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013-05-14 10:05:04)
标签:
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感悟 |
分类: 课标解读 |
对课标语的感悟及在教学中的落实
【语文课标语】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感悟和落实】
从整体考虑这个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需要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手段来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任务。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知识与能力”,忽视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重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那么,我们课堂教学设计就完全有可能不同了。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必须得让学生经历哪些过程,采用哪些方法。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与方法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我觉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应与价值观包括:理性的思考,逻辑的缜密,认真的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
课内向课外延伸,打破学校“围墙”的界线与局限。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比如:让家长资源走进课堂,让社区活动进入校园。也可以把“课堂”搬到社区(只是有点局限教师工作创新的是安全问题)。
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可以这样做: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做: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帮助学生在积累中实践;培养学生在感悟中实践;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实践;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实践。
比如在课外学习中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在迫探究中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整理收集整理资料中进行语文实践;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切均是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课程的实施呼唤大语文教学观。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