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达【清】(今云南省腾冲市人、绮罗玉的创始者)

分类: 宗彦贤达 |
尹文达,云南腾冲(绮罗古镇)下绮罗尹家巷人,清嘉庆年间“卫千总”职衔(见《绮罗文昌宫题名碑》。“卫千总”为清代绿营军官正六品),著名绮罗玉的创始者。腾冲绮罗玉因他而扬名。尹文达家的房屋,传为十分精致,其大门上悬挂“槐荫扬芳”木匾,门外有一对标甲,均毁于兵燹。墓在来凤山象鼻子,已毁。
清嘉庆年间(1795年—1820年),下绮罗尹家巷人尹文达,“卫千总”职衔(见《绮罗文昌宫题名碑》。“卫千总”为清代绿营军官正六品),早年到缅甸宝石场采购宝石,后又到猛拱玉石厂采玉。尹文达运气较好,不久就挖得一块罕见巨大的玉石,上百人都搬不动,尹文达将此玉,从猛拱用船从伊洛瓦底江运至八募(新街),后翻越昔马“巨石关”古道,经过南甸运达腾冲绮罗尹家巷尹文达的家里,前后耗时半年。之后来看玉石的人很多,许多行家看后认为粗砂厚皮,不值钱,是个废石;也有人怀疑是像玉的石块。尹文达无奈,只好“从此抛掷墙阴里”,十年之久均无人过问。一天,尹文达忽然发现玉石身上苔藓剥落的地方,露出许多翠绿色的斑点,乃请玉工试磨砻,“质坚不与凡石比”,觉得此玉不一般,解开后“划然一破天为惊,化作一片碧潭水,”竟是一个艳绿色的上等翠玉,价值连城。
尹文达请了腾冲最好的玉雕大师原重楼来雕刻。原大师冥思苦想了三天,决定把那块石头挖空,用它来做成一盏玲珑透亮的宫灯。于是花了一年的时间雕出了那盏灯笼。新样宫灯十二面”(每盏宫灯为六面),制成一对精美绝伦宫灯。此玉灯白玉为缘,梓木作胎,当时一盏灯的价值万金。在正月十五的夜里,他在灯里点上蜡烛,挂到绮罗镇的水映寺——登时满月为之失色,整个庙内都被映绿了,真是绝了!
尹文达本来还想将宫灯进贡给皇上讨个封赏,结果才拿到大理,镇南王一看这盏宫灯就起了私心,说:‘好是好,不过不成双,进宫恐怕不合适,不如云南货就留在云南吧’。不过,镇南王从此就把腾冲的翡翠专营权,特许给了尹家。
尹文达将稍小的玉石雕成“怀佩、杯、碗及调羹”。“一物之成价百倍”。又根据此玉“越薄越好看”的水色特点,最后将剩下的边角料做成耳片出售,在腾越城保三月赛会上,有人把制成的耳片成串摆卖,一时行情大涨,每对耳片竟值二三十两银子之多,后来有精巧的玉工将一片剖成两片,又大大地赚了一笔钱。“万口争传绮罗名”, 从此“绮罗玉”因绮罗地名而蜚声玉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