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有我·银龄在行动|(山东)禹城尹继明:立德树人谱新篇

分类: 尹氏资讯 |
强省有我·银龄在行动|(山东)禹城尹继明:立德树人谱新篇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2022-09-27
尹继明,德州禹城人,1955年8月出生,党员,1973年12月入伍,曾担任独立营政治教导员、党委书记,1987年11月转业回到禹城宣传部工作,曾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主任。退休后兼任禹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禹城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名誉会长。他深知红色薪火传承的重要性,矢志不渝为立德树人传好“接力棒”,心甘情愿做文保工作的“铺路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牢记老山精神,立德树人传好“接力棒”
1985年3月,尹继明作为对越作战独立营政治教导员、党委书记、代理营长,率部参战324天,战场上,他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曾三次历险。最终指挥全营500余名指战员,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作战任务,荣立三等功。1987年,尹继明回到禹城,继承和发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老山”精神,先后在市委宣传、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书写人生华章。2006年5月,他率领禹城、平原籍劳工和遗属代表赴日出庭、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起诉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并发表了报告文学《一段尘封的历史》,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应邀撰写的1.5万字的《我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经历》被收录在市政协文史资料选编中。先后30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百名优秀好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退休后,尹继明深知红色薪火传承的重要性,经常对年轻干部和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和宣讲辅导。作为德州市委老干部局宣讲团成员,他应邀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开展宣讲140余场,作了《发扬革命传统、立志成才报国》《牢记光荣历史 发扬优良传统》等专题报告150余场次,听众达25万人次。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戍边卫国、血洒疆场的英模先进事迹和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生活,把思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启发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形势,勇于担当使命为改革建设尽责,为建设家乡出力。2021年8月,因在“本色家园”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委老干部局通报表扬。
践行党员宗旨,传承文化当好“铺路人”
“尹顾问,可真的太忙了!”大禹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研究基地主任王德奎逢人便说。虽然已经退休,但他工作起来依旧废寝忘食,朋友们戏称他为拼命三郎式的“事业狂”。退休后,他多次主持编写《神功千古》《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话说禹城》等大型专著;参与《禹城市志》《大禹治水与禹城》等志书编写。尹继明说:“作为一名老战士、老党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无私奉献是值得的,想想那些血洒南疆、为国捐躯的战友,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权当替牺牲的战友做点工作,还不应该吗?”
尹继明是大禹文化的铁杆粉丝、头号粉丝。禹城因大禹治水而得名,是大禹治水“导河入海”、功成名就的地方。他甘做禹城市文保工作的“铺路人”,让大禹文化的光芒延伸到历史深处。在禹城市,无论是偏安一隅的村落,还是人烟密集的城镇,尹继明经常深入其中,认真仔细地对散落各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追寻,沧海拾遗般将其串成禹城市瑰丽的文化项链,展现在世人面前。他积极投入到大禹文化的普查、申报和宣传工作中,深入挖掘、保护隐藏在百姓中文化脉络,摸清文化遗产的起源、延续、发展、分布和保存现状等情况。他积极开展大禹文化发掘、研讨活动,加强与全国单位的交流,密切与先秦文化科研机构、学术部门的联系。他积极推动组建大禹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先后联合举办了两届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前来与会的专家、学者达130人,发表论文110余篇。义务为广场、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公共场所撰写诗文、碑文、楹联和解说词15万字。举办“中国大禹水生态文明新城建设研讨会”、“中国水安全(禹城)论坛”,传承大禹文化和水文化精髓。这些活动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为了做好大禹文化宣讲工作,每年他都要在禹王亭博物馆义务讲解大禹的历史文化以及大禹精神30多场。每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他都要亲自制作专题展板、悬挂张贴宣传横幅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强化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供稿单位:德州市委老干部局
作者:德州市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