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扶风山景区(螺蛳山)尹道真祠

分类: 尹氏文物 |
贵州贵阳扶风山景区(螺蛳山)尹道真祠
金筑城东扶风山,双祠一寺紧相连。飞阁流丹圣洁地,复廊涌翠锦绣园。
沧桑历尽成旧事,盛世重修展新颜。道真阳明留青史,倡文兴教传人间。
——重修扶风山双祠一寺碑记
贵阳扶风山景区,由扶风寺、阳明祠及尹道真祠,组成“两祠一寺”名胜古迹建筑群,飞阁流丹,复廊涌翠,花树如醉,奇秀独绝,颇具园林之胜,更享有“贵阳人文胜地”的美誉。
扶风山,位于贵阳城区东面,东山之前,因其山石呈螺状旋升,形似田螺,峰如芙蓉,又名螺蛳山,芙峰山。
清嘉庆年间,修文县袁如凯曾作《螺峰赋》一文,其序云:“螺峰在会城之东,秀削天成,东山障其南,相宝障其北,为黔之第一峰,人物之杰出者系焉。”
道光年间编著的《贵阳府志·山水副记》,又说螺蛳山是省垣龙脉首山。由此可见,在当时的贵阳人看来,此山身系一郡的人才兴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诗仙李白写有《扶风豪士歌》,诗云“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河移。” 古人以“扶风”来命名此山,大概取自李白诗句,有扶植风水之意。
扶风寺始建于清初,祀蜀汉关羽,故而虽名义上是寺,但人们并不以佛寺视之,而成为文人墨客、雅士名流的聚会吟咏之所,颇受时人称颂。
阳明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其初建之时,门户墙阶,规模初具,又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续建,光绪五年(1879)重修。阳明祠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四合院,为纪念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先生而建。
无论何时,谈及贵州文化教育史,王阳明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但除阳明先生之外,还有一位大儒也不得不提。他就是早于王阳明一千多年的东汉大学者——尹珍。
尹道真先生祠
楹联: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
扶风山麓的尹道真先生祠,建于民国五年(1916),由享堂、游廊、厢室、戏楼形成为两级一整体的四合院。
原享堂内设尹道真牌位,正中悬挂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贵州学政洪亮吉所题“德兼教养”的横匾。入口为月宫式门,上嵌石刻“尹道真先生祠”系清代康有为所书。
祠宇主要建筑有享殿五楹,四周环以长廊相通,两棵参天古柏,生机盎然,还有两层轩楼,可容纳数十人。庭院环境清幽雅静,惹人欢喜。
据史料记载,尹道真,名珍,字道真,东汉著名学者、教育家,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省正安县)人。
尹道真二十岁时,深感家乡文化教育落后,于是不畏艰难,千里跋涉抵达都城洛阳,拜大学者许慎、应奉为师,苦学数年,终成大器。
学有所成后,尹道真回到今贵州正安、绥阳一带授徒讲学,成为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更被公认为贵州第一位教师。
他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进了当时尚属蛮夷之地的夜郎地区,推动了不毛之地的文明开化,为改变贵州落后的文化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尹道真被后人誉为南中早期教育事业的创办者之一,有“南域知学自珍始”之称,被本邑及其所到之地称为“先师”。后人称赞尹道真时,有“北有孔子,南有尹珍”的极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