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崇芹:梦想编进现实

标签:
中国结绳结唐王镇酿造厂绳子 |
分类: 尹氏资讯 |
尹崇芹:梦想编进现实
文/
宋静
山东善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热爱民俗艺术的她研发中国结工艺品20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她曾参加2006年中国曲阜“孔子国际商品交易城杯”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被聘请为曲阜市旅游品行会艺术顾问;她为山东省文博会专门创作的中国结作品“论语”被组委会评为金奖;她曾为奥运会献出用2008片逼真羽毛编成的“孔雀开屏”中国结……
她就是能把一根绳子编出上百种花样,把梦想编进现实的济南金梦工艺中国结制作中心总经理尹崇芹。
“大起大落的人生,更壮美”
从小喜欢争强好胜,像个男孩子一般的尹崇芹,却对编织之类的女红情有独钟,九岁就学会了织毛衣。“小时候,我就特喜欢编手链之类的,每次编好了就戴出去显摆,臭美得不行。” 年近五十的尹崇芹回忆起孩童时代的乐趣,总会不自觉地笑起来。
其实,从不服输的尹崇芹在老家做过很多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人生旅途有着很多大起大落。
上世纪90年代初个体户逐渐增多,尹崇芹不甘心继续过那种“一杯茶、一份报纸就能过一天”的日子,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辞掉了铁饭碗开始下海,开起了历城区唐王镇第一家服装店。开业当天就赚了几乎是她原来一个月的工资钱,开门红让尹崇芹兴奋不已。后来,很多人开始效仿尹崇芹开起了服装店,而她已开始寻找新的商机,开起了唐王镇第一家摩托车店,生意越来越好。她又开始不满足于现状,筹建了一个酿造厂。
“母亲说我,不要老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后来,那句话果真应验。”
由于疏于管理和不懂技术,酿造厂破产,不仅投入的40多万血本无归,还背负上了十几万元的沉重债务。曾经顺风顺水的尹崇芹走进了人生的拐点,那时,几乎天天有上门讨债的人。老家再也待不下去了,她和丈夫一起来到济南寻求新的机会。
有一次,尹崇芹逛街时无意中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了一个色彩鲜艳、样式别致的中国结,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她买回来拆了后却再也编不起来了。就一根绳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玄机”呢?她专门买了相关的书,凭借从小对编织的爱好特长,连续学了几个晚上,不仅书上的几十种编法她都学会了,还自己设计出了几种新花样。她渐渐萌生要做手编工艺的想法。在家人“别再折腾了”的反对声中,开始了又一次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中国结事业越来越红火。
能够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
谈及过往,尹崇芹感慨万分:“当年自己创业失败,讨债的人甚至闹到父母家时,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父亲。他在当地是个很有威望的人,而我却让他很没面子。不过现在好了,看到快80岁的老爹为我感到骄傲,心里真得杠恣咧!”
其实,让父亲骄傲的,不仅是尹崇芹事业红火了,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永远都记得回报社会。
她一边忙着事业,一边忙着参加爱心慈善活动。作为济阳特殊教育学校名誉校长的她,常为培训聋哑学生费尽心思;为下岗职工免费培训的她收获了太多生命的感动;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尹崇芹的心,积极参加了为赈灾举行的义卖;还曾应邀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来自20个国家的外籍华人子女传授中国结的编织,“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经过几千年的结艺演变,现已成为广大国内外朋友喜爱的内涵丰富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装饰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事业做久了,就希望能够把民俗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尹崇芹如是说。
作为一个地道的济南人,尹崇芹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她希望能够把泉水文化融入到中国结中,让泉水文化随着她的中国结走向更多地方。尹崇芹真地将梦想编进了现实,那些千丝万缕的五彩细绳编成的中国结,也愈发地绚烂多姿。
链接:
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史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唐代的铜镜图案中,绘有口含绳结的飞鸟,寓意永结秦晋之好。经过几千年时间,绳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