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2023-07-25 23:32:13)
分类: 尹氏资讯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新湖南2019-06-30

湖南日报·新湖南特约通讯员 吴巍伟 孙艳妮 陈超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南下”70年——老党员(湖南尹志英)已将他乡当故乡

当年,他们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别妻离子,远离北方故乡,开赴万里之遥的长江以南新解放区,将满腔热血和毕生智慧都浇灌在了这片江南他乡大地,融汇在了这部共和国金色史册。他们就是被称为“南下干部”的那群人——

每天到风景如画的华容河畔“南下纪念碑”旁走上几圈,是90岁的尹志英老人的“必选活动”。数年间,除了雨雪天气和身体不适,他极少间断。这块位于华容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一侧的纪念碑,由一整块巨大原石打造,碑文是老人亲自撰写,碑后镌刻着134个人的名字,他们是19492月成立的中共南下干部工作团冀南四大队三中队全体成员。尹志英是他们之中留在华容唯一健在的队员。

“全国也只有不到5个人在世了。”年逾九旬的尹志英老人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一口地道的冀南方言为我们拂去岁月尘沙,重现了当年那段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革命征程。

19494月初,中共南下干部工作团冀南四大队三中队一行134人,从河北省南宫县(今南宫市)徒步出发,一路南行。他们跨越黄河、长江,又渡过洞庭、沱江,历时4个多月,辗转2000余公里,最后于8月中旬到达位于湘北的华容县,从人民解放军手中接过刚刚迎来“新生”的全县生产建设重任,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届华容县人民政府。时年20岁的新党员尹志英,被组织分配到金融战线,参与了全县第一家银行筹备建设。

1949年华容全县遭受水灾,县内淹成一片‘泽国’,群众生活很困难。县城也是破破烂烂,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书记县长带头到华容河里挑水喝。” 尹志英说,面对着当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华容县,南下干部带领着全县党员群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当年101日国庆大典之后,我们贷款建设的第一个小电厂就在城关竣工,县城从此有了照明电。同年冬,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修复堤垸、重建家园’生产自救群众运动,投入干部民工40000多人,开挖土石方440万立方米,填补溃口62处,修复溃垸25个,加高大堤121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尹志英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华容县支行副行长、行长,华容县东山镇党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为县域发展奉献了数十载光阴。1990年,从领导岗位离休后,尹志英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老人尤其对近年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感到由衷高兴。如今已经四世同堂的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只有国家真正富强了,人民才会幸福富足。

“尽管乡音未改、故乡难回,但我早已把华容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的70年,既收获了事业,也找到了幸福!”老人如是说。

采访手记

“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一个特殊而耀眼的历史革命群体。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滚滚洪流中,为了接管、巩固新中国政权,支援广大南方新解放区建设,解放区各省根据中共中央决议,纷纷抽调大批党员干部随军南下。于是,数以万计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员,又投身到新的战线上,为国家地方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岁月沧桑,虽然他们正在逐渐衰老、黯淡、消隐,逐渐向我们这个时代谢幕,但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也不可能忘记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