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玉灯歌》,一本见证绮罗玉得名的诗文集(云南腾冲尹艺、尹文达相关)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绮罗玉灯歌》,一本见证绮罗玉得名的诗文集 (云南腾冲尹艺、尹文达相关)
2021-03-05来源:腾冲文创
笔者收藏到一本尹艺《廿我斋诗集·卷四》手抄本。纸质、长25厘米、宽15厘米,共收录诗歌123首,其中《绮罗玉灯歌》却未见收录于李根源编著《永昌府文征》,现将其中内容整理,以飨读者。也可以说,《绮罗玉灯歌》填补了以往腾冲玉石史料的不足,也是目前见证绮罗玉得名的唯一依据。


(图为笔者收藏的《绮罗玉灯歌》手抄本)
尹艺《绮罗玉灯歌》曰:“君不见东坡先生所得雪浪石,石质深黑脉理白,疑是孙位孙知微,画出石间奔流飞花滚雪之巨泽。又不见欧阳少师所蓄石屏风,上有水墨丹青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画出峨眉雪岭万年不长之长松。天工胡为亦好事,怪怪奇奇无不备,崩岩忽现千佛形,柿木大书鲁公字,遂令拘儒坐井观,咤为神奇妄拟议。迩见绮罗有玉灯,天之所孕地所凝。埋没地下不知几千载,一朝成器方见光崚嶒(山高)。吾家卫千总,西通宝井逾猛拱,穿山穴地得巨石,役以百夫尚不动,千輦万运始入关,太璞徒完见者悚。粗砂厚皮原自殊,或疑贱质类珷玞,从此抛掷墙阴里,十载无人问有无。天生宝物岂容委,苔藓剥落微见美,卞和纵不三刖足,武夫几遭按剑视。乃付玉人试磨砻,质坚不与凡石比,划然一破天为惊,化作一片碧潭水。继加雕琢发光莹,怀佩杯碗及调羹,一物之成价百倍,万口争传绮罗名。大者徐徐剖作片,新样宫灯十二面,白玉为缘梓木胎,一盏万金价犹贱。或疑黑绿相混欠分明,那识品贵何尝轻自炫。及至绮筵设满堂,高烧红烛云锦张,配以绮罗玉之茗碗,酌以绮罗玉之盃觞。黑者变为春江绿,绿者透为玻璃光。奇花异卉天然无不具,如在沅湘沣浦楚泽旁。有如丛兰风叶举,有如芳蓀葩带雨。有如荃两三,有如蕙四五。有如杜若满芳洲,有如蘅芜植高屿。静听流泉暗有声,不知香风来何许。乃知造物本自奇,此公妙手偶得之,天菁地华不自秘,斑驳光怪真陆离。为嘱后人好珍重,如此尤物莫轻用。一朝廊庙聘席珍,首作南方琛賮贡。”
在腾冲的翡翠史上,绮罗玉曾声名远扬,其过程也充满艰辛。正如尹艺《廿我斋诗钞》“猛广(拱)行”歌说的:“玉不入手已中毒,十人见去一二归,哀哀已作江边骨”,即便是回来“年年采玉几千人,曾见几人起华屋”。
(图为绮罗)
绮罗,历史上很多人都有赴玉石厂采玉经历。尹艺先生的《绮罗玉灯歌》中讲到的尹文达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一位。清嘉庆年间,下绮罗尹家巷人尹文达,“卫千总”职衔(见《绮罗文昌宫题名碑》。“卫千总”为清代绿营军官正六品),早年到缅甸宝石场采购宝石,后又到猛拱玉石厂采玉。尹文达运气较好,不久就挖得一块罕见巨大的玉石,上百人都搬不动,尹文达将此玉,从猛拱用船从伊洛瓦底江运至八募(新街),后翻越昔马“巨石关”古道,经过南甸运达腾冲绮罗尹家巷尹文达的家里,前后耗时半年。之后来看玉石的人很多,许多行家看后认为粗砂厚皮,不值钱,是个废石;也有人怀疑是像玉的石块。尹文达无奈,只好“从此抛掷墙阴里”,十年之久均无人过问。一天,尹文达忽然发现玉石身上苔藓剥落的地方,露出许多翠绿色的斑点,乃请玉工试磨砻,“质坚不与凡石比”,觉得此玉不一般,解开后“划然一破天为惊,化作一片碧潭水,”竟是一个艳绿色的上等翠玉,价值连城。尹文达将其雕琢,使其发光莹。“大者徐徐剖作片,新样宫灯十二面”(每盏宫灯为六面),制成一对精美绝伦宫灯。此玉灯白玉为缘,梓木作胎,当时一盏灯的价值万金。

(图为“巨石关”遗址及石刻拓片,拓片由盈江文管所提供)
尹文达将稍小的玉石雕成“怀佩、杯、碗及调羹”。“一物之成价百倍”。又根据此玉“越薄越好看”的水色特点,最后将剩下的边角料做成耳片出售,在腾越城保三月赛会上,有人把制成的耳片成串摆卖,一时行情大涨,每对耳片竟值二三十两银子之多,后来有精巧的玉工将一片剖成两片,又大大地赚了一笔钱。“万口争传绮罗名”, 从此“绮罗玉”因绮罗地名而蜚声玉石界。就连远在大理的鹤庆人,对绮罗玉也情有独钟,女儿出嫁时,以佩戴一对绮罗玉耳片为荣,如果家里没有也要借一对戴着出嫁。针对鹤庆市场的需求,有经营头脑的鹤庆帮的商人、马锅头想法设法从腾冲买入绮罗玉带到鹤庆销售,同样有的玉工还将一片剖成两片,卖得好价。
人物小传:
尹文达
腾冲下绮罗尹家巷人,清嘉庆年间“卫千总”职衔。腾冲绮罗玉因他而扬名。尹文达家的房屋,传为十分精致,其大门上悬挂“槐荫扬芳”木匾,门外有一对标甲,均毁于兵燹。墓在来凤山象鼻子,已毁。
尹艺
字树人,号虞农,腾冲河西邦读村人。性朗爽,貌丰硕,躯干修伟,声洪善辩。道光甲午(1834)举人。甲辰大挑以知县发广东,丁艰在籍。杜乱起,与郡人刘光瑍、李珍国、陈上进、董国绅、尹维新等倡义练乡团固守,大小经数十百战。同治六年(1867)三月十七日战殁于鹅脑山,姪乃令同时阵亡,部勇战死百余人。光绪元年十二月巡抚岑毓英以艺死事状具奏,照知府例给恤,入祀昭宗祠,荫一子世袭云骑尉。艺自幼刻苦励学,淹雅博通,生平著述甚富,虽在戎马,未废吟咏。著有《虞农文集》十卷。《廿我斋诗集》二十卷,《文归来篇制艺》一卷,《劫余诗草》一卷,殉难后散失无存。宣统二年李根源为搜集得《廿我斋诗集》二册;又获《劫余诗草》一卷,寸辅清、赵藩、杨琼、李曰垓撰序印行,并收入《云南丛书》。李根源撰传,寸馥清撰墓志铭。
(图为尹艺书楷书扇形字号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