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逛扬州(中):扬州私家花园住宅

标签:
旅游图片文化艺术 |
分类: 世界旅游 |
烟花三月逛扬州(中):扬州私家花园住宅
华庆新
上文主要介绍扬州瘦西湖、五亭桥、二十四桥。此文《烟花三月逛扬州-中:扬州的私家宅园》则简介扬州私家花园住宅:个园、何园、汪氏小苑。最后《烟花三月逛扬州-下》介绍御马头冶春园、扬州古运河夜游及扬州八怪博物馆。苏州园林主要是园,而扬州园林与住宅交融,匠心独运。
扬州自隋朝以来一直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清朝十一个盐区,两淮盐区有八个。盐课居赋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当时盐商富可敌国,若那时排全国首富,怕只有扬州盐商可以入榜。而这些盐商又非当今土豪,个个能文善诗,文化修养很高,其宅院当然花重金设计修造。下面介绍三家私家宅院,其中何园最大最富贵大气,也难怪《红楼梦》会选择做为摄制地之一。个园则以竹文化造园,很有特色。汪家小苑住宅为主,园则较小,故直呼小苑。我们还游览了吴道台府,应该说是个官家大宅的典范。光绪年间吴引孙曾任道台,建房99间半而得名。现在门口又挂《院士博物馆》大匾,纪念后世的吴征铸、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四位中科院院士或知名学者。因内容过多,本文省略。扬州还有个出名的‘普哈丁园’,为伊斯兰风格的庭院,惜因时间有限,未及观看。下面先看看扬州地图。
图1 扬州旅游地图 见图识地 指引方位 令外来游客颇得益 |
图1红字标识如下:A:瘦西湖,B:冶春园,C: 个园,D: 东关古渡,E: 汪氏小苑,F: 吴道台府,G: 何园,H: 扬州八怪纪念馆
个园 以竹石取胜,有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为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记得繁体的‘个’字是左面单立人,右侧是‘固’字。是否古时就有草书简体的个字?个园是竹林与叠石见长的知名园林景观。
图2 左:个园图示,由北门入。右:门外巨石上书一‘个’字,有个性 |
图3 个园北门 |
图4 个园北区的标识,南面是叠石区和住宅区 |
图5 竹林配枫叶,相映成趣。偷拍一张照片。 |
图6 北区的水景 |
图7 北区兰园小院 |
图8 小院的盆景独成一格 |
图9 想不到吧?这是厕所外景。可说是扬州最美厕所了!环境优雅之极 |
图10 个园南区 |
据介绍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不过匆忙间,我并没有看到这四季的不同。
图11 个园通往住宅区的甬道,名‘竹西佳处’,颇有诗意 |
图12 走出个园,到扬州最繁华的东关街,‘皮包水’是知名淮扬小吃店 |
何园
又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何园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压轴之作,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园中片石山房为石涛大师叠山作品,堪称孤本。
何园的主要特色是发挥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其1500米的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回环变化之利,为中国园林绝无仅有。何园成为国内著名的影视取景基地,《红楼梦》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此取景。
图13 何园大门 |
图14 何园别名‘寄啸山庄’,为晚晴第一园,建筑式样中西合璧 |
图15 景区导览,住宅两层在左侧,片石山坊在东南,水心亭在西北 |
图16 入口园门洞上书‘寄啸山庄’ |
图17 入口小院把角有‘揽月亭’和‘近月亭’,都建在假山之上 |
图18 购物大厅陈设清雅 |
图19 雕花窗框虽然老旧,花式却很艺术,映衬出屋内的细瓷摆件 |
图20 何家大少爷中举后的邸报,后经殿试、朝考,被钦点进翰林院。 |
图21 正巧看到远处小两口拍古装婚纱照,偷拍记录下新娘子的欢笑 |
图22 从二楼廊檐下拍水心亭 |
图23 老太爷的卧室 |
图24 某位小姐的闺房 |
图25 这建筑式样明显是西化的! |
图26 玉绣楼以何家喜欢的玉兰和绣球花两树而得名 |
图27 何园里许多窗框虽是砖瓦结构,但造型清幽别致,透过框景从不同角度可见不同景象,彰显中国造园技艺及审美意趣 |
图28 何园瓦当,小中见大,精雕细刻,配以紫藤,造园如此,煞费苦心 |
图29 片山石坊大门 |
图30 片山石坊是清初僧人石涛的传世之作 |
图31 片山石坊内的叠石造景别具一格 |
图32 片山石坊庭院一角,满墙爬山虎,带来一片阴凉,一片翠绿 |
图33 此亭有玻璃镜,看到的是背后叠石假山,而不是亭后山景 |
图34 在镜子前对镜自拍, |
图35 走出何园的过道也展示雕花窗棂,不放过任何美化的机会 |
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之一,主人姓汪,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故称汪氏小苑。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其宅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小苑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
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庭园玲珑精巧“可栖”、“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为一体。装修雕琢精湛:木雕、砖雕、石雕与装修、墙面、地面巧妙结合,交相辉映。取材珍贵,有汉白玉、金丝楠木、红木、柏木等;技法多样,有阴刻、平浅深浮雕、单面、双面透雕;题材丰富,有几何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寓意深刻,吉祥如意。
图36 小巷深处有人家 杏旗挑出汪氏苑 |
图37 汪氏小苑是真正的盐商故居,保存完好 |
图38 汪氏小苑苑虽小,却样样齐全,居然有四个小园 |
图39 可栖小苑 |
图40 过堂(左)与小姐春闺(右) |
图41 靠近厨房和佣人居所,还有一清净小院。叠石似羊首 |
图42 似乎又看到久违的奶奶家的灶披间,哇,五口锅并烧!江南风格! |
|
||
图43 左:灶披间的烧火进柴草处;右:通向前门的佣人过道
|
||
2017年6月19日完稿于波士顿 |