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开发区祈钦村夏墅自然村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村落 |
夏墅村是江苏省丹阳市开发区祈钦村下辖的17个自然村之一,南毗史家村,西靠祁家村,北傍通港路,东临泰山水库。村域面积1249亩,其中耕地面积826亩,水域面积102亩。夏墅村呈南北长方形,村域内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境内沟塘较多,以农业种植水稻、小麦及养殖业为主,自然条件优越,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该村传统建筑多为穿斗式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木质门窗,风格古朴典雅,建筑样式独具匠心。村内现存传统建筑21处,其中包括镇江市级文保单位尹氏宗祠、刘氏宗祠、大同古寺以及11处民房。夏墅尹氏宅于2010年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名录”。近年来,夏墅村通过“传统古村落”改造工程与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通过努力,该村已于2021年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级传统古村落。
江苏省丹阳市开发区祈钦村夏墅自然村尹氏简介
江苏丹阳尹氏,先世居河南洛阳,尹随宋室南渡,徙居浙江绍兴,是为尹氏南迁始祖。传4世至尹国宁,由浙东再迁镇江府丹阳黄连庄,是为丹阳尹氏始祖。
尹氏从少昊金天氏到南宋的尹焞共历111世,为尹氏的外纪世系,内纪世系则由尹焞到发挥,又历35世。南宋初年,家居洛阳的尹焞(1072-1142年),字德充(一字彦明),是理学大师伊川程颐的得意门生,后来也成为一代儒学宗师。为避中原战乱渡江南来,因淡漠仕途,以课徒为生,数十次坚辞朝廷的征召,被赐为“和靖处士”。后其妻儿子媳全部丧生于靖康之乱,尹焞将堂弟之子尹镇收为嗣孙承续衣体。尹镇(1118—1195年),萌袭博士,奉祀先贤(为祖父守孝)。墓在会稽(绍兴)五云乡石帆里龙瑞宫山,服丧期满后,回祖籍洛阳,途经丹徒祭扫祖母墓时,因羡江左风光之美,卜居丹徒县,生有4子。其中长子国政,字泰治,迁于金坛;次子国宁,字泰安,徙居丹阳黄连庄(横塘);三子国安,字泰定,移家句容白兔;四子国泰,字泰昌,留居丹徒。兄弟4人,各自经营朝廷赐与的每人一份17740亩祀田的产业,开宗立派。
丹阳尹氏始祖国宁生有3子,其田地分为小兴庄、范家庄、新河庄、新兴庄和万顷洋5块。
尹镇的13世孙羲字叔明,行泽5,生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六月初三,卒于明永乐十二年(1424)三月初六。因舅父刘文祥膝下仅有一子,香火不旺,明洪武十年(1377)入嗣胡桥夏墅刘氏,至第三代又恢复原姓,从而新开了云阳尹氏夏墅支。尹羲成为夏墅尹姓始迁之祖。
江苏省丹阳市开发区祈钦村夏墅自然村尹氏祠堂
尹氏宗祠位于夏墅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堂号为“三畏堂”。宗祠共建房15间,前后分成3进。中厅正中上方悬挂红底金字竖匾一块,内容为南宋孝宗皇帝敕封尹氏南渡始祖和靖公为礼部尚书的诏书,其下是和靖公神座。神座的边大圆柱上挂有楹联1副:“辞禄飬亲清风犹在;拒刘扶宋大义尚存。”后厅神座对面的正门顶壁上,悬挂横匾1块上书“程门正宗”4个大字。在正厅的左右两间中,左间壁上挂有“弘道觉民”匾1块,右间壁上匾的题词为“伊洛源川”4字。此外黄连庄(横塘)尹氏另建有宗祠,名为“崇德堂”。另外桓彦范的墓地也在那里。
《丹阳县志.祠祀》:桓彦范列乡贤祠。乡人在北门外北冈,建“桓忠烈王祠”,每年清明日,有司致祭。西门外北河岸(练湖埂)建有桓王庙,1949年后拆毁。桓彦范墓在酒流湾(今胡桥夏墅)。
和靖公尹尹焞(1071—1142年),字彦明,一字德充,河南洛阳人。是理学大师伊川程颐的得意门生,后来也成为一代儒学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