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县尹发华)“归雁”稳飞何所依?

分类: 尹氏资讯 |
(甘肃古浪县尹发华)“归雁”稳飞何所依?
2022-08-08中和农信
在甘肃古浪县,生长着一种很特别的小麦,生于砂土、麦穗无芒,植株矮小,产量也低,但是这种小麦非常耐旱, 用它制作的面粉,雪白而不腻,筋道弹牙,麦香气十足。这种小麦叫“红光头”,用它做出来的面食在当地颇受欢迎。
砂里生,旱地长,腾格里沙漠干燥的风吹不断坚韧的麦秆,旷野中无遮无拦耀目的骄阳也没有炙干油绿的麦叶。产量不高,但这种几百年前就存在,如今也只能存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红光头”小麦始终强头倔脑的活着,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作为古浪人,尹发华和“红光头”有着一样的执拗和“不服输”劲儿。
用“屡败屡战”来形容他的创业历史一点也不为过。自从他放弃城里的工作返乡创业以来,资质不全、产权纠纷、合伙人“叛变”……创业那点坑他几乎踩了个遍。寄情于乡心不改,游雁归来展宏图。他始终相信,只要再小心一点,创业终能成功, 最后一次“出发”他决定做当地特产“红光头”挂面,商标名定为“雁归情”。
坑踩多了,人自然会谨慎。“我现在这个包装上每个细节都不敢马虎,这个名字早早就注册下来了,还有这些设计、字体,每个细节都要保证不会出问题。”在农村创业者中,对于版权如此重视的实在不多见,尹发华却只能苦涩一笑,曾经他确实在这方面上吃过亏。
“我创业规模还没做大,现在比较依靠经销商,利润很低。在当地来说也都是中下游水平,所以我没有什么试错成本,也不敢大刀阔斧改革。”尹发华对自己创业遇到的困难点很清楚,但是苦于没有解决办法,只能在有限的利润里面挪出一部分做小规模尝试。
在农村,首次创业就做成龙头企业的固然不少,但像尹发华这样不断遇到问题却没有解决思路的创业者更多。很多时候,他们企业的问题不大,稍作指点就能走出泥潭,可农村缺少的,恰恰是这个可以给他们指路人。
一次经营周转的机会,尹发华与中和农信结下缘分,在2022年第三届壳牌中国-中和农信“创之道”小微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招生的时候,客户经理就推荐他报了名。
“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这种培训,想着学点东西也是好的就参加了。但是几节课听下来确实很有启发,而且在群里有很多同行业的农村创业者,他们的经验十分值得我借鉴。现在企业千头万绪都靠我牵着,再忙,课程我也基本没落下过。”几节课下来,尹发华就成了课堂上的活跃分子,思路也明显被打开了。
为尹发华这样的乡村创业者打开思路,开拓视野,提升格局就是“创之道”三年来做得最突出成就。
今年7月,“创之道”面授课在长沙举行,但是由于甘肃突发疫情,尹发华未能参加,这让他无比遗憾,但也正因为这次“波折”,让他更加珍惜接下来的“游学考察”机会。
“我相信,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帮助下,我的创业路能走得更稳。”对未来,尹发华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