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内蒙宁城县尹万兴)和董存瑞是生死战友”,说过这句话,97岁的他热泪横流

分类: 尹氏资讯 |
“我(内蒙宁城县尹万兴)
和董存瑞是生死战友”,说过这句话,97岁的他热泪横流
家国视野2020-07-27来源:昨日再现
赤峰青少年发展协会官方帐号,军事领域创作者
县城一条普通的小街上,他静静地走来,即将走进人生百年的他,看淡了眼前的人世浮华,清净了耳边的万籁喧嚣,沉淀了内心的万丈红尘,人生于他如同一本翻过的书,曾经那每一页的落寞、奋起、感动,而今都化作一泓宁静的水,缓缓地流过家乡的土地。
但是,每当看到八一军旗高高飘扬的时候,每当听到军号嘹亮吹响的时候,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还是会伴着隆隆炮声在他眼前轰然而过。
“我和董存瑞是生死战友”,说过这句话,老人热泪长流。
尹万兴老人在儿子陪同下讲述董存瑞的故事
97岁的尹万兴讲起当年董存瑞炸碉堡的一段仍记忆犹新
尹万兴(左一)和当年的连长、后空军某部师长(左二)、战友在一起
尹万兴全家福
跟孙子在一起
他叫尹万兴,曾经和著名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同在一个营,隆化战斗,他们并肩攻打同一个碉堡,碉堡里重机枪扫射,挡住了部队前进,战士们把炸药包挂在碉堡上,几次都没有炸毁,董存瑞说:“编组,一个组两个人,一个组一个组地上!”,董存瑞是第一组。尹万兴的指导员韩永庭命令:尹万兴你属于第二组!董存瑞冲到碉堡下举起炸药包用嘴拉开了引信,轰的一声巨响······董存瑞壮烈牺牲了……
72年后的今天,说到这一段,尹万兴老人仍然止不住内心的激动。97岁的他,因为小脑萎缩,忘记了生活中的许多过往,但是战争岁月的那些事他总是历历在目,尤其是这段,他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指导员战斗结束后流着泪对他说的一句话:你小子命大,要不就是你英勇了!
今年97岁的尹万兴老人出生在宁城县八里罕沙里营子村,1925年12月生,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宁城县武装大队侦察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八纵队三十九师一团二营司务长。
1957年12月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昭乌达盟工会干事、赤峰市复员军人疗养院后勤主任,1983年6月离职休养。
时间的推移,让参加过战争的老复员军人经历成为红色宁城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2020年7月3日,在宁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引领下,尹万兴老人再一次走进了我们的采访视线。
仲夏, 县城一隅,天义镇铁东街道站前社区粮贸家属楼,97岁的尹万兴老人在儿子、孙子和保姆的照顾下,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看报、看电视,偶尔还能身体力行地做点事儿。
更多的时候,老人喜欢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不知道老人内心是不是还波涛汹涌着那个炮声隆隆的世界。
听说我们要来,老人早早地把他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小皮包找出来,一遍一遍擦拭,这是北平解放那年,解放军进京发的。当时他们那支部队只有四个人,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和司务长的他每人一个。





老人从包里掏出一些发黄的书籍、笔记和珍藏的旧报纸,那里记载着当时的一些大事件。老人甚至还能戴上老花镜念上一段:“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的确,老人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共产党员。战争年代入伍的他是个苦孩子、孤儿,大字不识一个,部队就是他的家,在党的培养下,他读书识字,迅速成长。
1946年,尹万兴参军分到第十九分区。在宁城周边的平泉、凌源战斗,后又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随大军一直打到长沙。
在辽沈战役中尹万兴在第七纵队,最惨烈的战斗是打义县,著名的三十八军就是在义县一战成名的,军长梁兴初,说起那些峥嵘岁月,尹万兴感慨万千。
平津战役中,尹万兴为前线运送炮弹,途中到连部见连长,连长让他休息一会,尹万兴说:前线告急,任务在身,不能停留。走出连部没几步,就听见有炮弹在空中呼啸着飞过来,凭老兵的经验分辨出炮弹是冲他这个方向飞来的,他赶紧卧倒,随即炮弹在连部爆炸了,连部里的12个战友,包括刚才还和他说话的连长全部牺牲了……
尹万兴讲述着他的负伤经历……那是在宁城县境内与国民党部队遭遇,他和战友们一起跑,有几个战友中枪倒下了,他们趟过一条还挂着冰茬的河,排长喊“小尹,你负伤了”,他这才发现自己的左腿在流血,一颗子弹打进了腿肚子里,他们到必斯营子一家铁匠炉借了一把钳子,排长叫几个战士抱着他,用钳子把子弹生生拽了出来,疤痕至今还在。他的腹部,至今还有一块弹片没有取出来……但是这些往事,老人始终不肯张扬,如果不是此次退役军人事务局专程寻访老兵足迹,老人的故事或许会尘封而去。
走过战火硝烟、走过枪林弹雨的尹万兴老人,风华九十七载,九死一生。经历了苦难的人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因此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也比他人看得更重。每天他都要在保姆陪同下,到附近的街心公园坐一坐,看一看街上的花红柳绿,感受一下人们的笑语欢声,跟比他小一旬的老弟们说上几句寻常家事儿。
尹万兴只认准一个理:“我从小没有父母,没有牵挂,部队就是家,我就是听党的话,党让我干啥,我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