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可跃马战昆仑文能提笔写情怀--记尹武平将军

分类: 尹氏资讯 |
武可跃马战昆仑 文能提笔写情怀--记尹武平将军
西偏北
马上弯弓横戈
囊中锦绣文章
谁能相信
兰州军区特种大队首任大队长
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师的师长
带领部队多次鏖战昆仑高原
戍守西域多年
戎马生涯40年的军中虎将尹武平将军
退休之后
干上了文字活
谁又能相信
他不仅玩上了文字
四年下来,他的散文屡屡在全国获奖
文坛上接二连三的放大招:
《人生记忆》散文集荣获2016年度中国散文“精锐奖”
《父子》一文荣获2017年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
《白蒸馍》一文荣获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尹武平将军退休之后把事情弄大了,不知不觉,将军作家的头衔在圈内圈外传开。
用军人的纪律来做事
如果说尹武平在当排长以前还是稚嫩的,他任连长时就成熟、老练了很多。都说由小看大,由少看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在《触摸理想》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他任连长时候的部队生活。里面有几个细节是蛮有意思的:当参谋长告诉团党委决定他担任连长的消息后,他当时竟然激动的忘记了参谋长后面说了些什么话,一句都没听进去。
好不容易把连队伙食搞好了,刚好军长下连体验生活,吃完早餐后说了一串“全是咸菜、馒头太白、多吃豆类好刮油水”的云里雾里的话,尹武平听得一头雾水,但心里面又极不服气。这个不服气,把尹武平将军的性格特征写活了。一个25岁的青年,能管好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的百十号人,还真是了不起。
不仅如此,尹武平当连长时,悟出了不少带兵管理的道理:
一位连长对连队的控制力,往往体现在大家都认为你不会检查的时候、你不会出现的时候,你却在那里出现了,他认为你不会知道的事情你却知道了。
对这样的连长,战士是敬畏的。一位连长在连队的公信力,往往是建立在战士们既爱你又怕你,执行你的号令一半是守纪式的服从,一半是感恩式的回报。
对这样的连长,战士是信赖的。一位连长对连队的驾驭力,往往不在于你发现了多少问题,也不在乎这些问题是否棘手,而在乎你是怎么既坚持了原则,又给予人性化的处置。
连长有本事是连长的理想,从连长身上学到本事是战士的理想。
尹武平是个善于总结的人,这为他后面的个人发展奠定了基础。《硝烟弥漫的日子》记录了尹武平任特种大队大队长演习的事,向读者展示了特种部队的风采,给人留下惊险剌激的印象。而《牵一缕清风指利剑》再现了尹武平任红军师师长的五味杂陈。说实话,前两篇越读越受鼓舞,读完第三篇,心里有点沉,在为这位率直的师长叫好的同时,为他的前程担忧!
尹武平将军的作品《归途拾光》文字朴实坦诚,真挚自然,正因为情真意切,方能力透纸背。这本散文集,正如书名所言——归途拾光,其意大约是指解甲归田之时,回顾自己的漫漫人生路的所思所想,充满家国情怀,浸透人生感悟。清俊明朗的文字,或怀旧,或念新,都有真情实感,不乏良知灼见。读这些文字,能体味到一位老战士在讲述人生的不凡岁月,领略生活的百般滋味。而作为在西北大地战斗过的战友们也能从中领略到熟悉的军旅记忆,你的迷彩青春岁月,将军为你拾起……


尹武平将军亲笔签名版《归途时光》
尹 武 平
1954年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共和国少将,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189团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团作训股参谋、连长、副营长、163团营长、军作训处参谋、184团参谋长、团长、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大队长、61师副师长、师长、青海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写给岳母》一文荣获“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第13名(全国共有30名作家上榜)。
--《人生记忆》散文集荣获2016年度中国散文“精锐奖”。
--《父子》一文荣获2017年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
--《白蒸馍》一文荣获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找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一文荣获“2017年度《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
共撰写的70余篇散文随笔先后在《读者》《延河》《美文》《海外文摘》《散文选刊》《西北军事文学》《光明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深圳特区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深圳晚报》等10余家报刊杂志登载。
资料来源:陕西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