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的模式)

(2011-11-12 13:18: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明健课改

高段数学“四段式”堂教学模式:看一看,考一考,议一议,练一练

 

详细解释:

第一步:“看一看

这一步主要就是让学生看教材,看例题。先出示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然后学生在明白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后才开始自学教材(一般用时1分钟左右)。这里的自学教材需要教师的引导,先要训练学生如何看教材,如何分析概念,如何看例题。最初阶段,应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这点很关键),以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掌握看书的方法与技巧。在这一个环节一般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而且还要要求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学习,比一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干什么呢?课堂上,教师全过程都在精心地组织、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第二步:“考一考

出一些与例题类似的题,让学生尝试做一做,目的是为了调查学生看书的效果。也为下一步的“议一议”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带着学习中的困惑、问题来听、来说、来议,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学生尝试做题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做错了的情况),并及时把带共性的错误板书在黑板上,为下一步的议一议作好准备。这一个环节大概用时10分钟左右。

第一步的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例如:请完 成老师布置的看书任务的同学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这就叫实事求是,灵活机动。

举手统计之后就转入“考一考”阶段。教师先要弄清“考一考”的目的(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方法(有两种:口头提问、笔头练习)、内容(学生自学的课本上的内容)和对象(后进生)。检测的方法一般以做题板演为主,以口头提问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进行“考一考”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抽后进生上台做题,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他的学生在台下做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学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题做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

      看书以后的检测题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检测题要以课本为主(结合课文、课后题、学生实际),要有价值,有代表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检测的方法,可以一题一练一讲评,也可以几题同练。检测题几题同练,一起更正、点评,更易于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更易于找出规律,便于教师归纳总结。

 

第三步 :“议一议

主要是让学生来说一说,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 最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的规律,关键点、易错点、易忘点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彻底的解放学生,让学生敢讲,能讲,并善讲。这一个环节一般用时也在10分钟左右。但一定要灵活处理,如学生全都会做,这一环节用时可以更少,或者直接省掉,教师直接进行小结就行。

“考一考”是进入“议一议”的前提或桥梁。“议一议”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下的“兵教兵”。它可以分为两步:

      1、更正(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台下的学生在做练习,台上的学生在板演,台下的学生做完检测题后,就要看台上板演的学生做题的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和规范性这五个方面有无问题,准备参与更正或讨论。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一般情况下是先让中差生来对做错的题进行更正,凡中差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优秀生。中等生不能更正的,再让优秀生来更正。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错误得到了纠正,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补差的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这就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长此下去,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学得好,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议一议”这个环节,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个人素质和功底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教师通过考一考、议一议的过程来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内容),怎样教(教法)?这就叫“以学定教”。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了解学情、检测反馈的方法常用的有六种:①举手统计(这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②巡视了解(由面到点);③启发提问(注意提问的艺术,问的要有价值,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问题,有时还要追问,有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深度);④板演做题(一人或几人,一轮或几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⑤更正(通过让中等生、优秀生给后进生的错题进行更正来了解中等生、优秀生的自学效果);⑥同桌对改。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同桌对改,一看正确率,二看还有哪些新问题,这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情,这也是教师兼顾台上台下,由点到面的方法。

       2、讨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更正以外,还有同桌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再浪费时间;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更难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合作学习以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师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学生在自学以后遇到了疑难,即“学然后知困”,这时候合作学习就有了内容、前提和必要性,也有了积极性。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后教”时的讲是必要的,讲多长时间并没有硬性规定。关键是确定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

    “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学生自学、更正、讨论之后,如果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去讲。学生学在前,教师讲在后;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六种:①补充讲解(教材上不全的,学生理解不全的要补充);②更正讲解(学生理解有误的);③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就学生答的内容和方式等作精当的点评);④归纳总结讲解(把零散的答案要点归纳总结到一起);⑤按顺序讲解(按问题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这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⑥拓展延伸讲解(由个别到一般,走出教材)。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区别在哪儿呢?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老师的“活”主要“活”在以学定教上,学生听老师讲又主要是听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推理方法,即教师要教思想、教方法。

      教师讲评不仅仅是为了要得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熟练运用。所以老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上,教会学生审题,确定思路,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求什么,要求的问题与定理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切入点,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内容错的在哪里,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所以教师要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二次备课,确定下步教学方案,通过讨论(无论对与错,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怎样运用定理去一步一步完成,还要注意书写的规范,这就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

 

第四步:“练一练 

主要是进行当堂训练,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这一环节一般用时也在10分钟左右。

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拓展作业。最好能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可边巡视边批阅学生的作业,或对部分差生进行单独的辅导。

      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教师要注意六点:

一要精心设计习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

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在做作业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题,先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不要一拿过作业本就做,这样往往容易出错。

四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

五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下课时,教师要把课堂作业收走,放到课下去批改。对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让其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日日清的对象。

六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对作业的批改我们要求教师上午作业,下午上课前必须批改完毕,发下改错;下午的作业,必须在第二天早自习前改完发下。作业都要当天批改完毕并发给学生纠错。教师批改以后的作业,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

学习既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改错、融会贯通的过程。一门课程,知识漏洞越小,说明学得越好,考试时的成绩也就会越好,那些作业中出错的地方(考试时出错的地方也如此),往往就是知识漏洞最大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就是知识的漏洞。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反复练习,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注:(八年前,我就是按这种方式上过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效果还不错)

 

 

附:小六下册《数与代数》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2分钟)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章第一节《数的认识》。

2、教学目标:(请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理解自然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负数和正数的意义;
     
②认识整数,理解其含义。

3、自学指导:(怎样自学呢?请看)
     
阅读76—77页第一个“做一做”之前的内容。
    
①观察思考:76页图中分别是什么数?你学过哪些数? 再想一想:你能举出这些数生活中的应用吗?
     
②细读77页最上面的一段话,思考回答:两个省略号什么意思?说一说:什么是整数?个数呢?为什么?
     6
分钟后,看谁能又对又快地做出检测题。有信心吗?
 
二、“看一看”环节(6—8分钟)
     1
、读自学提示,看书批阅。(巡视:让每个学生都紧张起来。)
     2
、测我们来打开课本77页第一个“做一做”内容。
     
谁愿意到台前来板演。(指名2—3人,余下写在练习本上)
 
三、“议一议”环节(15分钟)
     1
、更正、讨论(学生)
     
师:做完的抬头看,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补充或更正吗?请用不同色的彩笔改正。
     2
、点拨、拓展(教师)
     
若有问题随机解决。没有问题,教师让板演对的同学说说理由。引导当“小老师”讲。
 
四、当堂训练(完成作业)《15分钟》
     1
、必做题:78135题铅笔填写书上。
     2
、数学作业:第4
     3
、选做题:略(根据班上学生实际情况出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