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军战士(四川尹丁凡)到眼科专家

分类: 尹氏资讯 |
从红军战士(四川尹丁凡)到眼科专家
2019-11-12 无线巴中
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内展示有一只“美国检眼镜”。这是笔者于2005年3月29日在河北石家庄尹丁凡家中拜访他时,尹老特地讲明他珍藏的这只检眼镜的来历。他从红军、八路军时期就做卫生工作,那时没有很好的医疗器械。刚解放时,他在上海买到一只“美国检眼镜”。 在几十年的医疗工作中,他给数以千计的眼睛患病者检查治疗。
1946年老红军尹丁凡使用的美国检眼镜
当时,尹老就将这只“检眼镜”和保存几十年的“医科大全”捐献给将帅碑林纪念馆作展示之用。前几年,尹老年近九旬时还专程到巴中参观将帅碑林。
1919年4月,尹丁凡出生在四川省旺苍县尹家边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6口人,一年忙到头,仅能维持清贫的生活,他从四岁开始,就给父母做些家务劳动,他干活一向求快求多。从7岁起,父母不要他干活,要他上学用功读书,做个识文断字的人,并给他起个“尹鼎藩”的学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0岁生日那天早晨,父母说给他煮个鸡蛋意思一下, 听到这话他一早就下地打猪草去了。就在这一年,父亲一连几天发高烧不止,昏迷过去就闭上了眼睛。父亲离世给全家带来了沉重打击,特别是母亲哭了几天几夜。第二年,天有不测风云,母亲也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12岁的尹丁凡和两个仅10岁、8岁的妹妹。兄妹的悲惨生活可想而知了。
1933年6月,红军到了旺苍城,13岁的尹丁凡参加了乡苏维埃政府工作,在红军组织游击队、少先队、儿童团时,安排他当了儿童团团长。一天晚上,他正在站岗放哨时,突遇反动地主武装的偷袭,不幸负重伤,昏迷不省人事。乡政府立即派人把他送到红军军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直到他苏醒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这次负伤的不幸中有个万幸,在两个多月的治疗中让他更加了解到革命的意义,共产党才是人民的救星。到1933年9月,他正式编入红31军军医院当上了红军。
走完艰苦的长征后,于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他们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29师,他任卫生部司药,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年仅17岁。1946年春,我军解放战争开始,那里有一个眼科医院,钱信忠部长就让尹丁凡去该院学眼科。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终于掌握了眼睛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独立工作。自此后,尹丁凡使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尹丁凡在眼科医学中,改进和革新技术达25项之多,数次被评为“白求恩模范大夫”。几十年中,尹丁凡获得各种奖章、纪念章,各类先进,各类奖状等100次以上。仅出席全国性的代表会、表彰会、现场会等10多次。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陈慕华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他还任国家文教和中国医学代表团团委和团长,曾多次到苏联、匈牙利等多国访问。
尹丁凡,1919年出生。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入团,次年由团转党。历任司药,所长,院长,省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河北省卫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他兢兢业业为党工作53年,保持了红军精神和革命传统的优良作风。为党和国家、部队的医疗卫生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