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公平,用努力决定自己的未来——观旧片《为人师表》有感

标签:
影评 |
分类: 看看想想 |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伊斯克兰特生于玻利维亚,2010年3月30日因癌症去世,享年79岁。1974年至1991年期间,他在位于南加州的加菲尔德(Garfield)高中教微积分。加菲尔德高中的学生多数来自贫困的拉美裔家庭,但伊斯克兰特相信这不应该成为这些孩子无法取得成功的借口,他决定要打破拉美裔穷孩子学不好的旧观念。于是他对这群学生提出了高标准,在其强硬的执教方式下,他的学生在AP课程测试中,合格人数创下了纪录,许多孩子为此改变了人生,有的因为深受其影响在进入大学后主修了数学。1987年,他的教育经历被拍成电影《为人师表》,他也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教师之一。而在他离开加菲尔德高中后,这所学校从此再也没能复制其在数学教学上的成功。曾有学生这样说:“教学是一种艺术形式,这里有大量的实践者和少量的艺术家。而他是一位善于实践的艺术大师。”
影片《为人师表》正是记录了伊斯克兰特在加菲尔德高中获得成功的一段经历。他以强悍的教学方式驯服了以菲利浦为首的顽劣学生,并帮助他们以高分通过了AP考试,在遭到集体作弊的怀疑后,他鼓励学生重考以澄清误会,师生之间合作无间,最终创造了奇迹。
励志与公平
无疑,这是一部励志的影片,让我们看到了薄弱学校孩子们的逆袭,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无穷潜力。然而,为人师表,绝不仅仅是励志。我以为,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教育公平的价值和意义。
移民,是美国社会的特征之一,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也成为越来越多地区要面临的真实问题。如何将那些弱势群体的孩子带入知识的殿堂?如何引导他们在保持本土文化的同时融入主流文化?如何为他们创造机会去赢得更多成功的可能?这一系列的问题,其本质正是在于“公平”。
所谓“教育公平”,第一指的是教育机会均等,第二是不排斥差异且能够强调因材施教,第三是指处于同一社会的个体,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及受教育的结果上都获得平等。
影片中的加菲尔德高中,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课桌椅年久失修,环境也是差强人意。正是因为没有经费购置电脑,曾任职电脑公司的伊斯克兰特不得不改教数学。而加菲尔德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拉美裔家庭,也许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偏见,没有人觉得这些孩子可以上大学,因此上课如同游戏,教师也是混混日子,至于开设AP课程,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放任失范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常态。
这样的环境如何适应并改变?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导?他们是否能够拥有一切公平的机会?影片中的伊斯克兰特老师以亲身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作为一名教师,因为任教的学科不能如愿,伊斯克兰特最初也是抱着“先教教看吧,毕竟是第一年,不过可能也是最后一年”的活络想法,然而当那些孩子真的不把这位老师放在眼里,分分钟想把他轰出教室,丢纸条、打架、直接走人……花样百出,甚至有混混学生直接指着他说“走走走,我们这里不欢迎你”时,这些令人难堪的举动反倒激起了伊斯克兰特的斗志,他似乎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这里,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任何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插科打诨的教学都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的姿态。孔子云:“有教无类。”面对这帮顽劣的小混混,伊斯克兰特并没有被吓跑,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征服”他们。他戴着厨师帽、系着白围裙、握着一把菜刀走进了教室。当他狠狠地一刀朝着课桌劈下去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被震慑住了。有意思的是,这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刀不是恐吓,而只是切开了一瓣瓣苹果,让这些孩子第一次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认识并理解分数的概念。这一刀出乎意料,这一刀举重若轻,这一刀打破了这个教室里教与学的僵局,针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伊斯克兰特以这种另类的方式成功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他甚至还给每一个混混学生都起了黑手党老大的绰号,特意学着黑帮老大的那一套,拉近自己与“问题”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伊斯克兰特老师选择这样的方式与学生相处,正是从学生群体的特点出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首先必须“知道孩子的世界”。鲁迅先生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要下河,最好事先学一点浮水的功夫。”教育过程首先就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充分关注到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顾及孩子的心理特征,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这是彼此尊重的体现,也是教育公平的本质彰显。
而影片中的AP测试在当时更是精英的课程。加菲尔德高中是全南加州垫底的学校,来这里上课的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家长没有能力让他们去更好的学校,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孩子可以有不一样的将来。学校的老师满足于讲一些简单至极的知识,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A。但是,伊斯克兰特想要改变!当时的AP测试远不如现在这么普及,只要通过这个考试,申请大学的成功率就大大提升,进入名牌大学也不再是天方夜谭,而其中的“微积分考试”更是众人过独木桥,一旦通过就有很大的机会可以保送进常春藤名校,然而当时全美只有2%的私立高中开设了这门课程,加菲尔德的孩子们根本没有机会尝试。学生们在贫富的差距下,连受教育的机会也变得天差地别,好在伊斯克兰特没有放弃,他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AP考试卓越的合格率自然会招致一系列的怀疑,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取消了加菲尔德高中部分学生的AP微积分成绩,他们认为一所师资力量匮乏的垃圾学校怎么可能创下如此奇迹,甚至超越了一些优秀的学校,这一定是集体作弊的结果。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考试机构的介入就是对加菲尔德高中的歧视,因为毕竟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次还教育以公平的努力。作为官方人员,他们有责任去了解真相、有义务去追根溯源,最终证实孩子们的清白。也许当捕风捉影的各种非议喧嚣而上时,选择重考是无奈之举,然而也正是这一非常决定,让加菲尔德高中的学生们在受教育的结果上获得了平等的认可和对待,这才是教育最伟大的价值所在。
梦想与信念
在加菲尔德高中里,因为偏见,很多孩子错失了成功的可能。当伊斯克兰特听到有学生告诉他说“这里的老师都是垃圾,从没有人考上过大学”“我们难道不想改变吗?可是家里穷,学校烂,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希望”时,他萌发了要帮助这群孩子改变命运的想法!他决定教他们微积分,帮助他们通过AP考试。
然而,想法一经提出,不但学校高层反对,就连孩子们的家长也反对。校方认为这些学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整天混吃混喝,打架闹事,别说是微积分,能毕业就不错了;孩子们的家长觉得,自家祖祖辈辈都不懂微积分,只要孩子高中混毕业了,能够挣钱补贴家用就可以了;同事们更是侧目而视,学校老师有几个懂微积分,伊斯克兰特是自视太高还是自找没趣啊!在各种反对声中,是学生们站出来给了伊斯克兰特信心,他们简简单单的表白中满是对改变未来的渴望:“嘿!老师!只要你能把我们送进大学,这个AP微积分考试我们学!”
于是,伊斯克兰特顶着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在学校开设了“AP微积分补习班”。学生们数学基础实在太差,要学会微积分并非轻而易举,但伊斯克兰特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没日没夜地教课,当有人要放弃时他走访家长不断劝说,即使积劳成疾心脏病发作依然坚持出现在课堂上,因为他是整个小镇上唯一一个会AP微积分的老师,因为他知道光有梦想远远不够,他要让孩子们将所有的热情付诸行动,他要让这个小镇上的人们看到一切皆有可能。
向着梦想奔跑的过程并不轻松,伊斯克兰特老师和18个获得家长同意的学生们开启了补习班模式,他们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与那些天书般的数字习题较着劲;他们也一次次地怀疑自己的能力,又一次次地重建自己的信心;他们并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去寻求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都曾萌生过要努力尝试的初心,然而这远远不够,只有将最初的梦想落到实处,将正确的态度转化为人生行动,这样才有最终成功的可能。要把高远的目标和行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方法。梦想不是空想,而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承诺,正如伊斯克兰特对孩子们所说——只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在为梦想努力的过程中,充分的信任是前行的动力,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所做的一切都有价值……坚定的信赖才能激发内在无穷的驱动力。或许过程非常艰难、痛苦,但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每个人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也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与失败中,才能真正接纳自我,克服偏见,拥抱机会。
伊斯克兰特老师和18个敢于挑战的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历练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人师表的老师放弃了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却拥有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获得,他在陪伴孩子们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升华;学生们也在老师的鼓舞下,挖掘了学习的潜力,慢慢地、努力地推开了通往辉煌未来的大门。最终,孩子们没有辜负伊斯克兰特的苦心,凭借着超乎寻常的追赶与学习,补习班上的18名学生全部通过AP测试,并且在遭到质疑后再次勇敢面对了严苛的重考,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涅槃。
影片到此落下了帷幕,让我们看看现实中伊斯克兰特老师创造的辉煌——到1987年,有127名加菲尔德高中学生参加了AP微积分考试,人数远超比佛利山庄私立学校的考生,最终85名学生顺利通过了考试,这个数字傲视全美所有贵族中学。汽车修理工的儿子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成为专利法和知识产权领域最顶尖的专家;酒馆招待员的儿子进入了哈佛;农夫的女儿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目前是美国施乐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的电子设计工程师……在伊斯克兰特的悉心教导下,很多加菲尔德的孩子们成功考进了美国各所大学,改变了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也许因为家庭和环境你会遇到一些阻碍和挫折,但任何时候,只有你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当你拥有了梦想并把它转化为坚定的信念,持续地以行动为之努力,那么就没有人可以阻止你成功的脚步。
好的老师、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及你对梦想的坚持不放弃,这应该是生命成长中重要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