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方宗族祠堂遍地,北方却很少见?是北方人没有宗族传统吗?

分类: 综合资料 |
为何南方宗族祠堂遍地,
北方却很少见?是北方人没有宗族传统吗?
史册风云2022-10-23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很多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例如各地都有的宗庙和祠堂。
宗族祠堂一般也称作宗庙,它是宗族文化盛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宗族意识形态的核心载体,也是父系宗亲文化的标志。
在过去,宗庙和祠堂代表着中国传统宗族势力,维系了严格的父系家族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宗族势力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被显著削弱,许多特征已经不复存在,比如大部分宗族不再有族产,也不再有正式或稳定的宗族长老会议。
但是,宗族文化中的婚姻、居住、祭祀模式仍然延续着,而且保留着很多外在特征,例如宗族中的个人和家庭会对家族谱系十分重视。
就算到了现在,很多讲究宗族文化观念的家族都还保有着家族族谱,家族谱系记载在族谱中,并且会经常性的“修续谱牒”。
有很多移居海外的华人,不仅是年老的那一辈,很多在海外出生长大的华人也热衷于回中国寻根,在族谱中寻找他们的祖先,确定自己的祖籍。
例如位于无锡惠山脚下的惠山祠堂群,包含着118个祠堂,以其整体规模之大,单体数量之多,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历史奇观,称得上全国祠堂历史遗迹之最。
01宗族祠堂与宗族文化
祠堂是宗族祭祖、议事、管理和进行其他宗族活动的场所,也是族权的象征,祠堂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历史文化建筑,在各地都有其踪迹。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讲求君权和父权,以致其家族观念也非常强烈,有时候一个地区就生活着同一姓氏的一个或几个家族,一些地方甚至不允许异姓之间通婚。
同姓氏的家族聚居,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庙用于祭祀祖先,这就是宗族祠堂的由来。
宗族之间往往会互相照顾,相互扶持,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有利于宗族中个人的发展,个人发展后,又反过来帮助宗族的发展。
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宗族文化。有研究表明,宗族能够提高社会信任,从而有利于达成集体行动,对公共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也有研究发现,由于宗族文化的信任半径较短,阻碍了城市文明的形成、商业的发展和创新创业。可见,宗族文化还是有利有弊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一个现象,南方的宗族祠堂数量和规模都明显大于北方,宗族势力也是南强于北。
海外的华人回国寻根时,也是主要集中于两广福建和江浙一带,除非非常明确祖上是由北方迁出,不然都是以南方为主,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02宗族祠堂为何南多于北?
虽然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宗族势力呈现一种明显南盛于北的态势,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北方的宗族势力是强于南方的。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远古时期,黄河流域不仅地势较为平坦,还有一定数量的河流,气候和土地都适合开垦和耕种,非常适合早期人们的生存。
而当时的南方气候炎热潮湿,蛇虫鼠蚁丛生,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易生疾病,也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发展得较为缓慢。
北方地区有着独特地理优势,因此古代王朝的都城大多建立在北方,文化的发展自然也是北方早于南方。
为何经济和文化条件都更为优越的北方,在以家族为纽带的宗族文化中,会形成一种南强北弱的态势?
有关于宗族文化史的研究表明,中国宗族文化重心由北方地区转移到南方地区,和历史上的世家大族由北向南的迁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会进行大规模迁移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繁衍生息。
我国古代北方和中原一带的发展早于南方,一些地区更是优于南方,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原因不外乎就是四个字,天灾人祸,
外来民族入侵,以及民族之间的战争,都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而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汉族人口大量迁徙,同时也导致文化重心在空间上由北向南的转移。
在社会动荡到需要举家迁徙以躲避战乱的局势下,是小门小户还是世家大族的转移更轻易,答案明显是后者。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近的一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特别是世家大族的迁移,主要发生在宋代。
造成宋代那时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汉族宋王朝政权和当时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频繁的战争。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当代宗族文化南强于北的态势,很可能是在宋代就已经确定了。影响当时地区宗族文化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战争发生的频率和规模。
就算到了今天,从数量上看,南方的宗族祠堂远多于北方,也不能认为是北方没有宗族传统,不重视宗族文化祠堂。
相反,正是因为北方地区也重视宗族,才会在战乱时期,还要将宗族转移到稳定的南方地区,再次重建祠堂,修复宗族记忆。
祠堂记载着家族的兴衰历史,记载了一个家族的拓荒建立,流转迁徙,成长发展,见证了家族中一代代人的成长,直到自己也成了历史。
03总结
祠堂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里面凝聚着家族的智慧与文化,祠堂虽然是旧物, 但祠堂里传承的记忆和纽带却是无价之宝。
自古以来,祠堂主要具备祭祀祖先等功能,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宗族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原本庄严肃穆的祠堂功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祠堂功能融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祠堂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和反映,有些家族祠堂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把祠堂的面向扩大,不仅教育自己的家族,还让它面向社会。
通过在祠堂展示家族中的国家栋梁之人,既激励宗族内的后辈以之为榜样,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祠堂是家族乃至当地辉煌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