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八路(山东莒南县尹世连)的故乡情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资讯 |
沂河|一位老八路(山东莒南县尹世连)的故乡情
临报融媒2021-11-08李祥琨


尹德江的父亲尹世连
2019年4月18日,我接到单位办公室的电话,让我到招待所采访一位东北某兵工厂来的退休干部。我当时正在整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八大兵工厂驻莒南的资料,于是欣然应允。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回乡探亲的老八路后代尹德江同志。尹德江同志是原国家兵器部636厂的退休职工,父亲尹世连是莒南县尹家钓鱼台村人,早年参加八路军,在兵工厂工作,后来调到东北吉林兵工厂。尹德江说,父亲参加革命几十年,由于战争年代艰苦的生活使身体受到损害,一直未能回家乡来探望父老乡亲,1983年父亲因病去世,终年63岁。他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地告诉儿子,有机会一定要回家乡看看。他有个哥哥尹世福,还有嫂子和侄儿侄女,还有许多邻居和乡亲,十分想念他们,想见见他们,拉拉家常,这成为他终身的遗憾,这个愿望只能寄托后代去完成了。
听到这里,我深受感动。一位老八路,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几十年,为革命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力量,虽转战万里,却心系故乡,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家乡和亲人。这种深挚的乡情、乡思、乡愁,不正是老根据地人民胸怀大爱的深情流露吗?
我通过查阅档案材料得知:老八路尹世连,山东省莒南县第一区(今十字路街道)尹家钓鱼台村人,1920年6月出生。少时家贫,1927年随父在江苏淮阴讨饭。12岁时即到曲流河村表叔聂世全家放牛,1939年至1941年,先后在集前村徐兰堂、徐来贵家当长工种地。1944年2月,参加八路军老六团,在滨海军区后勤特务连学习和工作,担任设在南甘霖村的滨海军区军械总厂修械员。1945年2月,调到设在莒南县唐庄的华东军区后勤军械部第五修械厂钳二班。当年12月由卢来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副班长、党支部委员。1947年3月,调华东后勤军械部修械厂,任党支部书记。1949年3月,调设在徐州的华东军区装甲兵第二中心工厂任保管员、党支部委员。1954年9月,由部队转业到吉林省长春市636厂(兵工厂),后改称兵器工业部第636厂,对外称吉林柴油机厂,享受正连级待遇。
636厂是个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优良传统的红色兵工厂,其生产的坦克质量领先世界水平,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进攻谅山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当时由国防部长颁发了嘉奖令,全厂工人普调工资一级。这是尹世连在内的红色军工人员获得的又一次光荣。
尹世连同志工作一贯积极,多次立功受奖,1945年被滨海军区兵工总厂评为劳动模范。1946年,在蒋军进攻解放区时,他正腿上生疮,血水顺腿流到地上。但为了生产炮弹支援前线,仍咬牙坚持工作,被滨海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47年,被山东军区后勤军械部授予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51年8月15日,被华东军区装甲兵技术部授予三等功一次。1962年被厂部和二道河子区评为转业军人积极分子。1972、1973、1974年连续被636厂评为先进生产者。
尹世连的哥哥尹世福,一直在老家务农。妻子秦玉兰,1928年生于油碾官庄村,两人于1949年4月结婚,育有二子四女。次子尹德江,1956年出生于吉林,在吉林柴油机厂(兵器部636厂)机械动力能源处工作,任工程师,管军工专用设备。后来工厂改制,1988年划归北京首都钢铁公司。1992年,尹德江作为技术骨干人员调到北京,工作八年后,在2000年因政策调整转回吉林柴油机厂,2016年退休。
几十年来,尹德江继承了老一辈传下来的事业,在国家的军工事业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6年,他44岁,在北京工作时,与工人抬着400多斤的电动机往汽车上装,腰部受伤,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经治疗好转后,仍坚持工作,直至退休。像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和毕生力量献给了祖国的军工事业。
退休后,他开始搜集整理老一辈从事军工事业的历史资料,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这次,他带着父亲的遗愿,人生第一次踏上了父亲一直怀念的家乡——山东莒南革命老区。从东北来到莒南老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一切又是那么亲切,那么令人激动!因为这里就是父亲出生和早年生活过的地方,是父亲一生魂牵梦绕的家乡啊!
尹德江的到来,受到家乡亲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4月21日,村支部书记尹世建开车,带着尹德江伯父尹世福家的三个哥哥尹德柱、尹德堂、尹德亮和弟弟尹德怀,把尹德江接到县城东饭店,宴请招待。亲人见面,有拉不完的话,等把尹德江送回招待所,已是凌晨一点钟。
第二天,村里又来人迎接尹德江到村里看望了各家亲戚、族人,并到祖林墓地祭奠了先祖,又到当年父亲住的老屋前流连盘桓了一会儿。家乡的人们听说老八路尹世连的儿子来了,都热情地围过来,问长问短,十分亲热。这使漂泊在外的游子尹德江感受到了家乡亲人浓浓的亲情,心中激动不已。他终于实现了父亲几十年来念念不忘一心回家探望家乡父老的殷切愿望。现在,终于可以告慰父亲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了。老人家如果地下有知,也可以欣然释怀了。
我通过采访八路老兵二代传人尹德江的过程,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以身许国、为解放中国、建设祖国而奋斗一生的八路老兵身上这种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临终仍惦念家乡人民的赤子之情与人间大爱的情怀。
看着尹德江同志复印的一大摞历史资料,我心中升腾起对革命前辈的敬仰。我仿佛看见了他们在战火硝烟中前赴后继、英勇拼杀的身影,看到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地上挥汗如雨、艰苦奋战的刚毅面容,看到了他们遥望故乡、依依不舍的目光……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为了解放全中国而从家乡走出去的众多革命老兵,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不管是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还是扎根工作在大江南北各地,他们都是家乡的骄傲,都是家乡的优秀儿女。家乡是他们的根脉,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为党为国为民建立的功绩将永留史册、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