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四步教学法”构建解读

(2020-12-31 12:01:33)
标签:

自立课堂

语文

四步教学法

分类: 明健课改

自立课堂”之语文“四步教学法”构建解读

(适用于3-9年级)

重庆市渝北区锦华学校(胡明健)

 

核心理念】:自主、合作、实践、探究。

核心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构建依据】: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校训

       渝北区锦华学校围绕 “自立教育成就锦华人生”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校训。我们认为,学习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课堂中的学习也就应该放手学生自己去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达成“学习自主”的学生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自立课堂”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学习原则。自立课堂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之下,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努力体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校训精神。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借鉴教育名家们的一些观点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2、阅读教学一定要读,宁愿让学生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读,也不要从分析、多讲一句。(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永年)

    3、语文教学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恋)

    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恋)

    5、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师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教育家,蔡元培)

    6、凡事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

    8、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著名人本教育家 ,罗杰斯)

    9、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还说:教的法子必根据学的法子。(教育家,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课标反复提到的“自己……”的要求

   下面就是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教学的一些要求,我们要重点关注其中的“自己……”的表述。要认真思考:什么是“自己的……”?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有“自己的……”?

 

    第二学段阅读要求(3-4年级)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阅读要求(5-6年级)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第四学段阅读要求(7-9年级)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8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流程解读】

第一步: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主要任务:读通课文;当堂认读生字词。

如课预习放在课外,一是会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二是预习了之后,上课时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所以,刚开始时很有必要把预习拿到课内进行,一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二是保证学生学习新课时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读通课文。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读课文,形式可灵活多样,达到效果即可。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读通课文,尽量做到不多字不少字,发音准确,读准课文。

【注意事项】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边读边标注段落和勾画生字词,注意自己发音不准的字词,注意多音字的发音等。学生读时教师要认真听,并把错的板书黑板上,也可让学生自己仔细听,同学相互监督纠错。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抽个别读时,重点放在后进生上,如果后进生都能读得比较好了,相信其他同学读得也不会差到那里去的。

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干什么呢?课堂上,教师全过程都在精心地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时,教师用眼睛巡视,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二是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2.当堂认读字词。在读通、读准的基础上,当堂检测认读生字词的情况。检测形式可灵活多样,但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老师必须要清楚地了解全班具体有多少学生当堂掌握了。

【注意事项】

生字词的认读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完成,不需要教师去教的,要鼓励学生采用“多元识字”的方法。比如:猜读、借助拼音读(小学低段可经常采用)、查字典认读(小学中高段和初中可经常采用)、问同桌问老师等形式,实现当堂认读生字词的目标。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

第二步:读顺课文,读出感情

重在让学生多读,把课文读熟,读顺,并努力读出感情,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读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1、多读。个人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形式多种多样,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悉,做到流畅,不打结巴,做到不多字不少字,发音准确。

2、再读,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多问学生可以如何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感悟并掌握感情朗读课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注意事项】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心里也很明白”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因为学生读的没感情、课文长、急于讲解课文重点、怕学生不能掌握等原因,在读课文上不能持之以恒,不能耐心辅导,不能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一定不要急着去讲课文,要知道: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多读感悟出来的。 另外,有感情地朗读要注意防止“语文腔,也是就装腔作势。朗诵它是要有一定的腔调的,但平时教学不要拿腔拿调。

第三步 :畅谈感悟,解决问题

重点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已阅读课文后的感悟、收获。二是提出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疑惑,师生共同解决疑惑。

1、汇报自己读课文后的收获与感悟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汇报展示的方式与内容,比如: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字、词、句的理解与感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感悟;对文章不足的批判;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点评等……

【注意事项】

在汇报时,尽量让学生养成先说自己的收获或感悟(用自己的话),然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字、词、句、段等来补充说明理由的习惯,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这一部分,一定要根据学段的不同,预设不同的“语基”和“语文素养”的要求。

2、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自已解答疑惑,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完成疑惑的解答任务

不同的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多种思维的碰撞,就可能产生更多的想法,一些创新性的、深层次的东西就会呈现精彩。

    【注意事项】:在第三步中,千万别与学生抢话语权,学生没说完就打插,应多让其他同学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与见解。教师必须认真的倾听每一个同学的发言,适时地进行补充、或点拔、或板书,抓住关键的东西进行归纳、小结。尽量减少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自己的感悟,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课堂的流程,努力减少按教师的预设进行教学,提倡尽量按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必须记住:教师的讲解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不能一掘而就,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的才能形成。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心中一定要装有后进生,大胆给后进生一些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四步:积累背诵,理解应用

这一步做三件事:一是听写生字词;二是背诵课文;三是做本课的阅读训练题。

1.听写生字词。必须当堂听写。

2.背诵课文: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优秀的句子,大量的积累作文时所需的材料。学生作文时语言不优美,口水话多,其实就是因为学生的积累太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课文中优美的段落、重点段落,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作文不平的提高。

3.做阅读训练题:最好对针本篇文由教师亲自设计,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课文,二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应试的水平。

【注意事项】:一要做到精心设计习题,要围绕考点,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题,一般可包括基础训练题和阅读分析题;二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

记住:绝不要把听写生字词放在课下去完成,更不能把生字词听写交给家长去完成。凡是放在课后的作业和交给家长监督完成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捉到鼻子哄眼睛。

 

【操作流程说明】

一、关于“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的问题

四步教学法的前三步,每步均要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

1、为什么要出示学习目标?

教育家布鲁姆早就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斗员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也是如此。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比如:

第一环节目标:能读通课文;能认读生字词。

第二环节目标:能读顺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三环节目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2、为什么要出示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学习方法时提供的样板,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路标,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项预备和拐杖。老师要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设计温馨提示,比如:

第一环节的温馨提示:读第一遍时要标出自然段,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或猜读、或问同学,把不认识的字词认到,并多读几遍。

第二环节的温馨提示: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或段,反复读,尝试着读出语气(或感情)来,并想一想自己要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

第三环节的温馨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一部分或全部来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比如:复述一下课文,某个字词,某句某段话,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人物评价,思想感情,课后思考题……等等。说说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没弄懂的。

3、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要注意什么?

    温馨提示一定要有梯度,要根据学段的不同要求来设计。课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共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和研究新课标,这是上位的东西,要有个整体感,不能教三年级就不管一二年级或四五六年级。教师一定要个整体了解,不同学段必须要上出梯度来。

    要抓住语文知识点,要有语文的要素,语文的要素要达到什么水平,也一定要看课标,四个学段,每个学段的“听、说、读、写”都有基本的要求。一定要有个整体感。要先有上位的东西,因此,必须先学课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要“一课一得,不要着急,慢慢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精彩。要以“随文学习为主,讲到哪里碰到了标点符号,修辞知识,碰到了语法的知识等,就顺便讲一讲。

    4、什么时候可以去掉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

 自学指导(温馨提示)充其量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路标,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时提供的样板,但是不应该长期存在。去掉自学指导(或温馨提示)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对自立课堂流程已烂熟于心,不需要时时处处提醒;二是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某类学科、主题知识通用的思维方法、阅读技巧。简单说学生已具备处理“学什么、怎么学、不会怎么办”的能力。一旦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就像婴儿的学步车,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走路,但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后,学步车就可以束之高阁了。

 

二、关于四步教学流程的灵活处理问题

四步教学法模式中的一、四环节,重在学生基础知识和阅读分析能力的掌握与巩固,提高应试能力;二、三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等。

 “四步教学法”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流程,一节课用哪几个环节,可以根据课文的长短,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掌握的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划分。比如:第四环节可以一课一检测,也可教完几课后再统一出一个检测题。可以一节课上两上环节,也可以上三个环节,也可以是四个环节;第一、二环节也可在学生形成基本的自学能力后,放在课外进行。

 教师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四步教学法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模式,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的模式,尤其是第三环节更是如此。

    一、二两个步骤,低段用时可以长一点,高段和初中用时可以少一点。初中也可把一、二环节进行有机整合,也可放在课前进行。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基语文素养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地加强语言积累和阅读品质的练习。一是要根据年段阅读要求的不同,随文渗透相关的知识,灵活处理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二是每节课的训练点一定不要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只求重点精彩即可。

(一)语言积累包括哪些内容

1、识记。读准多音字;分辩平翘舌、前后鼻音;分辫同音字、形近字;积累常用词汇,古诗文、书法等文化常识。

2、理解。分辩词义、多议词;分辩关联词、常用俗语句;理解词语的表情达意;理解课文、古诗文内容情感。

3、运用。语境中运用词汇、标点与古诗文;修改病句、变换句式;运用语文知识解决情境问题。

4、创造。朗读、朗诵;演讲、口语表达;仿写创作。

(二)阅读品质包括哪些内容

 1、获取信息。提取文本上下文信息;提取文本关键词句;提取文本潜在信息。

 2、整合解释。整合文本重点信息作解释;整合文本整体信息概括内容;整合文本潜在信息作判断与推论。

 3、欣赏评价。联系语境联想和想象;体会文本结构与手法的表达效果;评价人物形象和语文表达的效果;评价文本主旨与观点。

 4、迁移运用。依据文本运用不同阅读方式;联系语境运用词汇与修辞;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5、阅读策略。文本处理策略;任务管理策略。

 

四、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

    自立课堂要求让所有的学生成为有创意的、具有革新精神的思考者以及明天的学习者。那老师就要努力做到三变才行,即:变教师设问启发学生思考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让学习主动发生的问题。    变教师组织问题推进为培养学生自主建构问题系统,解决让学习深度发生的问题;变教师追问为培养学生相互追问,自我追问,解决让学习持续发生的问题。

    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因此,一定要坚持摒弃“我讲了,我认真负责的表现,我讲了我就心安理得了,学生掌握没掌握那是学生的问题”的错误观点。教师必须改变观念,由“教”向引导学生“学”转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