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升--军旅画家(黑龙江绥化籍)

分类: 尹氏名人 |
画家尹升在画展上致辞
画家尹升向书画爱好者介绍创作心路历程
作品局部展示
尹升,男,号散仙,1956年出生,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梨树村人,军旅画家。松嫩平原诺敏河畔钟灵毓秀的乡土滋养了他的艺术灵魂。尹升从小喜欢美术,上小学之前就对绘画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不管是地上、墙壁上还是书桌上都是童年尹升用来“涂鸦”的平台。在画家童年和少年时代生长的环境里,无论是田野、荒坡、还是流水、小桥,都是他倾诉在画笔上的对象。年少的时候,尹升仅仅知道自己喜欢色彩,热爱画画,但是对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技巧都是不得而知的。那时的尹升,仅仅是凭借着自己对于绘画的热情去临摹一切能感知到的东西,而从小伴随他成长的小人书就是他最爱的临摹范本。18岁的时候,尹升高中毕业,随后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入伍之后,他的美术功底让他在部队有了用武之地。就是因为这个特长,尹升在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近三十年。三十年间,尹升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绘画的创作中。功夫不负苦心人,尹升渐渐在美术界有了名气,作品多次参加军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1982年,国画《关山度若飞》在沈阳空军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作品奖;1984年国画《神箭》在沈阳军区文化部获优秀作品奖;1985年,工笔画《翠羽春光》在省美协获优秀作品奖。值得一提的是,尹升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取材于他所熟悉的黑土地乡村。尹升用四年的时间绘就一幅70米长卷《故乡》,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呼兰河岸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貌全都收录其中。上千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春夏秋冬变化里勾勒出一个又一个乡愁故事。尹升的《故乡》就是一幅绥化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里形象地刻画了上个世纪东北乡村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细节。我们也是幸运的,我们还可以凭借这幅70米长的画卷看到那些不曾经历的历史。
《故乡》填补了绥化美术界的一项空白
绥化籍军旅画家尹升创作历时1600多个日夜,长达70米,近千个人物,被誉为绥化的《清明上河图》。
尹升从2016年开始,历时1600多个日日夜夜,一幅70米×1米的丹青长卷《故乡》于2020年8月份创作完成这幅作品。2020年11月29日在绥化市科技馆的美术馆展出。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受到了业内人士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这幅70米《故乡》国画长卷作品带给人的除了强烈的震撼,还有那徐徐展开的暖暖乡愁。宁静的远山,雾笼的林地,清澈的河流,朴实的民居,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这幅长卷,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绥化诺敏河畔自然风光为背景,按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全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唤醒了记忆,了却了乡愁。长卷内容丰富,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渔樵互市、家务营生、乡村杂艺、五行八作跃然纸上。画中近千个人物,朴实自然,情节生动,在黑龙江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绥化的《清明上河图》。填补了美术界的一项空白。
绥化版“清明上河图”描绘记忆中的故乡
2020年11月28日上午,“故乡回眸”丹青长卷作品展在绥化市美术馆低调开展,画家尹升的七十米长卷《故乡》引来数以百计的书画爱好者,也激发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有时候人的情感不用语言,一支画笔足以。这幅名叫《故乡》的画作寄托着尹升和家乡割舍不断的浓浓情意。尹升的老家在北林区秦家镇梨树村,他是喝着诺敏河水长大的。在冰冻的河面上他用长钩捕过鱼;在春天的河套地里他用锄头种过地。他的童年乃至整个青春的记忆全都定格在那个朴实无华的东北乡村。
有时候记录一地的历史不必用史料,一幅画作刚好。尹升的《故乡》就是一幅绥化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里形象地刻画了上个世纪东北乡村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细节。围坐在农家院里露天办婚宴,从手绢包里拿出钱来“随份子”,喝醉酒的宾客相互搀扶着往外走,仿佛在窃窃私语说着掏心窝子的话。画卷里一个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东北村落仿佛触手可及。
记忆会遗忘,家乡什么样子有一天也许会变得模糊。沧海桑田,即便是重回故地也未必是当年的样子。尹升离开家乡去参军时只有18岁,归来时已不再是少年。尹升是幸运得,他还可以借由自己的画笔回忆故乡的样子。我们也是幸运的,我们还可以凭借这幅70米长的画卷看到那些不曾经历的历史。
心有乡愁,笔下就有思念。只要有画笔,我们就可以记录下那些美丽的过往。个体的记忆汇集在一起这就是一个地方共同的历史。在尹升的画卷里故乡还是当年的样子。
尹升与他创作的《故乡》
《故乡》作品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