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2022-07-30 09:04:54)
分类: 尹氏资讯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原创 /张以天下泉城编辑部 2022-07-28  发表于山东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刘悦琛

第一次去参观尹辉的收藏,满屋文玩器物与书画作品让人无从下足。斗室中间仅留有一人宽的空间供人穿梭腾挪于客厅与书房之间。

尹辉是个金融票据收藏家,但他更愿意说自己是金融票据文化学者,因为他通过收集、整理一张张票据,还原、梳理出大国金融发展与变迁的历程,那里蕴涵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期盼,每一种文化都是灿烂的,票据文化亦然。

尹辉是个文人,除了喜欢收藏还热衷于绘画,他把文玩器物用绘画语言来诠释,他以家族文化传承为己任,游走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当中,用文人的方式来宣示士子之心,他为荣誉而战。

崇古尚文,追求极致,在一个小众的领域里探索一部大众的历史,坚守“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扎根中华传统文化,悟静简修,不为时风左右,纵使孤寂与清寒,仍将一生的时光奉献给毕生爱好。—— 这就是尹辉的世界。

老票据第一人

尹辉出身于书香世家,清代济南“历下三诗人”之一、《华不注山房诗集》的作者尹廷兰是其先祖。从小师从叔父尹延新、姑父杨文仁习字习画,后又跟随其爷爷和父亲的脚步从业于金融机构,尹辉巧妙地将艺术和金融结合在一起,并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

1982年,尹辉进入了人民银行济南天桥支行,在金融领域里他依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一次,他在英雄山文化市场的旧书店中找到一张清朝光绪年间永济号钱庄使用过的钱票,他惊讶于如此小的钱票却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因工作需要他开始搜寻与金融票据相关的书籍,当时竟一无所获。

一个酷爱传统文化的人发现金融领域还有一片处女地,让他为之振奋。他要填补这个空白,也为自己的文化情怀找到探索的方向。“三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中国近代金融史,我想这是上天赋予我的使命,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事儿。”从此,他开启了一项系统地研究金融票据文化的事业。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民国七年(1918)墨邑(山东青岛即墨)德祥诚号签发使用过的钱票

早期他把大量时间用于寻找老票据与研究史料。“那时候收藏渠道很少,也没专业市场。我就去废品收购站淘书。”他也去图书馆,但有关金融票据研究的书籍几乎没有,而银行的票据在市面上是流不出来的。在电脑还不普及的80年代,这对于收藏与研究金融票据文化的难度非常大,资料来源特别少。为此,他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遍寻全国20多个城市,专业收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金融票据。

“金融票据说起来就是银行业的产品,是我们银行业的行业文化符号。”尹辉对于金融票据的研究深入透彻,在其公开发表的《金融票据那些事》一文中提到:“货币早期称为‘泉’,到了秦代,改用‘钱’来命名财富的流通媒介。金融票据亦称‘融通票据’,是专为融通资金而签发的一种票据,具有信用、支付、汇兑、结算、融资五大功能。唐代,据《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四云: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豪,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是中国最早的金融票据。北宋时期出现了‘钱引’,南宋时期有了‘会子’和‘交引’,明代演变为‘会票’。清代康熙年间,汇票已有即期票和期票之分……”

除了对金融票据的历史进行研究以外,站在艺术的角度,他又展开了票据文化的探索。

“中国古代金融票据具有丰富多样的纹饰,画面融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了中国历史上的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古代家训、经济论述等传统国学文化精髓。”在尹辉看来,一张小小的票据反映出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以及印刷工艺水平,可以让观者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它对于研究传统美学及民俗,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它追溯历史,感受风华盛世,体味颠沛流离,探寻中国的金融行业文化历史。”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民国十九年(1930)澳门广源银号签发使用过的银票

从研究到收藏,尹辉沉淀了30年的岁月而厚积薄发。2013年他创作的《票据史话》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开创性作品,并荣获了第二届全国金融系统艺术作品展最高奖。在作品中,他采用绘画形式首次复原中国最早的金融票据“飞钱”,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此次‘飞钱’复原,是理论上最为接近唐代‘飞钱’的制式形式,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是对中国金融历史文化贡献性的展示。”

在这背后是他踏遍大半个中国收集了中国各历史时期金融老票据2000余种,并对每张票据的发行、种类、规格、防伪、历史背景进行系统地考证;同时饱读文献资料,对散存的大量史料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在此基础上运用资料和实物进行研究与分析。最终尹辉以超级写实的绘画手法,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用“锦灰堆”这一高难度中国文人绘画语言呈现出的这幅作品。《票据史话》以各历史时期代表最高印刷技术的老票据为绘画素材,在重叠错落的布局中呈现经典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金融文化史,再现了中国金融史上最早的信用汇兑形式及1200年以来发展演变的脉络。

此外,尹辉还通过研究提出了票据分类方法,解决了金融学界的困惑。

面对大量不同品种的票据如何来归纳?他给出了数十年积累的经验:“第一类是早期信用票据,主要是民间的抵押、转让、借贷等;第二类叫银钱业票据,是过去钱庄银号等信用机构签发的银票、钱票、票贴、吊票、兑票、私贴等信用票据;第三类是银行业票据,从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开始至今,也包括了外资银行等。以此三类就能把中国金融票据系统地归纳起来,这也算对金融历史文化的学术贡献。”

在他的收藏中有几张票据是他认为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一是盖有荣毅仁先生印章的茂新公司为申新公司贷款12亿元的一张担保定期质据,这张票面很漂亮、很大、有结算规则与利率说明,作为金融史料研究非常有意义;第二个是盖有三角形‘二野’军邮邮戳的第二野战军军邮支票;第三个是内蒙古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在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天津分号存了500大洋,这个票据有我研究的重要内容——密押,那时日本的存单上用了机械打孔和水印的防伪技术。”

就金融票据的各种防伪技术尹辉又总结了12条,其中他很钟情于印章,他认为印章除了防伪是最能表达商号主人的理念,通常是用来指导商号经营谋略的,这也反映了早期的企业文化。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海茂新公司荣毅仁先生,为申新纺织厂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贷款12亿元担保的定期质据

在这一张张手掌大小的票纸上,凝聚着尹辉40年的心血,40年来省吃俭用,靠工资去完成收藏工作;大量的研究考证都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在书房里熬夜完成,目前他还在着手编撰《老票据图鉴——中国金融业足迹》一书。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老师杨文仁曾说:“依文化度生,拒绝浮华,对待民族文化遗存不惜代价,不遗余力的保护。”尹辉认为:“给国家、给社会做点贡献,才觉生活有价值。”

当下他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金融文化博物馆,以此能更好地发挥他收藏票据的社会意义和作用。

非遗传承人

除了研究金融票据,尹辉也是个画家。“他涉猎广泛、博学善思,具有鲜明的绘画主张,他的作品反映和体现的是一个画家对于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综合修养,艺术呈现出的文化景象贵在融合发展。”这是杨文仁对他的评价。

他的绘画风格是融合性的,在绘画材料和绘画表现形式方面吸纳了中国画和西画的综合应用。“它很有挑战性。需要对材料性能掌握扎实,还要融合好点线面的关系。能把握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能正确地应用冷色调、暖色调,固有色,环境色和互补色。”这得益于他对中西方绘画语言的熟悉,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领悟。

尹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票据史话》。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元代著名画家钱舜举有幅小横卷画作名“锦灰堆”。从字面解读就是把那些或似烬余,或如揉皱的“碎屑芜杂”表现的残缺美好堆砌成画,形成一种绮丽繁华的景象。这种手法既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趣味,又具有一种潜在的解构主义,故而被文人推崇。然而,其创作的技术难度却很高。所有的图像需要高超的写实并逐笔画出来,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诗书画缺一不可,需擅长草、隶、篆、印刷体等各种字体及模仿各家书体;精通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工笔、写意等各种技法;能篆刻各种印章;对诗文、碑拓、古籍版本、古器物要有研究;即使杂物也各有出处和依据,不能任意编造;讲究画面布局,构图美感,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有中国画的疏密对比、浓淡干湿,相互映衬,平中见奇。如此高精要求,能胜任者极少。因此这种艺术形式一直很小众,甚至濒临失传,2013年“锦灰堆”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票据史话》挑战了这一难度,尹辉凭借多年对票据历史文化的潜心研学,以及扎实的绘画功底,用多元表现技法创作出的这幅以金融票据为主题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来者也恐难企及。

尹辉的融合性画风还体现在其它方面,比如,他喜欢创作以自己收藏的文玩器物为主题的作品,他称为“文玩彩绘”。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尹辉的收藏爱好传自世家,其祖辈精通文玩收藏及考证,后又通过吸纳宫廷绘画风格,擅长对收藏品进行绘画创作。这种创作方式被尹辉传承下来:“文玩是我们家传几代人的事儿,我骨子里有这个基因,我把它发扬并重新定位。”

杨文仁对于他在这个题材方面的评论是:“令人耳目一新,用绘画语言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画风工写结合,收放自如,深邃多变,空灵古雅。通过对文玩再理解,用绘画形式再现和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收藏鉴赏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是对华夏文化的讴歌,是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独到的贡献性表达。”

2018年“文玩彩绘”被济南市天桥区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0年尹辉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山东)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纵观尹辉的艺术经历,似历代传统士人一般,在书香世家的熏陶下,效法前人,少小立志,满怀抱负,将个人的荣辱与家业的兴衰紧密结合,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炽热的民族情怀,济世沧桑,肩负道义。他说“为了梦想活着,虽然很累但却有了意义,曾经也想放弃可是终究放不下,不是依靠坚持支撑,而是为了达到极致和不断地超越走到今天。”

无论是金融票据文化研究还是文玩彩绘,抑或是其他主题绘画创作,他总在尝试突破自己,敢为人先,不为人影。中国山水画院副院长刘玉林曾说:“他的这些创作是一种既不‘讨巧’又不‘讨好’的描绘,是一种呕心沥血的发掘与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精神与高度都值得喝彩。”

在尹辉的精神世界中,矛与盾催生出他的AB两面,或是追古抚今的煎熬,或是理想现实的纠结,或是强烈的功名意识妥协于不知尘世之淡然,或是倔强不屈的执拗裹挟着浪漫主义的情怀。道路坎坷,但他依然在前行。(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被访者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