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广饶县尹湖庄园传奇

(2019-11-26 07:23:54)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山东省广饶县尹湖庄园传奇

 

尹湖庄园位于今山东省广饶县广饶街道尹蔡村,是清末民初时期山东最大的庄园之一,规模堪比大观园,堪称民间庄园之经典。曾与栖霞牟氏庄园、惠民魏氏庄园并称山东三大庄园。最繁盛时,乐安(广饶原称)、博兴等邻近县区无可比拟,

据尹氏族谱记载,尹姓先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由直隶枣强迁此定居,称尹家庄子,距今已有630余年,后与蒋家庄子,蔡家庄子合为一村,称为蒋蔡尹,后称尹蔡。尹氏九世祖尹世德有4个儿子,即尹宽、尹志、尹湖、尹海。三子尹湖先是务农,后走上经商之路,成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尹湖,字莲塘,生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因勤劳节检,治家有方,家业日益充盈,不断扩大宅院置买田地,渐成乐安地面的富户。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遂腾出资本兼营商业。先是以贩运布匹绸缎、跑粮行为业,继而发展为经营古董、杂货、文具、酱菜及士特产等。他设店经营、雇人管理,经济实力日益雄厚,财产日益增多。当时尹家在本庄附近就有土地300大亩,喂养纯黑色骡子40余匹,有大车、轿车等20多辆,雇长工、用人30余名,每年农忙时日雇用短工少时也达100余人。家中管家、账房先生、男女仆人齐全。因早年在青州府益都城里开设的“怡翰斋”商业兴旺发达,遂在益都城北的张孟口、七里庄附近,又购置了土地800亩。这些土地距县城的庄园较远,尹家就租给佃户种,每到收获季节再派管家组织车辆前去收租归贷。最盛之时,尹氏在寿光、济南、沂水等地都有商铺,常年雇用的掌柜、先生、伙计、仆人就有100余人。

尹湖庄园是一个经过几代扩修重建而形成的方形建筑群落。四周高厚的围墙耸立,墙角有炮楼、备兵楼。大门前两边有两只石狮蹲立,门庭高大雄伟,门扇铁皮铜钉,庄严气派无比。庄园内有一条东西大街,并有南北走向的胡同,穿廊、便门、过道鳞次栉比,泾渭分明。庄园内有大小14个院落,院门上有“二世同贞”、“冰雪情怀”、“奉政第”、“羽翼文教”等16块匾额。庄园内还设大台屋、会客厅、两厢房、戏台、观花楼、地宫、假山、暖宫等。院内建有凉亭,辟有花园、果园,内植有各种奇花异草和果树,雌雄银杏树有成人一抱之粗。建有竹池、水井、鱼池等。鱼池中间弧形栈桥横立,金鱼可由桥下来往游弋。庄园内还附设圆仓、马号、磨屋、碾屋、场院等建筑,共有房屋200余间,总面积约2370平方米。庄园内紫檀家具,龙梨屏风,珠宝玉器。紫袍玉带、端砚古玩、名家书画数不胜数,颇有《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壮丽风采。

尹湖只有一个儿子,名尹杞秦,字寿甫,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自幼读书,颇通文墨,民国二十四年《续修广饶县志》称其“性渊雅高尚,工书,而尤长于篆隶”。但当时,他却始终无缘登上科举仕途。清光绪初年,正碰上清将僧格林沁亲王打败捻军攻入淄川,朝廷为筹军饷实行卖官鬻爵政策,他有机会用100两白银捐了个贡生,授六品官去四川省重庆任州同之职。自此他登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尹家的社会地位。尹杞秦在家中建“富春园”,晚年在园中读书自娱。闲暇时则在园中观赏花卉鱼虫,终老天年。

尹杞秦有8个儿子。其长子尹炳章的儿子尹培,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他管理财产井井有条,促进了家业的兴旺发达。特别是对商业店铺的管理更是行家,不几年工夫就增添了许多新的栈点。尹培的二弟尹垲善于外交,依靠尹家的实力当上了乐安商会的会长。

尹家店铺开设最早的是乐安城西关的“裕源号”和青州的“怡翰斋”、都是前门设店,后门设厂,生产销售一体化。“裕源号”是尹家的经济支柱,位置坐落在乐安县城西关大街路南。靠街3间门面,里面有生产厂房,后有3间楼房,共计16间房子。经营的是水烟、旱烟等,烟叶要去河南泾县购进,运抵济南后,在黄台装船,经小清河运回到店铺,然后再自己加工成成品销售。尹家还设有“裕源茶庄”“ 裕源锅店”等。生产经营人员多为雇用的,计有30多人。在“裕源号”旁边,还另设有“觞源斋”店铺,主要经营糕点、酱莱、煤油、烧酒等。

尹家在外地的商号有:益都的“恰翰斋”,青岛的“洪源居”,临淄的“觞源栈”,济南的“永盛碱庄”等。

“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民生涂炭,土匪蜂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尹家的家业日趋凋零,开始入不敷出,各地商号也先后倒闭。解放后,政府将庄园收为国有,做粮库、校舍等使用。由于文物保护意识差,在“文革”初期的“破四旧”运动中尹湖庄园遭到严重破坏。1975年,庄园又遭受毁灭性的毁坏,所有房屋全被拆除,“尹湖庄园”消失殆尽。

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保存着一方“紫袍玉带”巨砚,此砚即出土于尹湖庄园旧址。砚长59.5厘米,宽40.7厘米,厚13厘米,颜色黝黑透紫褐色,质地坚劲莹润,理纹匀净缜密。中间夹有自然形成的一圈约0.5厘米宽的深绿色石层(称为玉带),砚面四周雕有2.5厘米宽的连续回纹图案,一端有斜形蓄墨池。底部雕出51.5厘米×37.7厘米的长方形槽。该砚为清代所制,是上等优质端砚,名为“紫袍玉带”,其石质之优,形体之大,在全国古砚中尚属罕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