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的模式)
(2011-11-12 13:18: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明健课改 |
高段数学“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看一看,考一考,议一议,练一练
详细解释:
第一步:“看一看”
这一步主要就是让学生看教材,看例题。先出示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然后学生在明白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后才开始自学教材(一般用时1分钟左右)。这里的自学教材需要教师的引导,先要训练学生如何看教材,如何分析概念,如何看例题。最初阶段,应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这点很关键),以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掌握看书的方法与技巧。在这一个环节一般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而且还要要求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学习,比一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干什么呢?课堂上,教师全过程都在精心地组织、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第二步:“考一考”
出一些与例题类似的题,让学生尝试做一做,目的是为了调查学生看书的效果。也为下一步的“议一议”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带着学习中的困惑、问题来听、来说、来议,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学生尝试做题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做错了的情况),并及时把带共性的错误板书在黑板上,为下一步的议一议作好准备。这一个环节大概用时10分钟左右。
第一步的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例如:请完 成老师布置的看书任务的同学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这就叫实事求是,灵活机动。
举手统计之后就转入“考一考”阶段。教师先要弄清“考一考”的目的(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方法(有两种:口头提问、笔头练习)、内容(学生自学的课本上的内容)和对象(后进生)。检测的方法一般以做题板演为主,以口头提问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进行“考一考”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抽后进生上台做题,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他的学生在台下做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学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题做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
第三步
主要是让学生来说一说,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
“考一考”是进入“议一议”的前提或桥梁。“议一议”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下的“兵教兵”。它可以分为两步:
第四步:“练一练
主要是进行当堂训练,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这一环节一般用时也在10分钟左右。
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拓展作业。最好能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可边巡视边批阅学生的作业,或对部分差生进行单独的辅导。
一要精心设计习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
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在做作业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题,先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不要一拿过作业本就做,这样往往容易出错。
四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
五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下课时,教师要把课堂作业收走,放到课下去批改。对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让其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日日清的对象。
六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对作业的批改我们要求教师上午作业,下午上课前必须批改完毕,发下改错;下午的作业,必须在第二天早自习前改完发下。作业都要当天批改完毕并发给学生纠错。教师批改以后的作业,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
学习既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改错、融会贯通的过程。一门课程,知识漏洞越小,说明学得越好,考试时的成绩也就会越好,那些作业中出错的地方(考试时出错的地方也如此),往往就是知识漏洞最大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就是知识的漏洞。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反复练习,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注:(八年前,我就是按这种方式上过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效果还不错)
附:小六下册《数与代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2分钟)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章第一节《数的认识》。
2、教学目标:(请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3、自学指导:(怎样自学呢?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