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当年的解放军——纪念山东青岛解放七十周年(解放军尹主任相关)

分类: 尹氏资讯 |
想起当年的解放军——纪念山东青岛解放七十周年(解放军尹主任相关)
专注青岛故事
青岛解放前夕,我那在北仲家洼以种菜为生的父亲被溃逃的国民党兵抓走了,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那天我放学回家,只见我母亲在门口嚎啕大哭,邻居的大娘大婶们都来劝解安慰她,我那四岁的弟弟也跟着哭,我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妹妹在炕上哭得嗓子哑的几乎没气了;至此,我还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我父亲临走时含着眼泪对我母亲说:“XX(我的乳名)这孩子聪明,再困难也要供他上学,若实在供不起,就把金坤卖了供他上学。”金坤是我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妹妹,这是后来我母亲对邻居们啦呱时被我听到的。
孩子是母亲心头的肉啊,哪能说卖就卖了呢!我母亲没有卖掉妹妹,而是选择让我辍学,一家老小四口人走上了沿街乞讨的道路。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日子,哪有剩饭打发要饭的?再加上年幼的我碍于脸面、羞于启齿乞讨,又不会说那些花言巧语讨人喜欢的乞讨话,经常讨不到吃的;小妹妹饿得在母亲怀里一个劲的哭闹。每当这时候,被贫穷折磨得心情极坏的母亲就停止乞讨,一路哭着走回家去,把小妹妹往炕上一放,挥起笤帚疙瘩就揍我这个不能帮着养家糊口的老大……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了。在国民党特务的反动宣传下,不知底细的老百姓都把解放军视为红眼绿鼻子的妖魔鬼怪,市面上很乱。再加上国民党潜伏下来的特务到处造谣惑众、煽动闹事,地痞无赖也趁机打家劫舍,抢劫商店,市民们都不敢出门。母亲要填充一家大小四口人的肚子,世道再乱也得出去乞讨啊!
青岛解放的第二天,母亲抱着我妹妹领着我和弟弟就出门乞讨了。当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东镇一家开茶炉的门口乞讨时(据我现在回忆:这家茶炉好像在地处诸城路靠近顺兴路的那头南侧),屋内茶炉旁边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解放军正在与茶炉主人啦呱,还不时地往本子上写着什么。他穿着一身旧得几乎发白的黄军装,脚上登着一双农村那种园口黑色旧布鞋,白色的裹腿布从脚脖子一直围绕缠到膝盖。那茶炉的主人一面给来人打着开水一面回答着那位解放军的问话。
这时我走上前去大声吆喝着乞讨的话,还没等那茶炉主人反应过来,那位解放军就起身向我走来,和蔼地问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哪里住,我都一一地作了回答。他见我口齿伶俐,回答如流,亲切地对我说: “你这孩子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去上学?”我说:“俺家里穷,俺爸爸被国民党抓兵抓走了,上不起学。”这时我母亲看我安然无恙,抱着我妹妹领着我弟弟颤颤巍巍地也走向前去一个劲地诉苦。那解放军听后忙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唯一的一张崭新的100元面额的渤海银行发行的解放区人民币给我母亲;再三嘱咐我母亲回去后一定要送我去上学。
当时我母亲面对这100元解放区新币被惊得瞠目结舌,要知道当时这100元渤海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价值不菲啊!不亚于在改革开放初期那罕见的万元户;在当时,一般家庭的全部家当也不值100元。这可能是那位解放军这几年用生命换来的全部津贴的积累,也可能他老家的父母妻儿穷的也吃不上饭,急等这钱来救命!可是这位解放军却把这100元救命钱全给了我们!
我母亲千恩万谢,我也跟着一个劲地鞠躬。我母亲接过钱后立即带我们往家赶,回家的路上母亲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意,笑的是那么开心,那么灿烂,笑得就像那解放区的天!我母亲一面笑一面抹着眼泪对我说:“这下可好了,我们有钱了,你可以去上学了。解放军真好!”我爸爸没有实现的愿望,这位解放军伯伯替我爸爸实现了,圆了我童年的上学梦,也结束了我童年那心酸的乞丐生涯。使我终生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我太幼小,不懂事理,没有问及那救命恩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致我长大后想报答他也无法联系。
母亲又送我去上学了。这时学校进驻了一位大个子中年军代表,他操着一腔典型的胶东口音说话,是个大嗓门;大家都称他尹主任。这位尹主任同样身穿一套洗得几乎发白的八路军军装,脚蹬一双黑色圆口旧布鞋,只是没有打裹腿。
尹主任进校不久,我们学校一位常年穿大褂戴礼帽、脸上有一道伤疤、姓于的老师不见了,高年级的同学说,他是个特务,被解放军抓走了。这个潜伏的特务平常惩罚穷人家的学生特别凶狠。他的失踪,受过他凌虐的学生都拍手称快,更加感激尹主任。
当时的社会秩序很乱,我们的教室是一排旧库房,曾被从农村逃亡上来的“难民”们(即从农村逃亡来青的地主恶霸和“还乡团”)住过,亦被老百姓称作“难民营”;地处北仲家洼和太平镇之间。后来这些“难民”被抓的抓、逃的逃,空下来的库房就成了一所学校。教室外面是一片空旷地、四通八达,到处是一片荒草。社会上的一些地痞流氓和“童子军”经常来骚扰滋事、殴打穷苦学生。说起“童子军”那更是令人气愤,所谓的“童子军”就是国民党、三青团在少年儿童里建立的少年组织,只有国民党的官僚、资本家们的孩子才能参加。光那一身“童子军”的华贵服装,穷人家的孩子就望尘莫及。这些“童子军”自恃高人一等,到处欺凌穷苦人家的孩子。每当“童子军”过往马路时,一群穷苦人家的孩子就会尾随在他们后面唱童谣:“童子军,不是人,是人不当童子军!”当这伙盛气凌人的“童子军”回头追打他们时,这群孩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尹主任对付来学校捣乱的地痞流氓很有一套,我曾亲眼看见尹主任赤手空拳制服一伙来学校寻衅滋事的地痞无赖头目;那个武艺高强带头闹事的流氓被尹主任一手拿下好一个拾掇,只见他跪在尹主任面前一个劲地磕头,说再也不敢来捣乱了。在尹主任的严格管理下,我们学校周围的社会秩序很快地就好转了。
为了庆祝青岛解放,尹主任还在东、西、南、北四个仲家洼联络了好几个学校搞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演出,舞台就设在南仲家洼一所学校的露天操场上。这所学校的校舍虽然破败简陋,但外面的操场却极其空旷宽阔,四通八达,一览无余;观众就是周围的老百姓和过往的路人及各学校的学生。节目都是自编自演、原汁原味的当地“土特产”。
尹主任要我扮演一个小脚老太婆,我穿着一件遮到膝盖的蓝色、偏襟、布纽扣的大夹袄,戴着一顶露着头顶和后簪的黑色老婆婆毡帽,掂着脚后跟摇摇摆摆地装扮一个裹了脚的老太婆。同我那擎着一杆足有二尺长的大烟袋、腰里别着烟荷包的“老伴”(由我班一个姓高的同学扮演)一道,追随着一群穷人家的姑娘去迎接八路军进城。我和“老伴”踩着胶州大秧歌的鼓点,用尹主任编写的新词和着胶州大秧歌的曲调唱着:嫚呀嫚呀不用愁/打开青岛住洋楼/大白菜熬猪肉/锅里蒸的大馒头——大馒头!/——豌豆花儿红猎猎/俺去迎接八路姐/姐姐胸前花儿红/你说光荣不光荣——真光荣……我那稚嫩的身体伴着欢快的鼓点、踮着脚后跟摇摇摆摆地晃动着小屁股像一个豆虫似地尽情地扭呀扭的,逗得看热闹的观众们都笑得前俯后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七十个春秋过去了。想当年,我是踩着胜利的鼓点迎接八路军进城的;解放后,我是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每当我回忆起青岛刚解放时的那些往事,我的心潮仍在汹涌澎湃,久久平静不下来。
(作者简介:张清义,笔名:长工 山东作协散文协会会员,大型报告文学杂志《沃土》特聘副总编辑,《中国草根》杂志青岛采编中心主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文艺部主任,广西省北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金梦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编剧、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