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陇县尹家坡(今陕西宝鸡陇县城关镇北关村三组、尹氏村落)

分类: 尹氏村落 |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城北坡尹氏家族系安徽凤阳府蒲柳树人,始祖尹赫达在明太祖朱元璋征战时有功,辅佐韩王至平凉卫任(今指挥官)。嘉靖年间(1522—1566),几代人后以四子坐秦川道,来陇入籍。因尹姓人口多,常住县城北坡而得名。
尹家坡地名来历,还有一段历史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太子,第9子和第26子早死外,其余23个儿子都被封为亲王,分驻在全国各战略要地,封国星罗棋布。尹氏系安徽省凤阳府蒲柳树(现名可能为菠林村)人,始祖尹赫达从明太祖(生卒1328—1398,征战1352—1368,在位1368—1398)征战有功,辅韩王朱元璋第20子朱松至平凉,官居平凉卫任(今指挥官)。继至嘉靖年间,几代后以四子坐秦州道,来陇入籍。由此,尹氏传至西北,尹氏来陇聚居尹家坡。明代(1368—1644),清代(1644—1662)尹氏家族正为兴盛,光书香子弟就有六七十,部分尹氏移居陇州南塬上梁家村。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1573—1620)尹家坡尹臣汤中经元(举人)曾任河北省新城县知县;其二弟尹相汤系贡生,崇祯七年(1618)遭兵变被刺杀;三弟尹继汤系生员,据传移居王马咀。明末清初发生兵变,尹氏家族伤亡大半,留尹仁一子。尹仁生六子,长次五无嗣,三、四、六三门人再复兴。
另外相传,明朝中期,尹赫达后代一人年届六十,嘉靖年间,欲告老还乡,率全家族百余人从平凉出发回原籍安徽凤阳,途经陇州时,因途中劳累风寒染疾,调整多日不愈。留部分亲近子孙在身边陪伴治疗,其余过半族人继续东返安徽凤阳。尹祖月余后病重亡故,葬于陇州城北山坡根(后成为尹氏老阙)。族人子孙继续丁忧留守,并落脚该地,打窑洞居住,成了村子,遂为地名尹家坡。
陕西陇县北关村挈社火 (尹家坡社火)
挈社火即背社火,表演时由一身强力壮的小伙化装成故事人物,将背架绑于肩,让十岁左右的儿童扮成同一故事中的人物利于所背芯子之上,即形成一组背社火。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大人背小孩这一习惯动作演变为民间艺术形式,保留了古朴稚拙的风格,据专家介绍,在全国各地社火中,背社火陇县一家独有。北关村开创了挈社火的先河,已从上世纪开始。挈社火即背社火,表演时由一身强力壮的小伙化装成故事人物,将背架绑于肩,让十岁左右的儿童扮成同一故事中的人物利于所背芯子之上,即形成一组背社火。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大人背小孩这一习惯动作演变为民间艺术形式,保留了古朴稚拙的风格,据专家介绍,在全国各地社火中,背社火陇县一家独有。北关村开创了挈社火的先河,已从上世纪开始。前几年在广东省游演,并获得奖项。挈社火和油桃齐名,作为北关村的代表。一般上,称陇县北关村挈社火为尹家坡社火,由北关村三组村民组织,其余各组为辅。由于北关村三组以前称尹家坡,因此得名尹家坡挈社火,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挈社火以粗犷彪悍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