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石马峪村(简介)

(2020-05-31 07:55:32)
分类: 尹氏资讯

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石马峪村(简介)

 

来源: 密云县委宣传部发布   时间: 2014-03-26

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石马峪村

http://www.globalyinsh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377&extra=

 

  石马峪村位于溪翁庄镇东部,密云水库内湖南侧,与云湖度假村毗邻。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漫步村庄北侧的二甲峪副坝,或登上附近山峦远眺,美丽的密云水库尽收眼底。不见车马的喧嚣,也没有人声的嘈杂,天远、水净、风清,令人心旷神怡,被誉为水库内湖的“桃花源”。

吉祥的石马传说

  在《轩辕本纪》中,有着关于“神马”的描述:“时有神马出生泽中,因名泽马,一名吉光,又名吉良。出大封国。文马缟身千鬣,乘之寿千岁,以圣人为政应而出。”

  而石马峪村名的由来,便与此有关。

  古时候,在大封国(大封国:《资治通鉴》中对“后高句丽”的称呼,“后高句丽”即今朝鲜)有一种神马,叫吉光,又名吉良,出生在大泽中,它身体雪白,有着羽毛一样的花纹,鬃毛是红色的。此马日行万里,所经之处必是水肥草美,五谷丰登。凡有幸骑乘者,能增寿一千岁。而只要是看上它一眼,也能长命百岁。

  有一天,神马吉光飞到天上游玩,忽然看到地上一条白色银链蜿蜒在群山之中,甚是美丽。于是按下云头,降到白色银链之上。此白色银链正是白河。此时的白河宽阔清澈,神马吉光在河里玩了个痛快。上了岸,它在一个水湾处美美地喝了一通,这个水湾的水一下子味美如酒。它走进庄稼地,地里的庄稼立刻变得茁壮茂盛,其穗异常。它走上山坡,山坡上霎时芳香一片,五芝草生,仙果满野……见到这样的异象,人们都惊呆了,知道他们见到的就是传说中的神马,于是大家纷纷拿出家中的美食,热情地招待神马吉光。神马吉光被村人的淳朴热情所感动,便安心地居住下来。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神马吉光终于要离去了,村人们恋恋不舍,泪眼相送。神马吉光看着大家,拔下身上的一根彩羽,往西山上一扔,彩羽立即幻化成一匹石马,落于西山之上。神马吉光说:“我虽然离去,但此石马会保佑大家世世代代吉祥如意,幸福平安。”说完,便倏忽而去。

  为了纪念神马吉光,村人们就把这个村子命名为“神马峪”,后来逐渐演变为“石马峪”。直到今天,在村子的西山上,还能见到形似神马的巨石。

  世代相传,虽然有关石马峪的传说有几个版本,但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却是这个美丽而吉祥的故事。据村民们说,如果你登上西山,有幸摸一摸那形似神马的巨石,一定会给你带来吉祥如意的。

奇特的骆驼石

  石马峪村共有9个自然村,其中有三个被称为“石骆驼”的村子,因为分别座落在一尊活灵活现的骆驼石的南面、北面和西面,而被命名为南石骆驼、北石骆驼、西石骆驼村。

  骆驼石是一具奇石。传说这匹石骆驼因没有主人喂养,白天卧在山脚下一动不动,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之后,就去偷吃附近的庄稼。奇怪的是,凡被石骆驼偷吃过的庄稼,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到了第二天早上都会长得愈发繁茂。百姓们很纳闷,百思不解。就有胆大的庄稼人藏在暗处,偷偷观察,终于发现了石骆驼的奥秘。于是,村民们烧香祈祷,都盼望着石骆驼能到自己家的地里吃庄稼。石骆驼知道自己的秘密已被人发现,就不再隐藏,而是爬上东山坡,今天南面,明天北面,后天西面,把福祉洒向了每一个角落。从此,此地粮食年年丰收,万民欢庆。

  后来,因为修建密云水库,石骆驼村民全部迁出,大部分耕地成了淹没区,而石骆驼的身躯也被淹没在水里,但那颗巨大的骆驼头,至今还半掩半露在东山腰上,那个奇特的骆驼石传说,还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井峪”传奇

  在石马峪村下辖的9个自然村中,有一个最具传奇色彩的村子——井峪村。

  之所以叫“井峪”,是因为村里有一口“宝井”。此井深丈余,清澈而甘甜,即使逢百年不遇的超旱年景,也从未干过。方圆几十里的水井全都干了,百姓们就到这里取“救命”水。井离小河边不远,地势比河床高出许多,每逢雨季,井水就会由井口往外溢,“哗啦哗啦”地流进小河,形成了罕见的奇特景观。

由于井水丰盈,水面距井口很近,来来往往的人们,只要口渴了,就可以把双手伸进井里捧水喝。有时,一不小心,经常会有人掉进井里。但掉入井里的人从没有一个被淹死,全都能得救。人们都说,井里有条得道成仙的金鲤鱼,它是井的保护神,落水的人都是因为有了它的鼎力相助。

  在“宝井”的西南,不足一里的地方,有座小山叫金鸡山,山上有一只金鸡,金鸡和农家的雄鸡并啼,一领众随,回声四起,给宁静的小山村增添了不少生气。当时的“南蛮子”听说山里有宝,想据为己有,就到金鸡山寻找金鸡,却连半根鸡毛也没找到。后来,“南蛮子”又打上了宝井里金鲤鱼的鬼主意,最终一头扎进井里,再也没能出来。

如今,井峪村的“宝井”已在密云水库水下。水库的水质清冽,除了人们的保护,是否和传说中的“宝井”有关呢?

颇具内涵的“鱼文化街”

  石马峪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这里有30户渔民,60户民俗户。每年,一到水库开渔期,鲤鱼、草鱼、胖头、鲢鱼、噘嘴……各种各样、品类繁多的自然野生水库鱼,从这里上岸。民俗户们更是各显神通,把水库鱼宴做得色、香、味、形俱佳,引得八方游客纷纷前来品尝。

  为了更好地挖掘“鱼文化”内涵,营造“鱼文化”氛围,树立“鱼文化”品牌,石马峪村投资数十万,整体打造了一条颇具文化品位的石马峪“鱼文化街”。从云湖度假村,过二甲峪副坝,离很远,就能看到马路两侧墙壁上,美观大方的鱼字、鱼图、鱼饰、鱼剪纸、鱼传说的图案。走到近前,你会发现,从“鱼是人类的祖先”,到“中国鱼文化”、“密云鱼文化”,从“密云渔事”,到“石马峪传说”、“石马峪诗歌”等等,“鱼文化街”创意新颖、系统、全面,既反映了鱼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又有现时代“鱼王美食”的盛宴;既有难得一见的渔民撒网捕鱼的壮观场景,又有历史文化名人对密云水库的歌咏。让游人在品得美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鱼文化”的精神大餐。

  石马峪“鱼文化街”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增加了石马峪村的文化内涵。“鱼文化街”的建立,不仅使周边民俗户受益,也让更多的游人驻足、观赏,他们纷纷停下脚步,一边在雕刻的图画前留影,一边欣赏赞叹。

  石马峪“鱼文化街”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村歌唱响小山村

  “燕山下,碧水旁,天高云淡好村庄,这是富饶的石马峪,我依恋的家乡……”这是《石马峪村村歌》。石马峪村委会深刻体会到文化的凝心聚力作用,他们聘请专业人士,专门为村子作词、谱曲,创作村歌。目前,全县三百多个行政村中,石马峪是唯一一个拥有自己村歌的村子。他们组建了石马峪村合唱团,教全体村民学唱村歌。优美、激扬的村歌,不仅感染着村民,更凝聚了人心,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石马峪村歌》唱响了小山村,也唱响了密云县。在密云县原创歌曲表演大赛中,《石马峪村歌》获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