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2022-05-19 22:02:10)
分类: 尹氏资讯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尹嘉辉,男,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是北京市八一学校C2011G2014届毕业生,曾任八一校园记者站首任站长兼《八一时报》、新媒体微信号主编。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和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商业学院毕业后,他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从事转播协调工作。曾获20224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等荣誉奖项。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尹嘉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助理

“鸟巢”媒体运行的“发动机”

尹嘉辉是我校C2011G2014届毕业生,曾任八一校园记者站首任站长兼《八一时报》、新媒体微信号主编。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和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商业学院毕业后,他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从事转播协调工作。

冬奥之梦 “鸟巢”绽放

作为转播协调处最年轻的一员,尹嘉辉被分配到国家体育场这个最重要的非竞赛场馆。别人眼里看到的是巨大的幸运,而他看到的却是有形的压力和难以言说的挑战。尽管是非竞赛场馆,但他深知,这里是整个冬奥会中媒体活动最复杂、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场馆。这里媒体工作强度大、人员杂、区域广,还代表了整个冬奥会媒体运行和服务工作的标准,任何情况都会在聚光灯下被放大。

要想在这样的场馆内,做好转播协调工作绝非易事,但挑战的背后便是机遇。202012月底,尹嘉辉正式接手国家体育场媒体运行相关工作。20219月,宣传和媒体运行团队正式成立,随后,他被任命为转播服务经理。26岁的他,也成为了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最年轻的经理。重任在肩,他时刻不敢放松,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回馈组织对他的信任,当然也要给全世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始终相信自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开闭幕式是一届奥运会最大的舞台,能够在这里一展身手,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很多次我觉得一筹莫展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不要放弃,相信自己,胜利就在眼前。”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尽管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国家体育场的工作还是比想象中要难得多,这让包括尹嘉辉在内的所有国家体育场团队成员,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最大的困难来自防疫和保密。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国际奥委会(IOC)和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的专家,有将近两年时间无法来华实地踏勘。而推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更是把IOCOBS的精力拴在了东京,压缩了北京冬奥会的筹备时间。雪上加霜的是,开闭幕式活动启动较晚,直到2021年才正式进入运行设计的实质性阶段,恰好与东京奥运会时间冲突,开闭幕式转播运行设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展十分缓慢。除此之外,国家体育场在2021年上半年,准备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活动,下半年才进入奥运独家使用期。两项大型活动的演出创意都是核心机密,这使得包括舞台装置、场馆设施手册和现场照片在内的各种资料,无法通过邮件远程分享或常规线上会议进行讨论。

时间不等人,外籍专家拿不到资料、来不了中国,无法提供充足的意见。尹嘉辉只能依靠自身努力和专业基础,开展运行设计工作,靠前一步,反客为主,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场馆规划的各类信息。一方面,加强与OBS的沟通工作,不厌其烦地督促OBS尽快提交包括设计图纸、线缆路由确认图、结构报告等多项资料;另一方面,研究OBS基础资料,向行内专家请教,力争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学习成果,为场馆尽可能多地提供准确的信息。

经过反复沟通确认,202110月底,所有运行设计终于稳定下来,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国家体育场作为转播规格最高的场馆,OBS的前期工作开展得也最早,11月中旬就会有工人进场,12月底就要交付全部设施和服务。没时间犹豫,尹嘉辉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带领转播服务团队,紧密同场馆与基础设施、电力、技术、物流等多领域沟通合作。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尽力压缩工期,通过多次专题会议确定交叉施工方案。最终,不到两个月时间,把图纸变成现实。分批交付了全部51间综合区板房和篷房、23个转播平台、71个标准评论席、8个播报席和临时播报席的临时设施建设工作。线缆路由反复修改,最终达到可以满足转播、技术和电力共同工作的基本需求。OBS也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超过7.7万米转播线缆的铺设。

闭环运行 安全平稳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闭环管理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核心工作之一。国家体育场的闭环从202214日开始设立,至320日止,是三赛区闭环运行时间最长的场馆之一。尹嘉辉作为转播服务经理,第一波进闭环,最后一个出闭环,闭环工作时间全场馆第一。自2021126日起,他连续102天到场工作,平均每日工作时长超过9小时,节假日无休,保证了场馆内所有的媒体事务有人对接,确保了媒体工作时时刻刻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闭环内防疫措施到位,尹嘉辉带领团队成员充分论证媒体活动各种场景,周密制定预案,共提交了15份运行计划和17份仪式彩排每日运行时间表。为呈现最好的转播效果,转播设备架设位置遍布场馆各个角落,这就需要启动临时闭环。每当需要时,尹嘉辉便会提前两天向场馆运行中心、灯光音响、上空维亚、演出仪式等多个业务领域同步计划,提前报备安保和公共卫生确认方案。闭环70余天,尹嘉辉所在的转播服务业务领域,共提交临时闭环申请60份,完成了近20余台特殊摄像机和拾音话筒的安装工作。

针对场内摄像机拍摄可能与闭环外演员有冲突的情况,尹嘉辉把每场仪式的拍摄方案具体到各个画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与公共卫生专家研究讨论。例如防疫距离问题,远了就拍不到细节影响转播效果,太近了又会有疫情风险。经过不断打磨,他终于成功地争取到了“间隔不应小于2米”的答复。在四场演出中,他更是主动承担了最复杂的机位管理,跟随游机时刻确认防疫间距。

闭环期间,国家体育场还出现了5次媒体人员疑似阳性病例事件。无论是除夕之夜,还是冬残奥闭幕式在即,他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线,全程亲力亲为,根据预案和操作规范,控制接触范围,协调各方尽快完成疑似病例转运、现场环境检测和消杀工作,确保将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作为奥运会最大的展示舞台,开闭幕式也面临着最多的安全播出风险。特别是冬残奥会期间,俄乌冲突爆发成为全球焦点。为避免政治性抗议示威活动影响转播,尹嘉辉带领团队学习熟悉《奥林匹克宪章》、国际残奥会运动员表达等规章,以国际规则应对突发情况,制定相关预案,始终与OBS、安保和仪式团队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转播工作符合国际信号制作标准,保证媒体工作顺利进行。

主动补位 能者多劳

作为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派往场馆的工作人员,熟悉冬奥筹备各项政策是尹嘉辉最大的优势,这也让他扛起了国家体育场媒体运行的重任。国家体育场摄影经理曾评价他:“有问必答,无所不知。”尽管任职转播服务经理,但他在新闻运行、摄影运行和宣传领域的规划设计,也都有较深入的参与,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团队正式成立之前。

20219月之前,宣传和媒体运行共四个业务领域的全职工作人员只有两人。大到整体运行设计和规划,小到家具白电和技术物资的确认,尹嘉辉都从媒体团队整体考虑,综合统筹各项任务。从20213月开始,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每个月都会向IOC做一次筹备汇报,尹嘉辉代表媒体团队进行了全部11次汇报。无论是交通方式、流线还是场内工作空间,媒体运行的各个细节,他都能做到了如指掌,面对提问从容应对,获得了IOC仪式部负责人帕特里克“专业、周到”的高度评价。

其实,除了国家体育场之外,尹嘉辉还是三个颁奖广场和北京赛区电视演播室的对接人,也要负责厨房餐厅临时设施搭建、转播电力协调等专项工作。他还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专项对接人,参与了两次《防疫手册》转播商吹风会的工作。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曾经这样评价他:“尹嘉辉一个人能顶三个场馆经理的工作。”

往返于各场馆和客户群之间,他从没有落下任何一项任务,用同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每个细节。北京颁奖广场进入建设收官阶段时,因主火炬塔调整,整个广场布局需要推倒重来。面对可能无法按期完工的压力,尹嘉辉与设计师保持密切沟通,确认用最小的改动满足转播工作的一切需要,协调OBS调整闭环运行计划,最终按时交付了所有设施。北京赛区电视演播室从无到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尹嘉辉主导了前后六次专题审议会,在外方专家最繁忙的东京奥运会期间,确定了需要长周期加工的特殊材质低反光玻璃,后期防静电地面选材和防振动抗噪音设计也平稳过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小困难,最终获得OBS远超预期的高度评价。

脚踏实地 追梦不停

冬奥追梦的这一路,每一步都伴随着荆棘。但经历过这些挑战,尹嘉辉更加感谢那个从未放弃、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自己。最忙碌的那两个月,他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成了真正的“全球通”——白天和中国同事上班打卡,晚上配合刚上班的欧洲同事开会讨论,夜里才有时间整理资料,顺便和美国转播商互通信息。闭环工作期间,他不慎摔伤了手腕,但轻伤不下火线,他火速归队,继续工作。

“想过最后一定是大团圆的结局,但没想过中间的路是这么曲折。各种各样的困难,真的是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和毅力去工作。问题来了必须立刻解决,走错一步或者耽误一天,可能这些就都只能停留在图纸上或者合同上了。”

尹嘉辉在转播协调处的处长,恰好也是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媒体副主任。两个团队是同一位领导,在很多人眼中,尹嘉辉非常幸运,但这其实也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曾经和我说,要像发动机一样,不仅自己转得快,也要带动整个团队一起转得快,这样才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团队刚成立时,尹嘉辉虽然嘴上答应着,但具体怎么做其实并不太清楚。他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丈量场地之广,蹬低爬高往返于各层之间,最终靠事必躬亲的态度和成竹在胸的专业,打动了同事和各转播商。OBS的转播场馆经理曾说:“他不需要看图纸就能知道每一个平台的长宽高,在这里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在后来的OBS内部庆功会上,外国团队还为他专门录制了感谢视频。

忙碌的工作里,朋友圈小作文成了尹嘉辉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有好几次,他晚上独自在转播综合区巡场,面对着按期按质高标准交付的各个设施和各项服务,他总会拍些照片,发条朋友圈记录一下。冬奥闭幕式前一天,有位OBS的中国同事给他的朋友圈留言,出乎意料地提到了“鸟巢媒体运行的发动机”。这一刻,他终于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兑现了领导给他提出的要求,别人都看在眼里。

他曾在朋友圈写过一句话:“脚踏实地追逐梦想的日子最安心。”2022328日,随着最后一个集装箱从国家体育场南广场转播综合区吊离,尹嘉辉在国家体育场的最后一项转播任务终于全部结束。过去15个月里的辛酸苦辣和欢歌笑语,也在这一刻正式成为了过去时。尽管一路上有各种纷扰,但他始终专心于“做好媒体运行、落实转播工作”这一件事,即使一步三停,也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向前。“要精心组织好开幕式演出和转播工作,向全球观众展现北京冬奥会的精彩。”这是党中央对冬奥筹办的指示,站在开闭幕式和转播工作交叉口的尹嘉辉,用实际行动向世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感到问心无愧,这段时光自己的所有付出,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资料主要来源:八一毕业生,用奉献让青春闪光!

北京市八一学校 日期:202205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