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锁来--原山西省盂县牛村镇教场村村主任

分类: 尹氏资讯 |
尹锁来,男,原山西省盂县牛村镇教场村村主任,发起筹建教场烈士陵园之一。
教场村是革命老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教场人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参军、参战、支前、反扫荡、打游击、反特、土地改革以及抗美援朝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教场村是一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许多八路军干部和伤病员曾在此休养,八路军战士也曾在此训练。教场村是盂县最早建立基层党组织的村庄之一,从1937年建立党支部到1949年,200余口人的教场村已有党员93名。这些党员有30名参军参战,其中有11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盂县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19团长期战斗在盂县,无数八路军战士血染疆场,长眠在这片土地,许多烈士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和籍贯。张道先是教场村人,2004年退休后回到村里。2012年以来,张道先和崔达道、梁志达、张万明、张贵清五位老人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走到了一起。修建烈士陵园,让烈士“回家”,是五位老人共同的心愿。为了达成心愿,多年来,他们自费行走在盂县的山山水水间,探访那些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寻找散葬在荒山野岭的抗战烈士遗骸。五位老人中的张万明,通常是晚上收集整理资料,白天奔波操劳,在平山和盂县的多地石场往返;崔达道查阅大量资料,一字一句推敲碑文,为的是早日建成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于2012年秋动工,2013年7月完工,投资20多万元。村民们纷纷捐款,建设了牌楼、台阶、纪念亭、纪念碑、墓地,还植了树。烈士陵园入口处,一个大理石牌楼巍然矗立,上面写着“教场烈士陵园”六个大字,前后对联分别为“烈士精神不朽 英雄浩气永存”“继承先辈遗志 建设美好家园”。进入大门,是3米宽、140级的台阶。台阶尽头,一个汉白玉六角纪念亭映入眼帘,亭内立一面花岗岩石碑,碑上记载了教场村在战争年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烈士、干部、军人、共产党员的名字。
建设陵园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位叫尹锁来,他曾担任教场村村主任。在修建过程中,尹锁来亲手施工设计,从修台阶到立墓碑,每项工作尹锁来都积极参与。还有一位盂县南村人王保双,他购买了大型花岗岩石碑,还硬化了道路,给烈士陵园栽种松柏。
为了纪念过去、追忆先辈、启迪后人,2017年,张道先等人编写了《革命老区教场》一书,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教场革命斗争历史和教场建设发展情况。他说,自己现在的愿望是为38位烈士建陈列室,向年轻一代宣传国防教育知识,警示和激励大家牢记历史,让后人们接受英雄事迹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