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遗址

(2013-07-14 20:01:47)
标签:

杂谈

地穴

先后

标本

建设工程

分类: 综合资料

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遗址



山东省泗水县尹家城遗址

     尹家城村隶属于泗水县金庄乡,遗址坐落在村西南一高出地面l0余米的台地之上,东北距泗水约8公里,北距泗河约3公里,南距兖()(臼所)铁路约50米。东、西两侧分别有泗河之小支流流过。遗址呈不规则形.南北长约120米.东西最宽处6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

    尹家城遗址系1963年中科院考古所山东队调查时发现。1971年以来,山东大学历史系多次勘察,采集到不少文物标本。19731986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五次发掘该遗址,发掘面积2020平方米。

     遗址的文化堆积一般厚2.8米左右,局部地段达4米以上。全部堆积可以划分为八个大层,分属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周代、汉代和唐宋等六个时期,其中以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存比较丰富。此外,在遗址的下层之下,还发现一座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的成年男女双人合葬篡,但没有发现相应的文化层。

    尹家城龙山文化遗迹比较丰富,主要有房址、灰坑、沟和墓葬等。灰坑共有200多个,按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印不规则形五大类,据壁的情况又可分为袋状、筒状和锅底状三小类。其中以圆形筒状灰坑数量最多。

    龙山文化房址共发现20座,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式建筑两类。平面形状均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皆为浅穴,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四壁和居住面容经火烘烤,呈暗红色,灶面一般与居住面平齐,呈圆形,中心部位略内凹。门道为坡状或台阶状,位于西南隅。室内多数放置数量多寡不一的陶器、石器等遗物,有的还有身首异处的人骨.其中以儿童居多。地面式建筑有单间与双间之别,面积在l041.7平方米之间。房址四周均挖有基槽,槽内绝大多数有密集的柱洞,四角的柱洞一般较大较深。居住面或用纯黄土铺垫并加工得平整坚实,或在表面涂抹一薄层白灰面。

    墓葬共清理65座。形制皆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土坑坚穴墓,30座有木质葬具,多为一棺,少数大墓有一椁一棺.最大的M15使用两椁一馆。葬制以一次葬为主,二次葬较少,葬式均为仰身直肢。除2座头朝南外,余者皆为头东脚西,方向在80°一115°之间。部分墓主有枕骨人工变形和拔牙的习俗,近五分之一的墓主手握獐牙。60%的墓葬有随葬品,数量不等,最多者40余件,最少者仅l件,大型墓葬均随葬有幼猪下颌骨。

    石器数量较多,原料均产自当地。制作一般经过打制、琢制和磨制三道工序,穿孔技术运用得较为普遍,方法以铤钻者较多,琢打法运用较少。器形有斧、锛、凿、铲、镰、刀、钺、镞、矛、杵、磨棒、石球和纺轮等。此外,还出土少量玉器、细石器和一件圆雕石猪。

    骨器共出土180余件,多遗体磨制光滑,锋刃锐利。器形有凿、镞、矛、鱼镖、锥、针、笄、钻和匕等,其中以镞、锥、笄的数量最多,三者合计几乎占总数的80%。

    蚌器多用大蚌壳做成,经打、切割、磨制等工序制成,有的还穿孔,器形有铲、镰、刀、镞、锥等。

    陶器出土多达1300多件。陶色以灰、黑陶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褐陶、白陶、红陶和黄陶。陶器生产普通采用提拉成型的快轮制陶技术。器表装饰以素面和素面磨光为主,少数器表施一层陶衣.纹样种类有凹凸弦纹、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绳纹、竹节纹、锥刺纹、镂孔、圆圈纹、波浪纹、三角纹、云雷纹和泥饼等。器形十分繁杂,主要有鼎、鬶、甗、鬲、罐、瓮、盆、壶、匜、钵、圈足盘、豆、盒、碗、杯、箅子、器座和器盖等。

   19731986年间,山大考古专业师生在这里进行了六次发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01月,为配合菏兖日铁路复线建设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泗水尹家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期间得知,戈山村的村民开山凿石时,在岩隙中发现一组石器,遂派人赴出土地点进行调查并征集到这组石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