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作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桑落酒香醉十二朝

分类: 综合资料 |
赵作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桑落酒香醉十二朝
渭南文艺时间: 2021-11-21
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方帐号
酒,融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功能,铸就中国特色的酒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文化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历史上的“蒲城桑落酒”,香醉了十二个朝代,一千三百多年。可是,现在的人却知之者甚少。这里,就先从历代几十位大文豪、大诗人留下的光辉诗篇说起。
“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枝。愿持河朔饮,分劝东陵侯。”这是南北朝时北周文学家庾信,在长安做开府仪同三司时,所写的《就蒲州使君乞酒》诗句。晁补子的六首诗中有“赖有蒲城桑落酒,高楼条华慰人情。”杜甫的《九日杨奉先会崔明府》诗中:“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黄庭坚﹕“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桑落酒名从何而来?《诗经·卫风·氓》中就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所谓“桑落”就是桑叶凋落,这在北方正是农历九十月间。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七,谈到黍米造酒法时,称“十月桑落,初冻则收水,酿者为上。”《水经注》上谈到“桑落酒”时说:“河东郡蒲州(山西省永济县)民刘白堕,采挹河流,酿成芳酎,熟于桑落之辰,故名。”
桑落酒,曝晒在阳光下,半个月不会变味,其酒力甚奇,饮后“即醉不醒”。据载:北魏孝文帝年间,青川刺史运了一批桑落酒和很多金银财宝,去向蕃王进贡。半路上遇到一群强盗拦路抢劫,将所有金银财宝抢劫一空。当强盗乘胜欲归时,刺史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强盗说,金银财宝你们拿去,可这远近闻名的桑落酒,你们不饮,实在可惜。强盗们一听,非常高兴,即开缸痛饮。一碗酒下肚后,强盗们即酩酊大醉,纷纷倒地。于是,强盗全部被擒。因而,当时游子侠客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畏张弓拔刀,惟畏白堕春醪。”因为桑落酒,为白堕所酿制。
桑落酒,原产于山西省永济县。南北朝时,蒲城县不少人在山西经商,其中有一位桑落坊(即现在县西兴镇西南的桑耧村)人,将山西永济县的桑落酒酿造方法,引进到桑落坊。清朝康熙五年(1666)县令邓永芳,编纂的《蒲城旧志》中,对蒲城的桑落酒记载:“西乡桑落坊,每至桑落时,取寒喧得时,以井水酿酒,故名。”
桑落酒引进到桑落坊之后,所酿岀的桑落酒,其味独特,格外香醇,令人喜爱。比起河东永济娘家所出产的桑落酒,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原因﹕一是山西永济酿造酒,用的是河水。桑落坊改用当地的井水,水井临近卤阳湖,水中含有提高酒质的矿物质﹔二是在用料上不断择佳选优﹔再是在制酒工艺上不断改良。更特别之处是﹕由于桑落坊地处桑林之中,在酿酒过程中,工匠突发异想,大胆地将一些桑葚,添加其中,想看看酿岀的酒,将会是什么样子?到了桑落之时,打开酒缸。哇!由缸内冲岀一种从未有过的浓烈芳香,特别是其酒味,变得更加甘洌醇厚。此种酒一经上市,就深受各界人士及官宦们的欢迎,特别是文人雅士,更是喜爱有嘉,无论独饮或会友,均离不开蒲城桑落坊的桑落酒。于是,蒲城桑落坊酿造的桑落酒,便逐渐闻名全国。从而,历代大诗人、大文豪的诗文中,就不断有“蒲城桑落酒”“桑落酒”岀现。除了南北朝时北周文学家庾信的诗中有:“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枝。”诗句外,晁补子的诗中有:“赖有蒲城桑落酒,高楼条华慰人情。”欧阳修的《楼头》诗中有:“桑落蒲城催熟酒,柳衰章陌感凋年。” 黄庭坚诗文中有﹕“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旧唐书· 职官志》载,唐代已将“蒲城桑落酒”作为宫廷酒。
到了唐朝中期,蒲城修建了睿宗的桥陵之后,县名改为“奉先”,升格为赤县(当时县分七等﹕赤、畿、望、紧、上、中、下),直属京畿,县官品级较高。虽然县名变了,但是,人们仍将这里酿造的桑落酒,称为“蒲城桑落酒”。
唐天宝年间,伟大诗人杜甫,由长安回到奉先(蒲城)家中,写下了全国老少皆知的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的那首《自京赴奉先﹙蒲城﹚县咏怀五百字》诗。杜甫搁笔之后,只觉头昏体乏,想以“蒲城桑落酒”解乏消困。于是,借了头毛驴,骑驴西行,穿过桑林,进入桑落坊。多家酒旗摇曳,到处酒香扑鼻。杜甫下驴,进入酒家。桑落酒上桌之后,杜甫一杯入口,满口醇香。二杯下肚,困乏消退。三杯过后,酒力催动诗情,脑海中诗情的奇波异浪涌动。良久,杜甫将诗的最高意境,与桑落酒之魂,凝结成一字之诗:神!
不久,到了重阳节。奉先﹙蒲城﹚杨县令,宴请杜甫的舅舅崔明府﹙时任白水县尉﹚,杜甫也应邀赴宴。在此宴会上,杜甫即席写下了《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诗篇:“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到了唐代后期,湖北大诗人许浑,与杜牧同时期齐名。许浑在京都长安考试落第后,不愿回家,选定奉先(蒲城)署居。因为奉先直属京畿,交通方便,商业繁荣,历史文化悠久,诗圣杜甫曾在蒲城住过。再是诗人好酒,这里的“蒲城桑落酒” ,驰名全国。另外,还有唐睿宗桥陵,县城内有唐代陕西第一座宝塔(慧彻寺宝塔,比大雁塔早25年,比小雁塔早80年)及渭北名刹敬母寺等等名胜。许浑赶考落第后,心情忧伤苦闷,“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冂”在回蒲城署居的路上,又逢冷雨浇头,更加重了他忧伤心情,达到“欲断魂”状态。这时就想借“桑落酒”消愁解忧。便问路旁牧童,何处有酒家?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杏花村几杯“桑落酒”下肚,酒劲激发了他的诗情。于是,笔下就畅流岀了老少皆知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
以后,许浑又写下了﹕
下第归蒲城署居2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
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
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后来,还有历代的白居易、王世贞、屈寀、张谓、郎士元、刘禹锡、毛滂、陈著、陆游、戴复古、韩元吉、王逢等30多位大诗人,也都在诗文中出现了“蒲城桑落酒” 或“桑落酒”等词句。到了明末崇祯四年(1631),和鼎的《剿贼行》诗中,还提到了桑落酒:“城中官军三千整,日高尚病桑落吐。”直至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屈复的《闲·和友人韵》旳诗中,还有﹕“年年桑落酒,岁岁菊花枝。”
可惜!誉满九州,香醉了12个朝代,历经千年的“蒲城桑落酒” ,由于连年饥荒,兵燹不断,加上清兵入关后,蒲城又遭吴三桂烧杀屠城,民不聊生,被迫停产。村周围的桑树也被砍伐,做成了种麦耧岀售。久之,桑落坊的村名被改叫做“桑耧”至今。
幸喜!现在蒲城的药酒制造业、酒业和酒厂都在搜寻挖掘“蒲城桑落酒” 的酿制配方、生产技艺及生产流程。像蒲城“将相故里酒业” 的酒厂总经理王海涛,就在没法搜寻桑落酒酿制有关资料,准备将来生产“蒲城桑落酒” 。蒲城专营西凤酒的“耶荣商贸有浪公司” 经理杨生荣(国家一级评酒师、调酒师),其祖先杨显荣、杨显燿弟兄,早在明代,于双酒坊开设两个酒店,销售“蒲城桑落酒”,后即开设了两个酒坊,酿制“蒲城桑落酒”,以后不知何故两个酒坊停业 。现在杨生荣仍坚持从事酒业,正在祖业遗迹中,尽力查找挖掘有关资料,准备延续生产先辈的“蒲城桑落酒”。让曾经誉满九州,香醉了12个朝代的“蒲城桑落酒”光辉再现﹕厚醇香纳古今,杯中品味人生。
注﹕1全国有80多个杏花村,究竟“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在那里,自宋至今,争议不断。作者以充分的论据,详实的资料,用题为《牧童遥指的的‘杏花村’在蒲城》,说明《清明》是唐代大诗人许浑所作,发表在《各界导报》《渭南日报》和陕西科学技术岀版社岀版的《金色蒲城》上。
2《全唐诗》中,許浑的“下笫”诗共7首,这是其中之一首。
三径︰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西汉人,字元卿﹚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求从之游。”后将“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这里指作者“蒲城墅居。”
九门︰京都的别称。京城正门三道,东、西、北各二道,共九道门。
这两首诗中都有“伤感心情”、“雨”、“牧童”、“杏花村”。可见,两首诗是同作于蒲城的“姊妹篇”。
作者简介:赵作雨,省作协、书协会员,蒲城作协名誉主席。
主 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 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郭婉怡
联系电话:0913-2126170
地 址:渭南市朝阳路东段21号
投稿邮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