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尹万科:“意外”获奖背后

(武汉大学)尹万科:“意外”获奖背后
武汉大学报 期次:第46期(复)2008-4-11
学生记者 王泊雅
尹万科--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
http://www.globalyinsh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172&extra=
“问题解决不了,不能用太难了来推卸责任,要多问问为什么。如果为什么都问不出来,那只能说明你还要跟这个问题再培养一下感情。”
初见尹万科,是在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尹万科博士经验报告会”上。他风趣幽默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让学弟学妹们仿佛置身于一位口若悬河的“名师”课堂,完全不像印象中理工科学生那般拙于言辞。他的笑容仿佛在告诉我们,学数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关于得奖:增强自信心
首届新世界数学奖是面向全球华人数学领域的大学生学位论文奖,评奖范围是在2004年至2007年间完成的数学领域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论文。对于不久前获得该数学奖博士论文银奖的尹万科来说,最大的感受是“绝对意外”。“我感觉自己有点像暴发户,突然拿了这么大一个奖,真有点措手不及。”
其实,得奖前的付出并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20多年前由数学大师J.Moser提出的数学难题,在他和他的导师的这篇题为《具有消失Bishop不变量的Bishop曲面》的论文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篇论文花费了他们整整两年的时间。“开始一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一度无法进行下去。是老师们的帮助给了我继续研究的信心。”他感激地说。虽然指导老师黄孝军教授每年只有三个月待在国内,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与尹万科之间的交流。“我们经常用电话、E-Mail、Skype等工具交流,就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探讨,有时甚至聊到深夜。”他回忆说。
2006年1月,尹万科跟随黄孝军一起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他们非常珍惜这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早到晚,他们都呆在一起,从实验室到图书馆,从食堂到宿舍,到处都留下了他们交流讨论的身影。“好在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实验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一年多的修改,论文终于完成。”他微笑着说。
“得这个奖倒是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这是尹万科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获奖好处。“发现自己还有一点天赋,也更坚定了我在数学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关于数学:痛并快乐着
尹万科从小就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过人的天赋,初中和高中都曾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武汉大学数学基地班。本科、硕士期间由于成绩特别优秀,他被保送到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读博士研究生。
“其实学数学是件痛苦的事。你需要不断看书并阅读最新的文章,刚开始你往往不知所云,甚至想把书撕得粉碎,因为你很绝望,并开始怀疑幸运之神是否会降临到你的身上。”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选择休息,以此来放松自己,然后再继续斗志昂扬地学习曾经让他“深恶痛绝”的知识。他在日记中写道:“学习数学,真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绝大多数时候感觉那么痛苦,但是短暂的快乐又往往把我给骗了。”
为了那短暂的快乐,他至今仍保留着上自习的习惯。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他基本都在写写算算。枫园阅览室、理学院、图书馆,都留下了他埋头演算的身影。连他自己都笑言:“我是与一届又一届考研学子并肩战斗过来的。”
做事有计划,是他比别的学生走得更远的又一原因。“我一般过一段时间就要定一个计划,确定阅读书目和文献,以及具体的时间表。因为这样才会有压力,督促自己不断努力,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否则就会有一种负罪感。”
关于未来:数学布道者
虽然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尹万科却诚恳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成为大数学家,连小数学家都没有想过。”因为,他只想做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数学工作者。
在导师黄孝军的眼中,尹万科一直是一个性格开朗,勤奋好学,意志坚强,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宽广的知识面和很强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但尹万科总觉得自己阅读的文献太少。“与很多数学家交流,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小学生,真不知道他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如此广博的知识。”这是多次跟随导师到美国、香港等地的知名大学交流的尹万科最感慨的地方。
在他看来,武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年,武大数学与统计学院有很多同学走进了Princeton、Minnesota、Rutgers、Purdue等美国一流大学。我也切身感受到武大数学学科实实在在的发展,比如与国外一流大学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也逐渐与国际接轨。所以,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走得更远。”这是他报告会的结束语,也是他对学弟学妹们殷切的期望。
谈及毕业后的打算,尹万科笑着说:“我会留校当老师。这样既能继续数学研究与学习,又能让更多人接触数学,这与我的理想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