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陇南|第七期:玩转陇南——厚土稻坪(甘肃徽县稻坪村、尹氏相关)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秘境陇南 | 第七期:玩转陇南——厚土稻坪(甘肃徽县稻坪村、尹氏相关)
文化陇南2021-01-22 16:43
陇南
地处中国大陆版图的腹心地带
被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所拥护
跨越黄河 长江
和中国南北分界线上伟大的秦岭山脉
纵贯中国大陆的巨大山系从陇南的岷山一带
一路向南 穿越过四川 云南
构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原始民族迁徙走廊
陇南
诞育过强大的秦国
繁衍和兴盛过氐羌原始族群
更储蓄和刻录着自然和人文的元初密码
神秘群山 原始密林 繁盛物种 滔滔江河
以及闪亮的空气 和华彩多元的人与大地
而这些 已冰藏太久!
最华丽的黑洞中 封闭着太多的能力和梦想
陇南蛰伏 守候着——
开启者 探秘者 梦想者
你!灵魂家园的主人
欢迎来到陇南人文地理之
《秘境陇南》第七期
李亮
图|稻坪村古村落 于宏飞 摄
尹家大院细部景象 老盖 摄

稻坪家什 老盖 摄
图|多彩陇南 冉创昌 摄
图|小溪 木子 摄
图|神树覆荫,让古村的生命得以延续,神韵得以绵长。冉创昌 摄
图|稻坪美食——九碗三行子
01
从县城出发,向南,过嘉陵江大桥,折转沿江北上,拐过一十八道甚或二十八到湾,约四十里处,见一深褐木架大门,上书“稻坪古村”四字,跨过大门,一座古村便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坐落在大殿山缓坡山腰地段的稻坪及稻坪尹家老宅。
通往老宅的路,弯弯曲曲,仿佛某个人摆出的无数大S形玉带。顺着玉带往上走,眼前是葱茏的树木,各式的花,还有缭绕的烟云。于花朵的间隙里,透出黑色屋瓦,褐色泥墙。转过花墙,便是一个个四合院。这些四合院群落,就是有名的“尹家老宅”。它们往往前后相通,一进数院,均是单檐歇山顶式起脊坐兽的大瓦房,属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屋格局阔达恢宏,庭前用粗大廊柱构成宽阔廊檐,四门八窗,都饰有镂空雕花,并用油漆彩绘,山墙镶嵌雕花青砖,图案栩栩如生而各有不同。门楣上方,均有刻字匾额。大门口两边有的安放石狮,有的安放石鼓。
四合院的院子,都用青石板铺成,村路也由石板铺就。石板路连通着每一个四合院。院子的台基,是原生的青石条,院墙地埂,也纯用石头。村边水渠,也不例外,一律用石头,砌成琴弦似的水台。水漫过石台,静静流淌,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影,投下耀眼的光斑。有鸟不时落于水台,觅食、起落高飞。核桃树下,休憩打盹的小狗,慵懒安恬。
02
逆时光上行,至清代前中期,上至朝堂,下至百姓,提起孝廉之家的稻坪尹氏,或者谈及重农兴商、富庶一方百姓的尹氏家族,大家都众口一致地说好,就连乾隆皇帝的“千叟御宴”,也留有尹氏老爷的一席座位。不过,对于尹氏先祖,知道的人竟少之又少。
一种说法,说尹氏,明末时曾是四川一地方官员,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曾抗击过入关的清军,明亡之后,便弃官,举家迁移至甘肃陇南徽县嘉陵镇稻坪村,这里的青山绿水留住了他,便定居在这里。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稻坪尹家老宅房屋所雕刻的抽象龙形图案,提出质疑。说稻坪尹氏,是躲过满人杀戮的一些改名换姓的明朝皇族后裔。
不管哪种,都不能改变稻坪尹氏大族的地位,更不能改变明末定居稻坪的历史。
定居稻坪以后,为生计,尹氏先祖曾带领家人经营过榨油坊、磨面坊、造纸坊;依靠古道,开过客栈,酿过酒醋;借助嘉陵江水道优势,还从事过茶叶、食盐贩运等商业经营。采矿和在县城经营商铺,是他们的主打产业。
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尹氏家族就渐渐跃居成为徽县一带经济实力雄厚的富商。
尹氏家族,耕读行商,以诚信为本。后代子嗣,也秉承了先祖遗风,无论中举入仕,还是经商侍农,都堪称为行业典范。
尹氏第八代孙尹志,对稻坪具有开创之功。以前的稻坪,有些土地,终年都是稀泥水潭,无法耕种庄稼,一直闲置。尹志老爷灵机一动,想到了种植水稻,结果一种便获得了成功,因此才有了“稻坪”这个名称。
《徽县志》“南乡农民打盐店”一节,又清楚记载了尹志老爷刚正不阿抗击不法盐商及土匪的事迹。他刚正勇敢的行为,保护了稻坪村民的财产及人身安全,但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后来,一个家人投靠土匪,和土匪及几个不法盐商里应外合,抢劫尹志老爷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尹老爷,准备从密道逃亡,但那个叛变家人密告了土匪,尹老爷后被土匪抓住,严刑拷打一番之后,残酷杀害。那年尹志老爷才四十余岁。
土匪杀了尹老爷以后,靠南的半边天都变成了红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尹老爷死的太可惜,天也不忍,所以现红云以迎老爷魂魄升天。
给我们讲述这一事件的,是尹老爷嫡系的一个孙子辈。她听母亲说,土匪杀人之后又抢劫,走的时候,放了一把火,大火整整烧了一天。
她在讲述这些的时候,好几次哽咽着语不成调。
尹氏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红军的支援,更加重大。当时,廖汉生带领的部分红二方面军,要渡嘉陵江而去永宁、至宝鸡,但因江水暴涨,无法渡过,故而在稻坪小住了几天。这期间,稻坪尹家族人尹殿仓,发动村民,为红军安排食宿,救助伤病员。部队开拔之际,捐钱一百大洋,捐粮十二担,且有两名尹氏后人加入了红军队伍……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时光流逝,辉煌渐去。稻坪尹家老宅,如一位沧桑老人,于时光的缝隙里,默然伫立,用她那精美的镂空窗花,栩栩如生的彩绘,惟妙惟肖的兽脊,蕴涵丰富的砖雕,以及那无数青石铺就的小院、石墙,默默的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过往,过往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悲凉。
有人说,建筑是历史最详实的记忆,是历史最生动的表情。这些建筑,很好的诠释了当时的一切。
稻坪,这个从时光深处款款而来的古老村落,几百年的风雨剥蚀,旧了她曾经的容颜,去了它表面的浮华,然唯一不旧不变的,是她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又逢盛世,赶上强国大梦。尹家老宅,这位藏于深闺的佳人,在新时代扶贫的大潮里,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动人光彩。
03
两年前,有关部门就开始修葺尹家老宅,要在徽县打造一个文化旅游胜地。之后的稻坪及尹家老宅,一天一个新面貌。所有房屋,在旧制的基础上修葺一新,原先破败的样子不复存在,还增加了很多新元素,比如用石板铺就的广场、石护栏,新建的党员活动基地,栽植的各种花木,修建的各式花墙、水榭回廊,为桃花源开辟了进山道路,建造了人工岛屿及网红桥等等。
老宅红色文化展馆,是最近将要建成的一个集稻坪历史文化及时代变迁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它将以图、文及实物的形式,再现稻坪的红色革命文化和几百年的历史变迁。
马上开始营业的大型CS真人战区,是一处超大规模的野外实战场地,分四个作战区域,位置居桃花源峡谷口。傍山依水,地势开阔,植被分布茂密,有天然形成的形状各异的大小石头,有自然的凹陷和凸起。边上,清清的桃源河奔腾激荡,对面高耸的五佛山,似道屏障,护卫着稻坪人民,又如五尊禅定的佛祖,神态安详,在入定在诵经,在默默的为稻坪之民祈福。
利用天然的一座山,建造了在陇南属于首创的这个CS野外作战场地。这种规模,遇见都非常难得,要修建成功,是种机会,更是一种缘分。
战区修建完成,我和一直坚守在那里的工作人员,有幸成了第一批体验者。当我们穿上了迷彩装,手握长柄冲锋枪的时候,个个都激动地脸色发红。
战斗开始,我们队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三个队员蹲战壕,两个靠大树,我在轮胎掩体旁。盯着敌阵,心通通直跳,尽管是游戏,但握上抢,真有种作战的紧张。再看各位队员,有的在瞄准扫射,有的在寻找敌人,我也子弹上膛,开始射击。
一轮枪林弹雨之后,敌队中弹五人,仅剩一人还在坚持。我们队也有名队友中弹,活着的几人,跳出战壕,跨越壕沟,围歼了所剩之敌。
持续了十五六分钟的战斗,在大家的笑谈声中结束。取下头盔,每个人都气喘吁吁,头脸冒汗,但大家都很开心。能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奔跑一回,纵情的宣泄一下,那种快意,竟难以用语言描述。
04
从嘉陵镇出发,到稻坪尹家老宅,再到桃源峡谷瀑布群落,沿途四十多里的路边、坡埂及山上,春夏秋三季的任何时候去,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有人工栽植的,有自然生长的,有能叫出名字的,也有叫不出名字的。
人生半百。各式各样或多或少的花也见过不少,但鲜见这么盛大、这么繁杂、由各种不同花期的花汇聚而成、绵延了几十里的花的峡谷。说它是花谷,或者花海,都不过分。
那次早春,乘着蒙蒙细雨,携友而去。路边的蒲公英,顶着小黄花。地里的麦苗,青碧油亮。油菜花,又汪成了一片片金色的海。低头掩面的淡粉海棠,深紫的馍馍叶花,如雪的梨花,满山谷各色各样的花,蔓延在山涧峡谷。整个山峡,白粉黄紫,烟岚一般,梦幻一样。
我想,这应该就是仙境。
各种草木,刚刚露头的小叶片,毛茸茸嫩嫩的、绿绿的、黄黄的,都静默在雨里,舒展着。路边梨树上,嫩白的花朵簇簇紧挨,花瓣上,莹莹的水珠垂如珍珠。看到这梨花,心触电般轻颤,“梨花带雨佳人泪”,古人的话竟脱口而出,再细端详,那梨花,仿佛佳人,而且是从诗经,或者唐诗宋词里,深情款款而来的绝色女子,含羞遮面,亭亭立于眼前。
一位画画的美人,想在梨花边拍张照片,在手快要触到花枝的时候,竟然缩了回来。我问何故,她竟说,实在太美了,感觉手一伸上去,便就是对花的玷污。写文章的朋友,迎着雨旋转着轻舞着,还嘘声让我们别出声,她仰着脸,凝神注目着带雨的梨花,久久不曾说一句话。我猜想,她肯定是在酝酿诗句,但她不说,是怕我们的声音惊扰了这梨花佳人。
05
瀑布是稻坪的又一胜处。
自尹家老宅下行几百米至谷底,便是思源崖,是桃源谷的人口,也是瀑布群落的人口。高高的思源崖上,一道瀑布自天而降,远远望去,好像在青色石崖上挂了一道白色珠帘,冷冷清音,脆如珠玉落盘。
往上走,过CS真人战区,算是真正进入了桃源峡谷。依谷渐进,一道接一道的大小瀑布,在巨石之间激荡穿越,声震如雷。瀑布与瀑布之间,有的间隔距离比较长,有的比较短。依据地势,瀑布的长度也各不相同,长的几十米,短的几米。神奇的是,有一处地方,两条一大一小的瀑布分左右两边相对而下,呈倒梯形状,共入下面一碧透如玉的清潭里面。同行的朋友惊奇的称之为“夫妻瀑布”。听此语,再细看两条瀑布,真感觉就是一对心心相印的夫妻。
在峡谷中段地方,两边对峙的高山,前后挨挤,好像在那里做了一次收缩,形成了一个类似圆简的空间,河水在这里聚居成一个小水湖。湖上一直有风,大大小小的古木依湖围绕,树叶于湖水的上方飞旋翻转,有蝴蝶伴风依叶而舞,永不停息。湖水下方边缘,一整块十几米长的燕子石沿河床横向延伸,清透的河水,漫石缓缓流淌,石上白色的花纹,如水中桃花,艳丽洁净,夺人眼目。
如此奇妙之境,若不是亲眼所见,真让人难以相信。
后据当地年长的某些村民说,这里叫蝴蝶谷,有一个非常凄美的传说,讲一位树精和桃花仙子,为爱而双双化为蝴蝶的故事。
听村民如是说,我便恍然。红尘三界,因情而美,即使精怪神仙,也终是难逃一个情字,为情而生或者徇情而亡,若为真爱,死又何憾?
06
写稻坪,最不应该忽略的,是各种野菜及风味小吃。
野菜有茵陈、蒲公英、岌芨菜、灰灰菜、鱼腥草、苦苣、车前子、马齿苋等等,还有叫不出名字的。除冬天,在稻坪的任何三季,想吃野菜,都可以随时摘到。
合作社屋舍旁边,是蒲公英的天地。坡上及水渠边,茂盛的鱼腥草,拥挤成片。每次去,我都会摘些带回家,自己享用,或者馈赠亲朋。田间地埂上,是顶着深红色脑袋的灰灰菜,和舒展着身子的苦苣。车前子,多数选择在路边场院扎根,它不占土地,这和生长在荒坡的茵陈一样。
这些野菜,自然生长,不粘任何化学肥料,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热炒凉拌,都爽嫩可口。它们的药用价值,也不容小觑。曾听父辈讲过,以前的人,有个头疼脑热,没钱买药,就到野外拔些野菜,熬成汤喝,病就可以见好。
前段时间去稻坪,碰到一位老奶奶,年近八十,仍然眼不花耳不聋,口齿清晰。问起养生之道,她说,她经常采各种野菜做成酸菜,常吃那种酸菜,故能身强体健。
想想,采百草之尖,治百样杂病,肯定是有一定道理。
稻坪的风味小吃,面点方面,除了常见的各种面条面片之外,有地方特色的还有麻食、馓面饭、搅团、漏鱼、面皮、凉粉、煎饼等,这些都是从古一直传承到现在的。菜品方面,清代中期,“九碗三行子”就已经跻身徽州特色菜系名列,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贫民百姓,一应的红白事情,主打菜便是“九碗三行子”。
九碗三行子,九样菜,摆三行。名字应该是从外观上取的,但为什么不是八个菜或者十个菜?而偏偏是九个?
走访之后,知晓了它的含义:以前人们都用方桌,摆成三行,方方正正,代表东南西北四象。“三”又表示最大,为万物之始,从道法上讲,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九”为阳数之极,也是数之最,代表着最大、无数,包含了天地人,蕴含着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也象征着吉祥长久。九三合称,蕴含着万物吉祥、长久平安之意。
至此,一切疑问都已了然。
07
从时光深处而来、依傍着滔滔江河的稻坪,有穿越时光的古宅、有动人的红色故事,有引人入胜的风物民俗,还有离奇迷人的传说┄┄如此美妙的地方,又相遇“伯乐”,得以全方位的雕琢。
天时、地利、人和!
留住历史的稻坪,如今已是富足一方百姓的福地,流光溢彩的它必将又被历史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