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步教学法”构建解读
(2020-12-31 12:01:33)
标签:
自立课堂语文四步教学法 |
分类: 明健课改 |
自立课堂”之语文“四步教学法”构建解读
(适用于3-9年级)
重庆市渝北区锦华学校(胡明健)
【核心理念】:自主、合作、实践、探究。
【核心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构建依据】: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校训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借鉴教育名家们的一些观点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课标反复提到的“自己……”的要求
【教学流程解读】
第一步: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主要任务:读通课文;当堂认读生字词。
如课预习放在课外,一是会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二是预习了之后,上课时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所以,刚开始时很有必要把预习拿到课内进行,一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二是保证学生学习新课时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读通课文。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读课文,形式可灵活多样,达到效果即可。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读通课文,尽量做到不多字不少字,发音准确,读准课文。
【注意事项】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边读边标注段落和勾画生字词,注意自己发音不准的字词,注意多音字的发音等。学生读时教师要认真听,并把错的板书黑板上,也可让学生自己仔细听,同学相互监督纠错。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抽个别读时,重点放在后进生上,如果后进生都能读得比较好了,相信其他同学读得也不会差到那里去的。
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干什么呢?课堂上,教师全过程都在精心地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时,教师用眼睛巡视,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二是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2.当堂认读字词。在读通、读准的基础上,当堂检测认读生字词的情况。检测形式可灵活多样,但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老师必须要清楚地了解全班具体有多少学生当堂掌握了。
【注意事项】
生字词的认读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完成,不需要教师去教的,要鼓励学生采用“多元识字”的方法。比如:猜读、借助拼音读(小学低段可经常采用)、查字典认读(小学中高段和初中可经常采用)、问同桌问老师等形式,实现当堂认读生字词的目标。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
第二步:读顺课文,读出感情
重在让学生多读,把课文读熟,读顺,并努力读出感情,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读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1、多读。个人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形式多种多样,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悉,做到流畅,不打结巴,做到不多字不少字,发音准确。
2、再读,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多问学生可以如何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感悟并掌握感情朗读课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注意事项】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心里也很明白”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因为学生读的没感情、课文长、急于讲解课文重点、怕学生不能掌握等原因,在读课文上不能持之以恒,不能耐心辅导,不能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一定不要急着去讲课文,要知道: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多读感悟出来的。 另外,有感情地朗读要注意防止“语文腔”,也是就装腔作势。朗诵它是要有一定的腔调的,但平时教学不要拿腔拿调。
第三步
重点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已阅读课文后的感悟、收获。二是提出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疑惑,师生共同解决疑惑。
1、汇报自己读课文后的收获与感悟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汇报展示的方式与内容,比如: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字、词、句的理解与感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感悟;对文章不足的批判;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点评等……
【注意事项】
在汇报时,尽量让学生养成先说自己的收获或感悟(用自己的话),然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字、词、句、段等来补充说明理由的习惯,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这一部分,一定要根据学段的不同,预设不同的“语基”和“语文素养”的要求。
2、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自已解答疑惑,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完成疑惑的解答任务
不同的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多种思维的碰撞,就可能产生更多的想法,一些创新性的、深层次的东西就会呈现精彩。
教师必须记住:教师的讲解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不能一掘而就,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的才能形成。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心中一定要装有后进生,大胆给后进生一些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四步:积累背诵,理解应用
这一步做三件事:一是听写生字词;二是背诵课文;三是做本课的阅读训练题。
1.听写生字词。必须当堂听写。
2.背诵课文: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优秀的句子,大量的积累作文时所需的材料。学生作文时语言不优美,口水话多,其实就是因为学生的积累太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课文中优美的段落、重点段落,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作文不平的提高。
3.做阅读训练题:最好对针本篇文由教师亲自设计,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课文,二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应试的水平。
【注意事项】:一要做到精心设计习题,要围绕考点,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题,一般可包括基础训练题和阅读分析题;二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
记住:绝不要把听写生字词放在课下去完成,更不能把生字词听写交给家长去完成。凡是放在课后的作业和交给家长监督完成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捉到鼻子哄眼睛。
【操作流程说明】
一、关于“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的问题
四步教学法的前三步,每步均要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
1、为什么要出示学习目标?
教育家布鲁姆早就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斗员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也是如此。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比如:
第一环节目标:能读通课文;能认读生字词。
第二环节目标:能读顺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三环节目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2、为什么要出示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是在学生缺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学习方法时提供的样板,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路标,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项预备和拐杖。老师要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设计温馨提示,比如:
第一环节的温馨提示:读第一遍时要标出自然段,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或猜读、或问同学,把不认识的字词认到,并多读几遍。
第二环节的温馨提示: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或段,反复读,尝试着读出语气(或感情)来,并想一想自己要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
第三环节的温馨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一部分或全部来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比如:复述一下课文,某个字词,某句某段话,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人物评价,思想感情,课后思考题……等等。说说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没弄懂的。
3、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要注意什么?
二、关于四步教学流程的灵活处理问题
“四步教学法”模式中的一、四环节,重在学生基础知识和阅读分析能力的掌握与巩固,提高应试能力;二、三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等。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基”和“语文素养”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地加强语言积累和阅读品质的练习。一是要根据年段阅读要求的不同,随文渗透相关的知识,灵活处理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二是每节课的训练点一定不要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只求重点精彩即可。
(一)语言积累包括哪些内容
1、识记。读准多音字;分辩平翘舌、前后鼻音;分辫同音字、形近字;积累常用词汇,古诗文、书法等文化常识。
2、理解。分辩词义、多议词;分辩关联词、常用俗语句;理解词语的表情达意;理解课文、古诗文内容情感。
3、运用。语境中运用词汇、标点与古诗文;修改病句、变换句式;运用语文知识解决情境问题。
4、创造。朗读、朗诵;演讲、口语表达;仿写创作。
(二)阅读品质包括哪些内容
四、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