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尹若康:《两地情深》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作品 |
安徽蚌埠尹若康:《两地情深》
在前往北京的前夜,蚌埠的文友书友尹若康、杨其鹏、邵体平、李建设、时昭旭、潘云、冯家玉、张雷、宋怀柏、石泉、张传忠等相聚在沈西全的悟墨斋画室互相交流文学书法。当时李建设提议,前往北京参会一定要拜访从我们蚌埠走出的文学骄子、中国文学泰斗、中国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张锲。一提到张锲主席,李建设大哥与他有很深的渊源。我对他当然崇拜的五体投地,这不仅因他是文学界的领袖人物、安徽老乡,更多的是他的创作精神和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建树后人敬仰。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由书法家书写几幅字画带给张主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田野书写的“月是故乡明”书法条幅,它代表着家乡文学创作者的一片情意。
张锲(左)、尹若康(右)
尹若康--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天一秀文化产业创始人(安徽省长丰县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cfa1ed0101ayeg.html
这次北京之行是参加 2009年5月23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世界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文艺家俱乐部、中国企业世纪论坛九家联合举办的《中国世纪大采风》第九届中国世纪大采风颁奖大会。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等领导出席了大会,对来自全国各地三百多位采风作者和新闻人物给予了支持和鼓励。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秘书长任兴亮在开幕式上致词,中国世纪大采风组委会秘书长韧夫公布了这次征文评选结果。中央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两台摄像机进行了现场采访。我做为中国当代风采人物代表荣膺参会。
颁奖大会主席台上就座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等领导。
会议结束前,我与张锲主席的秘书梁秘书取得联系后,25日上午,张锲主席在地安门西大街67号中华文学基金会会议室接见了我。
因与梁秘书约好接见时间安排在上午11点,于是我早早地来到地安门西大街67号中华文学基金会会议室,到达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华文学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勇强热情地接待了我。时间还没到11点,张锲主席在梁秘书的陪同下来到了基金会。我第一眼见到张锲主席,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从他那高大、慈祥和面带微笑的身影里,折射出一种亲和力!当他那宽大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时,一种暖流从我的手臂出遍全身。
北大论坛现场
北大讲坛上说一个问题:做人与作文
当我从包中取出“月是故乡明”书法作品赠送张主席时,他很是感动,一下子触动了他的思乡情结,张主席说:“家乡很久没有去了,家乡的变化什么样子我也搞不清楚了,现在年岁高了,走路也不方便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回去看看了!”我听着主席带着情感的话语后,马上说:“张主席!家乡人民都盼望着你回去指导指导工作呢!”谈到高兴之余,主席站起身来与我共举“月是故乡明”书法作品合影留念。
之后,我又拿出自己的拙著《尹若康散文诗歌集》签名后敬赠,请主席指正,他欣然接过书后高兴地说:“好啊!你们青年人有闯劲,有生活,脑子来得快,乘年轻时候还要多学习,多出作品,特别是要多出佳作,未来是属于你们的。”说着他又让梁秘书到他办公室取来主席的新作《祖国之恋》一书签名相赠,签名后并嘱梁秘书加盖印章。我接过书后如获至宝,心中默默地说:“这是我学习的典范啊!”
临告别时,主席再三嘱咐回安徽后传达他向文学界的朋友们问好!
北京参会期间,我还走进清华大学,夜宿清华园,沾沾清华之灵气,体验清华大学夜生活,还专门采访了安徽籍国画大家、国防大学清华北大办公室主任陆学东,写了一篇《画者学东》的文章,见诸报端。
走进清华园
清华园中山与水
从北京返回安徽的路上,我读着前辈的《祖国之恋》,品味着主席的创作精华,感受着主席的人生经历,内心发出了无限感慨!……
回到蚌埠后我还在梦中,李建设大哥来电话了,要我陪同他一起前往合肥一趟。李建设在我们蚌埠文友圈子中都统称他“老李大哥”,五十多岁人了,还保持着二十岁年青人的心态,沙哑的声音带着一种磁性,众文友与他相处的都很投缘。老李大哥说到合肥去拜访一下张锲主席的弟弟张鉴(安徽省音像出版社副社长),正好我也刚从北京张锲主席处回来,也想见见张鉴社长向其汇报一下老兄的情况,另还有一事急办。
左起:李建设 张鉴 周言友 尹若康
于是,5月29日早晨,我与李建设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汽车管理学院的技术研究室主任(大校军衔)、教授三人一起乘上了前往合肥的列车。在张鉴社长家得到了热情接待,中午张鉴社长经多方联络,又相约了《清明》杂志社、《安徽文学》杂志社的编辑部主任舟扬帆,著名作家、戏剧家、电影家、《清明》杂志创人之一鲁彦周之女《清明》杂志社、《安徽文学》杂志社的编辑、记者鲁书妮,安徽音响出版社影视部主任金志刚(蚌埠人)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讨文学创作,经过与众多文学大家交流、探讨、学习我深感受益匪浅。
左起:周言友 金志刚 鲁书妮 张鉴 李建设 舟扬帆 尹若康
此次北京之行,通过安徽——北京两地的交流、学习,加强了与文学界大家们的情感交流,拓宽了我的创作思路,真正见识了大家作品的风范,使我的创作热情一下提高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