医,生活勉强自给。生活在有文化传统且又躬耕自食的人家,肖文灿自幼养成了勤劳坚韧、志向高远的品格。赤水是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自古繁华而又得风气之先,这使得肖文灿求学之年即有机会进入创立不久的新式小学赤水县高等小学就读。1912年肖文灿考入贵州省立师范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尹笃生,系前清秀才,又得官费赴日留学,是一位思想开明、热衷教育事业、工作极认真负责、办学极为严谨的良师。尹笃生在校的言行,对肖文灿影响很大。肖文灿曾向同学表达自己的志向说:“我要以尹笃生校长为榜样,一言一行,遵守不渝,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出去做一个合格的老师,致力教育,为国献身。”
《文化教育》贵阳历史人物丛书
《文化教育》贵阳历史人物丛书卷:办近代教育的学政严修, 正谊学校的创办人蒲协臣,贵师的创办人尹笃生,白铁肩和光懿学堂 ,达德学校创办人黄干夫,为教育鞠躬尽瘁的凌秋鹦,贵州第一任教育厅长周恭寿,贵州近代教育家黄齐生,贵阳清华中学创始人周治春,省立女师的创办人周步瑛 ,志道小学首任校长贾功台 ,著名中文教授王佩芬 ,著名数学教育家陈寿轩。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